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之苦,古今同叹 痛风,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有记载,名为“痹证”。古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尽管时代更迭,但人类对健康的追求始终未变。如今,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了一种常见疾病。 中医之道,辨证施治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对于痛风,《金匮要略》中有明确记载:“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此方由桂枝、白芍、知母等多味药材组成,旨在调和气血,祛除风湿,从根本上改善症状。 桂枝: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 芍药:能养血敛阴、缓急止痛。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甘草: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本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含麻黄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去枣)。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 此方的临床经验: ① 专门治疗膝盖的风湿痛,基本上是一剂知。 ② 治疗膝盖的痛风,红肿热痛,应该用甘草附子汤,而桂枝芍药知母汤里面就包含了甘草附子汤,其中桂枝祛风,白术祛湿,附子祛寒; ③ 风湿病人因节气改变导致的关节酸痛,也是桂枝芍药知母汤。 事实胜于雄辩,一种医学好不好,最终还是疗效说了算,对于质疑中医的、怀疑中医的,与其停留在质疑怀疑阶段,不如亲自试着去了解、去尝试,用疗效说话,用事实说话。 只有这样才有发言权,也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而中医的生命力恰恰在于疗效。实实在在的疗效比无谓的争辩和解释管用多了。 (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本文仅供参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