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春草、春水、春雨 春日思绪与情怀...... 你能想象得到的“人间四月天” 都藏在诗词的字里行间 跟随文字 邂逅一整个春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 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 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一派热闹之景呼之欲出。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的报到是稍晚一些,却嫣然含笑,把自己装扮得轻红淡粉,既繁复,又绚烂,既秾丽,又娇媚,特别叫人神摇目夺。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与生长。立春一到,万物复苏,春姑娘的面纱正被微风掀去,她俊俏的容颜是任谁也遮挡不住了。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它一把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表现了春风的造化之功。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摘自:好雨时节 润物无声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 诗人将草、树人格化,表达人们不愿春天归去的心情。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描绘了这样一幅春日景象:百花使尽浑身解数争奇斗艳,没有艳丽花朵的杨树、榆树也不甘示弱,飘飘洒洒地来一场暖春“飞雪”。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摘自:春之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