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煤矿记忆】 矿工欢呼的大好事:40年前煤矿“农转非”

 智者1111 2024-09-08 发布于山东

编者按: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煤矿和煤矿工人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持续的艰苦奋斗中,也积淀形成了巨大的光辉的煤炭文化。这种文化吸引着感染着无数人,与社会不同文化形成了广泛联结,在现当代史上有众多名人也因煤炭文化和矿工精神与煤矿结下了深厚渊源。

为弘扬光辉煤炭文化、传播煤炭历史声音,煤炭史志专家吴晓煜先生认真搜集整理资料,严谨订正史实,精心撰写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年轻朋友见到煤矿“农转非”这个题目,可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因此有必要作些解释。所谓“农转非”,即煤矿工人的家属由农村户口转为矿区非农业户口。又称矿工家属落户,俗称解决煤矿“黑人黑户”问题。

这个问题在煤矿由来已久。一是矿工来自农村,家属户口不能转到矿区,长期两地分居,孩子多,生活无法维持,只好携儿带女到矿山,成为了没户口的“黑人黑户”。二是青年矿工在城市很难找到对象。只好攒钱娶个“向阳花”(农村姑娘),养个“非洲娃”(没户口的娃)。

40多年前,这种情况较普遍,使矿工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家属、孩子没户口,自然没有商品粮及副食品供应。家属不在村里,生产队不分给口粮。矿工一个人的定量口粮根本不够五六口人吃,只好去买高价粮。小孩子不能考大学,也不能参军。一旦矿工病倒,全家就会陷入绝境。有的矿工孩子长大成人也结了婚,生了娃,成为二代、三代“黑人黑户”,情况愈演愈烈。

煤炭部“煤矿工人阶级状况联合调查组”于1982年对同煤永定庄煤矿的专题调查表明,这类情况在该矿有3555户,占全矿职工总数的43%,约有家属16325人。例如,该矿采三区支部副书记潘永明,1960年到矿,老婆和4个小孩在原籍分不到口粮,他的月工资77.72元,绝大部分买了高价粮,外债400多元;掘进二队技术大拿王忠,1958年到矿,家里6口人5个没户口,全靠买高价粮。为了多挣钱,经常上夜班打连班,以还外债。这类矿工全家挤住在简陋自建房, “山上山下,小房连片,垃圾滿坡,又脏又乱”。且其居住区治安状况不好,偷盗、斗殴、抢劫时有发生。广大矿工强烈要求解决这一重大民生问题。这是矿工的心病,是他们多年的企盼与最大愿望!

由于矿工要两头顾,春节要回乡过年,农忙时要回村里种地收庄稼,出勤率保证不了,保勤工作成为煤矿普遍的一大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制约了煤矿生产。

那么,这一问题是什么时候引起煤炭部特别是国务院的注意,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1979年12月,高扬文就任煤炭部长(1985年5月离任)。有两件事给了他很大触动。1980年春天,他到淮南煤矿考察,“吃饭时看到有一帮小孩在食堂讨饭吃”,他很奇怪。大家告诉他,“这是老工人的孩子”“老工人孩子多,矿上转不了户口,成了黑户。家属不能吃供应粮,没有布票买布做衣服,孩子不能上学,不能参军”“高价粮吃不起,孩子变成了'叫花子’,到食堂讨饭吃”。高扬文看到“工人生活搞到这种程度”“好心酸”!另一件事是1980年春节,高扬文到北京矿务局慰问矿工。局、矿领导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春节保勤工作太困难了,大批工人回家,生产马上下降许多”。过年之后,局里要动员全部汽车,多路人马“按村按户去接工人”。高扬文认为,上述两个问题,要害是一个,即工人家属的落户问题。如果矿工在矿上安家落户,“老工人孩子能养活了,出勤率能保了,两个问题不都解决了吗?”他下了决心,工人家属落户问题非解决不可。

高扬文

1980年,国家成立了能源委员会。高扬文任常务副主任。他在代表国家能委向国务院汇报能源发展规划时,也一并汇报了煤矿和矿工的问题,正式提出了为煤矿工人家属落户的建议。国务院领导同意高扬文的建议,“商业部、公安部、劳动部也都支持”。由此,矿工家属落户成为了国家给予煤炭行业的一项重大经济政策。

然而,落户工作开始时很不顺利。行业内有人反对,认为“中国煤矿与农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的说“现在党风不正,会出现混乱局面”。有的说“会给国家造成粮食困难,给煤矿造成房子、就业困难,搞不得”。“有人把反对意见上报中央”。另外,其他一些行业也有工人落户需求,出现攀比,问题呈现复杂化。

高扬文认为,解决矿工生活困难没有错,把生产搞上去也没有错。不办成这件事就是对不起矿工,对不起国家。“两头都对不起,这个部长当得有啥意思?”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于是,高扬文再次向国务院汇报,如实讲明遇到的情况,说明落户政策落实不下去的原因。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会上果断拍板:“现在只解决煤炭一家,其他部门以后再说”。他特别说“谁有意见,谁到煤矿挖煤去!”。在此前后,党中央领导同志也相继作出肯定的批示。为矿工家属落户,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工人采取的重大特殊政策,是对矿工的特殊照顾与关怀。

此后,煤炭部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多次召开协调会、动员会、摸底会;明确工作原则;查档调查登记,制定具体政策规定;明确落户范围,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此项工作,不是一哄而上,而是先解决井下采掘工10年以上,辅助工15年以上矿工家属的落户问题(工亡矿工家属一并解决)。1982年,分别在鹤岗、铁法、大同、霍县、六枝、淮南6个矿务局进行试点。

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各省区建立了以省区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落户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省区煤矿落户工作。矿务局所在地成立相应联合办事机构。有关部门与煤矿互相配合,做好户口迁入、增建商业网点、增调粮食副食品、学校用房用地、财政补贴等各类工作。

1983年4月,煤炭部会同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商业部召开落户试点工作会议,对落户工作做了部署。煤炭部分管落户工作的副部长胡富国在会上做了讲话。1984年3月,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再次召开会议,予以推进。高扬文在会上做了《下决心解决井下工人落户问题》的讲话。他代表煤炭部和广大矿工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决策,感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批评了“对矿工落不了户造成的困难不喊,现在落户带来的一点困难倒喊起来了”的态度,“希望大家积点阴德”!会后,几个部门向国务院写了专题报告。 198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这个报告。同年7月6日,国务院以91号文件批转了这个报告,至此,农转非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

据中国煤矿地质工会1986年7月的统计,在26个省区中,有14个省区完成了落户工作,10个省区尚在进行,2个省还没有落实。已办理28.1万户、102.6万人。

广大矿工对国家的决策非常感恩拥护,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一矿工拿着户口准迁证,热泪盈眶,奔走相告。有的喊“共产党万岁”。淮南局李二矿掘进工人申胜法写了一幅对联:“落户政策温暖万家心,奋斗余生报答党恩情”,横批“奋战煤海”。暂时不够条件没有落户的矿工也很理解国家的难处。他们说,我们虽没赶上这班车,但有党的好政策在,总是有盼头了,我们放心了,更要好好干,多出煤。

这是多么好的煤矿工人啊!这是多么得民心顺民意的好政策呀!这使一百多万名矿工家属摆脱了困境,促进了煤炭工业发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写于2024年8月5日)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人运动史料全书·煤炭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1月)。

2.《风雨历程——高扬文八十叙旧》(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年8月)。

3.《我当“煤黑子”的头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

4.《中国煤炭志·综合卷》(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

(吴晓煜先生系中国煤炭史志专家,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