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勘查阶段立项 在第二节项目识别阶段尽管做了大量地工作,包括收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野外物探化探工作、利用专业工具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得出了初步分析结论,但是这些工作还是间接的,还不能准确获知地热资源的赋存状况,要想得到地热资源更精确的技术参数,还必须通过实际钻探(我们俗称为凿井工程)才能获得。而项目预可研阶段所做的工作恰恰是为了钻凿工程能够立项提供技术基础。当然如果在前期预可研阶段,项目目标区域内就有一定数量的现有地热井,并且满足规范要求,那么也可以通过对现有井进行资源分析,计算资源潜力以及设计未来开采方案,那么就可以跳过以下环节,直接进入项目正式可研立项阶段。 前文述及,一口地热井(无论是勘探井还是开采井、回灌井)其钻凿成本数以百万计,是前期预可研费用的十倍以上。并且勘探井的布设数量和密度还应符合地热勘查规范要求。故而即使是在资源勘查阶段仍然需要较大金额的投入,并且地下钻凿工程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有时候把地热资源的钻探勘查阶段也称为“风险勘探”阶段。这个阶段的立项决策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任何投资者或建设单位(无论其身份是央企、国企或者混企、民企、外企、合资企业),都应该进行慎重考虑和科学决策。 1 决策依据 主要是项目识别阶段所做的工作成果——项目建议书。 2 决策方法 包括专家评审、内部审核以及领导集体决策等几个阶段。 一 专家评审 报告提交以后尽快组织外部的专家来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审,专家范围应包括地质、地热、能源、市政、经济等各相关专业。评审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气氛,确保专家们能够不受外界干扰,独立公平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外部评审应更多倾向于技术、资源潜力方面的可行性结论。 二 内部评审 由建设单位内部的投资、财务、技术、管理、运维等部门组成,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战略方向、财务情况、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各方面开展偏向于实际操作性的评估,内部评审应更多地得出项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结论。 三 领导决策 由于涉及项目投资,在任何性质的机构都属于重大事项,应根据机构自身的管理制度(如企业章程、“三重一大”方案等)按程序合法合规地开展项目决策,在决策时既要符合流程,更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毕竟风险勘查是一个比较漫长而又存在风险的历程,很可能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只有思想一致才能增强信心、克服困难,实现项目投资最终的成功。 3 决策结论 经过上述决策过程,最终形成“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如结论为不可行,则项目终止;如结论为可行(或者修改后可行)则应正式进行“风险勘查阶段项目立项”,并尽快制定下阶段的工作方案,下一步工作主要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勘探井钻凿施工,以便更准确更直接地探明地热资源赋存状况;同时还应制定勘查完成时对于风险的承受方案,即如果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那么项目如何善后的问题。 4 资金安排 投资者应根据项目预算安排凿井所需要的资金。 5 勘查手续办理 凿井施工前还应办理相应手续,即地热资源勘查许可证(探矿权)办理,下一节将详细阐述办理流程。 6 队伍选择 这个阶段主要施工任务就是地热井钻凿,所以选择一支好的钻凿队伍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近年来随着中央减政放权的实施,行业主管部门也就自然资源系统逐渐淡化资质要求,放宽准入门槛,目前已经取消地质勘查类的资质要求。但是由于勘查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虽然放宽了资质要求,但是施工经验、技术装备水平、管理能力、履约能力、资金能力仍然是选择施工队伍时的优先考虑条件。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钻探队伍比较多,既有传统的地勘单位、石油队伍、煤碳队伍、水利队伍,也有新兴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等。主要的钻探工艺和装备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正循环泥浆钻进工艺发展为反循环清水钻进工艺,甚至引进了更先进的全液压风动潜孔锤钻进工艺。不同的工艺其适用的条件以及速度、造价均有较大差别,应根据勘探井的设计和地质条件来择优确定。 至于确定施工单位的流程需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资金性质以及具体规章制度来定,比如纯国有资金投资的,按要求一般选择公开招标模式;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的可以采取邀请招标模式;而民营资本为了提高效率完全可以采取比选模式确定施工队伍。常规而言,公开招标流程长、费用高、效率低,有些有一定经验的建设单位为了缩短流程提高效率,建立自己单位的合格分包资源库,这样可以减少资格预审环节,大大缩短招标周期。 ![]() ![]() 弘地集团感谢您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