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努力还是有用的 - ![]() 这个号是19年注册的,断断续续的更新,有时候大半年都不写。 之前我认为公众号是纯私域的内容,自己不分享就难以收获读者,但不想每写一篇文章就让朋友帮忙点赞推广,没有什么“自媒体”的效果。 自从24年公众号的推荐机制从“订阅制”变成“推流制”后,素人也有了写爆款的机会,公众号不再是“封闭式”的自嗨,有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 所以从7月中旬开始日更,原定目标是1个月写出一篇上千阅读量的文章。 现在已经有2篇实现阅读过万,1篇实现阅读破千: 本月目标已达成,下一个小目标就是写一篇10w 爆文 (如果写不出来就算了,不要为难自己) 进入流量池的好处自然无需赘述,除了可获得流量主收入、商业变现等经济利益之外,还可以打造和提升自己的IP影响力,甚至在满足虚荣心方面,流量池也能带给号主莫大的欣喜。 对于号主而言,进入流量池也意味着从此可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内容上,进而创造出更多优质内容,实现公众号的良性循环。 但公众号如何进入流量池?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目前几乎整个行业公认的一个观点是:“原创” “持续更新” 即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创内容,然后不断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公众号会看到你的努力。 这个“秘诀”,曾经也是我一度信奉的理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个理论似乎都无懈可击。 毕竟这个理论完美地契合了每个平台对内容生态的渴求程度——高质量的原创,能提升内容平台的质量;持续更新,能保证平台内容的可持续性。 这两点,对平台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对作者而言,能将这两点践行到知行合一的地步,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2点理论几乎成为了所有公众号运营者的共识。 不过,最近从身边朋友们的尝试经历来看,似乎这两点并不完全准确,换句话说,这两点是公众号进入流量池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一定”条件。 即这2点一定是公众号进入流量池的必备条件,但并不是只要做到了这2点,公众号就一定能进入流量池。 1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真实的创作而不是借助AI工具 很多人在一开始养号,或者说写不出来的时候,就借助AI的工具,轻松搞定一篇文章,这种方式适合批量生产,比如你有十几个公众号,借助AI的力量帮助你生产内容并赚流量费。 很多人确实也通过AI或者技术手段短时间赚得盆满钵满。 但作为一个享受写作的人来说,我更喜欢做长期主义的事情,AI生产的内容显得“点到为止”,没有加入作者的情感或者是更有内容的干货,更没有办法通过冰冷的工具来打造一个个人IP。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更推荐的是,静下心来写作,而不是乱七八糟拼凑的垃圾文。 有些达到十万加甚至更多流量的,不难看出是有很多干货的。 2 多刷对标账号,拆解爆款内容 爆款的本质是模仿,自媒体产出爆款的关键就是抄 但不是鼓吹抄袭。 而是看看爆款(通常指10w )文章的选题是什么? 写情感、职场、生活还是财经、科技等领域,哪个领域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以产出的。 其次,看看爆款的标题怎么写的,内容大纲是什么,历史选题是否垂直,账号IP是什么? 标题公式是可以抄的,内容方向是可以参考的,内容本身是需要自己写的。 3 是否一定要写垂直领域的内容 这个看个人对IP的规划,如果你瞄准的对象是垂直领域,比如很多写女性选题的、写大学生的,那产出的内容就是目标导向,很多只写女性建议的照样篇篇是爆款。 基本面越大越好,但是要视自己的能力而定,能否产出足够有干货的内容才是关键。 至于我自己的账号,想到哪就写到哪了,enfp就是这样的,想写的东西太多了,实在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就可能往垂直领域发展了。 以上,祝每一个自媒体人都能写出爆款。 End. // 理二五|97年 enfp | 坐标上海 成长 | 写作|自媒体 扫码围观朋友圈 往 期 目 录 |
|
来自: 新用户11514496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