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众多弟子的结局及后世评价

 善书之馆 2024-09-08 发布于安徽

鬼谷子弟子众多,谋略家尊他为谋圣。比较有名的弟子如苏秦、张仪、庞涓、孙膑,李斯等。却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到善终。其中苏秦在齐国被人刺死,死后还被车裂。张仪在晚年的时候东躲西藏,最终逃到魏国,死在魏国。庞涓虽然掌控着魏国大军,但是最终被孙膑杀死。这几人的结局,显然都不是很好。

从历史记载来看,鬼谷子比较著名的弟子有四位,那么我们来看下他们的下场。

第一,庞涓,乱箭射死。

庞涓可以说是战国初期的名将,其在鬼谷子师门主要学习的是兵法。下山后,就游说当时列国中最强的魏国,对魏惠王说,自己能战必胜,攻必克,一统六国。魏惠王很是高兴,于是任命他为上将军。庞涓任上将军后,先后攻打周边小国,还有秦国、赵国、韩国,每战都必胜,可谓是一个猛将。但是在桂陵之战败给孙膑,马陵之战被孙膑设计,乱箭射死,估计射成了刺猬。

第二,孙膑,残疾人,惨死。

孙膑据说也是鬼谷子的学生,还是庞涓的师弟。但是好像学习成绩比庞涓要好,而下山后庞涓将他骗到魏国,也被魏王任命为将军。可能庞涓邀请孙膑来魏国起先是出于好意,但是孙膑来了之后,庞涓发现,孙膑比自己的才华更强。

于是害怕自己的地位不保,设计将孙膑的双腿砍掉,将其关入猪圈中,成了一个残疾人,加活死人。而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打败庞涓,还杀了他。但是孙膑晚年仍然是不得善终,因为受齐王猜忌,被迫逃离,郁郁而终,还有一种说法被杀死,反正最后也是惨死了。

第三,苏秦,被刺杀。

苏秦那可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牛的纵横家,主张合纵对付秦国。而且其还佩戴了6国相印,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其实苏秦是为燕国服务,而在齐国做间谍,为齐闵王献出了很多政策,将当时强大到能跟秦国比肩的齐国一步步带入深渊。尤其是让齐闵王吞并宋国,招致六国征伐。而为此,苏秦遭到齐国士大夫的憎恨,他们雇佣杀手将苏秦杀了。而苏秦在死之前,还设计给自己报了仇,参与刺杀自己的大臣也被杀了。

第四,李斯。

毫无疑问,李斯的下场是最惨的,所谓“俱五刑”,便是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合一,即先将其刺字、挖眼、施以宫刑、砍去双脚,然后再处以腰斩。而且李斯全族被诛,其子李虽然由因率兵在外得以侥幸逃脱,但后来也在与项羽、刘邦的作战中被刘邦部下曹参所杀

总之,鬼谷子四个徒弟,命运都不怎么好。

那么,为何鬼谷子四个徒弟的命运都不怎么好呢?我认为,这与他们所秉持的学说纵横学说(纵横家和兵家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有莫大的关系。纵横学说有三个并不值得肯定的特点。

一、欺骗。

纵横学说在当下其实是很有市场的,很多在职场或者是商场打拼的人,都在学习纵横学说。因为纵横学说有一项本事,就是教人要学会说话。当你学会说话以后,你在职场或者商场里,就可以混得很开。

操持纵横学说的人,在古代当然也都是很会说话的。苏秦一生能够担任六国宰相,这些都是依靠苏秦巧舌如簧得来的。张仪多次把楚国等一些国君玩弄于股掌之间,也是因为张仪很会说话。张仪刚出道的时候,曾被污蔑为盗贼,遭到了一顿痛打。家里人劝他不要再出去混了,还是安安心心在家里面干农活,才能保住平安。可是他却伸出舌头,问人家,我的舌头是否还在?只要舌头还在,我就可以继续做事了。这里的舌头,代表的就是说话能力。

不过,操持纵横学说的人,会说话,其实并不是核心,而只是表象。

纵横学说的核心,是藏在说话者心中的一种谋略。这个“谋略”,说得好听一点,叫做“智谋”;说得不好听一点,叫做“阴谋”。

其实,谋略本身是以欺骗为前提的。当一个纵横家(或者兵家)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他说出的那个话,并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是通过语言组织,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别人的心理变化,因此才让别人上当的。

总之,整个纵横学说,都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这种欺骗术,在张仪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他给楚王说的用六百里土地去换,最终又告诉楚王当时他说的不是六百里,是六里。这就明显是欺骗了。

苏秦看起来好一点,但是苏秦在齐国的时候,他事实上是在给燕国当奸细。对于齐国来说,当然就是一种欺骗。

庞涓和孙膑主要是兵家,也是以欺骗为前提的。兵法直截了当就说“上兵伐谋”,可见其存在基础。事实上,孙膑这是采用“减灶”的办法,才让庞涓上当,庞涓才对孙膑紧追不舍。庞涓为了让魏王不重用孙膑,也在魏王面前说孙膑的坏话。总之,两人的行动基础,都是欺骗。

二、欲望。

纵横学说是直接张扬欲望的,张扬对权力的攫取。

如果庞涓不是害怕孙膑夺了他的权力,他也不用那样害孙膑。他不那样害孙膑,他最终也不会落得被孙膑杀死的结局。

如果苏秦不是想出人头地,他也不用一定要挂六国相印。事实上,挂六国相印,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他这可不是“联合国秘书长”,作为宰相,本身需要对国君忠诚。但是一个人挂六国相印,怎么可能对六国都忠诚呢?苏秦无非是想要那种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感觉而已。

三、报复。

鬼谷子的弟子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喜欢报复。

孙膑如果不是想报复庞涓,他也不会那样的设计战争。张仪被人痛打,不是想要报复,他也不会一定要出人头地。苏秦贫困的时候,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这刺激了他,让他一定要出人头地。苏秦最终可以说把报复心理用到了极致。他在齐国遇刺,受了重伤,他甚至对齐王说,希望把他的遗体车裂了,这样就可以找到杀人凶手。

就算是死,也不饶过和自己有仇恨的人,这就是报复心理极为严重的表现。

喜欢报复的人,一般都没有大的格局。没有大的格局,就不能宽厚待人。不能够宽厚待人,别人也不可能宽厚对待他。他对别人有多狠,别人就会对他有多狠,所以其结局,自然不会好在哪里去。

玩火者必自焚。这是对纵横学说深信不疑的人,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鬼谷子》一书在古代帝王们看来过于攻心术,从而一直被列为禁书,并且在文化领域也被视为是很低级的术。

后世对《鬼谷子》一书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持肯定态度的有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比如在《史记》列传70篇,为先秦诸子列传的,纵横家所占比例最大,有《苏秦列传》、《张仪列传》、《范睢蔡泽列传》等。司马迁肯定苏秦、张仪师从鬼谷子,对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评价基本持肯定的态度。另外,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把鬼谷子和孟子、庄子、墨子、申不害、商鞅等相提并论,也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

另外一派对《鬼谷子》一书的评价持否定态度,比如西汉末年的扬雄,他在《法言·渊骞》中说:“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是夫。’曰:'诈人也,圣人恶诸。’

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宋濂,从维护儒家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也否定《鬼谷子》,视《鬼谷子》为的乱世之学说。

宋濂把《鬼谷子》称为捭阖和钳子,是小人们的小智,每个普通家庭的人看了他,则会家破人亡,一个国家看了它,则会亡国,会失去整个天下。正儿八经的学士都应该对其唾弃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