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化吸收至关重要的小肠长啥样

 园丁替代医学 2024-09-02 发布于山东

本文2763个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小肠是我们人体摄入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它承担着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长啥样?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肠的生理结构: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全长约4-6米。

图片

它的管壁是环形皱襞,其上覆满绒毛,在组成绒毛的每个柱状上皮细胞顶端又有1700条左右的微绒毛,小肠微绒毛增大了小肠内壁的表面积,这样的结构可使小肠粘膜的总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250㎡,几乎是一个成年人人体表面积的130倍,如此巨大的表面积使营养物质能够在1~2小时内得以迅速吸收。当肠道出现问题,绒毛消失,就不能反馈出现问题,绒毛消失,就不能反馈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不能刺激胆汁的分泌。

绒毛内富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等结构。淋巴管贯穿绒毛中央,称作中央乳糜管。消化期内,小肠绒毛内产生节律性的伸缩和摆动,可促进绒毛内毛细血管网和中央乳糜管内的血液和淋巴向小静脉和淋巴管流动,有利于吸收。

图片

肠腔并“不在身体内”。可以说它是上下都与外界相通的独立管道结构。他不仅有消化吸收的功能,还是负责帮助机体区分朋友和敌人,帮助我们区分吃进去的食物中哪些成分有益,哪些有害的第一道屏障。

小肠黏膜每3~7天更新一次,是人体内的增生、更新最活跃的组织。

   小肠是始终处在运动状态的生理器官。在小肠内,食物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和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让我们来看看其包含的消化液有哪些。

胰液:胰液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是最重要的消化液。胰液呈碱性,能够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黏膜免受强酸的侵蚀;此外,可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胰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各种消化酶,包括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酶。

胰淀粉酶不需要激活就具有活性,可将淀粉、糖原及大多数其他碳水化合物水解为湖精、麦芽糖和麦芽寡糖,但不能水解纤维素。在小肠内,淀粉与胰液接触约10分钟就能全部被水解,故胰淀粉酶的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胰液中重要的蛋白质水解酶是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羧基肽酶,其中胰蛋白酶的含量最多。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作用相似,他们协同作用于蛋白质时,则可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则可被羧基肽酶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

图片

    正常情况下,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是在胰腺内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的,同时腺泡细胞还能分泌少量胰蛋白酶抑制物,防止胰腺自身被消化。当胰腺导管阻塞、痉挛或饮食不当引起胰液分泌急剧增加时,可因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小管及胰腺腺泡破裂,胰蛋白酶原渗入胰腺间质而被组织液激活,出现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从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脂类水解酶中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酶类,但胰脂肪酶对脂肪的分解需要胰腺分泌的另一种酶——“辅脂酶”的参与。辅脂酶对胆盐微胶粒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这一特性使胰脂肪酶、辅脂酶和胆盐形成复合物,有助于胰脂肪酶瞄定于脂滴表面发挥其分解脂肪的作用,防止胆盐将胰脂肪酶从脂肪表面清除出去。胰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甘油一酯及脂肪酸。

  由于胰液中含有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因而胰液是所以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面的消化液。当胰液分泌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然不能完全被消化和吸收,常可引起脂肪泄;同时,也可使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吸收受到影响;但对糖的消化和吸收影响不大。

胆汁:成年人肝脏每天平均合成胆汁800~1000ml。胆细胞持续生产胆汁,胆汁生产后由肝管流出,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或转入胆囊管而储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期再由胆囊排至十二指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图片

胆盐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而形成的钠盐或钾盐,它是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只要成分。在空肠末端有受体-介导的传输机制,确保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胆汁酸的供应充足。胆盐随胆汁排至小肠后,约有95%的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合成胆汁,而后又被排入肠内,这个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这个循环系统效率非常高,大约只有1%的胆汁损失掉最后进入粪便排除体外。

如果肠道大量的胆汁进入粪便被排出体外,脂肪的消化将受到损害。

胆固醇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产物,占胆汁固体成分的4%,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排泄途径是通过1%的非循环胆汁排泄实现的。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胆汁酸螯合剂类药物,由于使过多的胆汁酸流失到粪便的原因,可能会导致脂肪消化能力变差、肝脏负担加重。而胆囊摘除的患者对于脂类的消化吸收功能会减弱。

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是维持胆固醇呈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当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更主要的是卵磷脂)减少时,胆固醇可分析出而形成胆固醇结晶,这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之一。

胆色素占胆汁固体成分的2%,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

胆汁主要作用如下:

1.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分解;

2. 促进脂肪的吸收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 胆汁还具有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通过肝—肠循环而被重吸收的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胆汁;微胶粒中的胆盐是胆固醇的有效溶剂,可防止胆固醇析出而形成胆固醇结晶结石。

图片

高蛋白食物(如蛋黄、肉类)引起的胆汁排放量最多,高脂肪或混合性食物次之,糖类食物的作用最小。

小肠液:小肠中有两种腺体,即十二指肠和小肠腺。十二指肠腺位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分泌碱性液体,内含粘蛋白,其黏稠度很高,主要是防止十二指肠上皮受胃酸侵蚀;小肠腺又称李氏腺,分布于全部小肠的黏膜层,它是不分支的直管状腺,其分泌物构成了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小肠液是这两种腺体分泌的混合液,是消化液中分泌量最大的,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3L.小肠液具有边分泌边吸收的特点,这种液体的交流为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了媒介。小肠液中除水和电解质外,还含有黏液、免疫蛋白和两种酶,即能激活胰蛋白酶原的肠激酶和小肠淀粉酶。

图片

小肠刷状缘酶:是由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分泌的消化酶,他们是分解多肽为氨基酸的几种肽酶以及分解双糖为单糖的几种单糖酶,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等。有些人由于乳糖酶缺乏,在食用牛奶后发生乳糖消化吸收障碍,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图片

(寻求功能医学专家团队指导,请添加公众号:焕然新生停药逆转,ID:T2DMnizhuan  ,尊重原创请勿抄袭,个人发朋友圈不限。)

(本文作者:张欣老师,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美国ACI国际注册营养师,焕然新生糖尿病自然疗法(亚洲)研究中心健康管理师,与美国团队的配合下,熟练掌握焕然新生6C自然疗法理论及熟练运用焕然新生十大健康管理工具,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逆转具有丰富实操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