分享

诗词里的春天,到底有多绝?

 乐水无涯 2024-08-30 发布于辽宁

春花、春草、春水、春雨

春日思绪与情怀......

你能想象得到的“人间四月天”

都藏在诗词的字里行间

跟随文字

邂逅一整个春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清早,鸭子们就在池塘里扑腾翅膀。尽情滑翔一段,激起翻滚的水花和急速的波浪,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水去,再冒出灰灰绿绿的身子来。这在冬天是难得一见的。这些温驯的憨憨的鸭子,已振奋着精神,叫时光变得灵动起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草木都在萌动。一蓬蓬、一丛丛、一片片的枯草,包括那些蒌蒿,已经在攒劲推陈出新了。过些日子,它们挤出了一茎茎的白色短芽,芽儿又匀出一点点嫩黄。远看,草地确有一种绵延的浅浅的明亮。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 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一派热闹之景呼之欲出。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既秾丽,又娇媚,特别叫人神摇目夺。

摘自:春来诗意浓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与生长。立春一到,万物复苏,春姑娘的面纱正被微风掀去,她俊俏的容颜是任谁也遮挡不住了。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 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它一把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表现了春风的造化之功。

你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她的手何等灵巧,盈盈一握,便把一岸垂柳梳理得分外妖娆。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太阳从江面冉冉升起,一江碧绿胜过蓝草,多壮观的早春景致!
摘自:聆听春天的足音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侵骨的天气渐渐消失,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人们走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天的“第二乐章”已经奏响,春日的气息愈来愈浓。

摘自:好雨时节 润物无声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 诗人将草、树人格化,表达人们不愿春天归去的心情。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描绘了这样一幅春日景象:百花使尽浑身解数争奇斗艳,没有艳丽花朵的杨树、榆树也不甘示弱,飘飘洒洒地来一场暖春“飞雪”。

摘自:什么花,容易引发过敏?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确信,春天的抵达是从风开始的,只有借助风的力量,才能冲破冬的封锁。“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动态的风;“春风送暖入屠苏”是探问的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爱抚的风;“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思念的风……唯有春风吹拂的大地,才有资格见证春光、春阳、春雨、春耕、春种。

摘自:春之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