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其地理位置独特,覆盖了中国西藏全境及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同时延伸至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国家。这一广袤的高原不仅是地球上最高的地理单元,更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对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导致“亚洲水塔”失衡,中巴等8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变暖是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据2024年6月德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超过50名全球知名科学家警告,全球变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创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已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上升了1.31摄氏度,若考虑厄尔尼诺等气候现象,上升幅度更是达到1.43摄氏度,距离“1.5度气候临界点”仅一步之遥。这种趋势预示着,未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将更加剧烈。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其冰川和积雪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恒河、印度河等的水源。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些固态水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据我国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退缩了15%,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16%。同时,湖泊数量从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74万平方公里。这种固液“相态”失衡不仅改变了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分布,还引发了连锁反应。 冰川的消融对依赖青藏高原水资源的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2018年,雅鲁藏布江下游米林县加拉村附近连续两次发生冰崩,碎屑流堵塞了雅鲁藏布江,导致江水泛滥,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2021年,印度北部阿坎德邦因冰川崩裂引发的雪崩和山洪,导致大坝被冲垮,造成巨大损失。同样,2022年巴基斯坦遭遇的历史性洪水,也被认为与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关。这些事件无不昭示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周边国家的深远影响。 面对青藏高原的严峻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努力恢复区域生态系统。第二次青藏科考揭示了过去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规律和整体趋好的态势。优良等级草地和森林面积比例分别提高了6%和12%,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功能分别提升了1%、2%和70%。草地和林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面积分别达到25万平方千米和3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沙化治理工程的实施面积也显著增加。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生态系统退化的态势,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尽管生态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青藏高原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模型预估表明,亚洲水塔在21世纪将进入超暖湿阶段,失衡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冰冻圈灾害风险也将增大。这意味着,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生态危机。 更为严重的是,冰川消融还可能释放出古老的病毒和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冰川中潜藏的未知生物一旦随着冰川融化而复苏,可能引发新的疾病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青藏高原的巨变不仅是局部地区的问题,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缩影。面对“亚洲水塔”失衡带来的挑战,中巴等8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青藏高原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得以永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烦请点亮右下角的“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