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爱画画 2024-09-0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项目名称:国家美术馆东馆

(East Building of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建筑师:贝聿铭 (I.M. Pei)

地点:美国 华盛顿

施工时间:1974-1978

图片

▲ 贝聿铭在1978年东馆开幕时的留影

图片

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东馆,是国家美术馆(即西馆)的扩建部分,1978年落成,总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当年投资9500万美元。

东馆作为建筑大师贝聿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完全奠定了贝聿铭在建筑设计界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图片


图片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同时,业主又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 

贝聿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图片

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则偏处一隅。而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同时,展览馆入口北侧的大型铜雕,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图片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汨汨。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图片

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因此,他要求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

图片

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大厅高25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天窗架下悬挂着美国雕塑家A.考尔德的动态雕塑。

图片

东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却不同。

图片

图片

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图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以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安放各得其所。

图片

东馆的外部形体虽大大有异于老馆,但作为外饰面材料的大理石与老馆的完全相同,其大部分檐口高度与老馆亦协调一致,因此两者堪称一对“好邻居”又是一对“忘年之交”。

图片

图片

各阶段的设计草图、模型、图纸

图片

▲ 贝聿铭针对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基地的概念图

图片

▲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概念图

图片

▲ 1968年10月1日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草图,其剖面有狄莫伊艺术中心的影子

图片

▲ 1969年2月18日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草图,在角隅处安排三个垂直的小空间,实  践“馆中馆”的概念

图片

▲ 1970年1月向华盛顿艺术委员会会议所呈送审查的建筑模型,第四街广场初始的方案是一个大圆水池

图片

▲ 设计定案的建筑模型,广场与东立面的设计更改

图片

▲ 1969年11月6日的透视图中庭被厚重得混凝土楼板覆盖

图片

▲ 1970年12月1日的透视图中出现东西向的天桥

图片

▲ 1971年3月4日的透视图中庭才完整地沐浴于阳光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各层平面图

图片

细部构造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