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CCTV:干细胞 组织工程学,让人体器官无限复制及应用!

 百炼成钢 2024-09-08 发布于甘肃

从复制动物心脏到复制人类心脏,科技与医学的进步正在将科幻故事一步步变为现实,干细胞技术的出现更是将我们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只可能存在于幻想中的长寿、再生,一步步来到我们身边。

随着近年来再生医学技术的兴起,干细胞可再生组织器官的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人造器官”也成为了他们研究的重点。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组织再生的功能,其可塑性为培育“人造器官”带来可能,有望摆脱器官移植和透析等条条束缚,为疾病治疗迈出关键一步。

央视CCTV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曾为我们讲述了科学家们通过干细胞技术结合组织工程学进行心脏等器官复制及应用的案例,让我们一睹再生医学的无限潜力。

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

为方便大家观看,我们已将视频内容总结成图文 

在美国·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再生心脏实验室。以心外科医生哈拉尔德·奥特为首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一项不可思议的实验——制造移植的器官

图片

为了帮助受困于器官衰竭的病人,由奥特带领的麻省总医院再生心脏实验室团队试图通过这项研究来找到帮助这些病人的方法。早在十年前,奥特团队的实验就已经成功复制出了一颗实验老鼠的心脏,并使之开始跳动。

而现在,奥特团队已经开始试图复制一颗猪的心脏,并且期望在成功后可以继续向复制人类心脏的道路上进发。

图片

这惊人创造的诞生,都要归功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这一全新科学领域的研究与突破。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曹谊林主任在纪录片中讲到:人就是从胚胎这个最原始的干细胞发育而来

图片

干细胞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在体外大规模的扩增而不丧失它的功能;还可以定向诱导分化。我们可以把这些原始的干细胞分化成肝脏、肾脏以及各种我们需要的组织和器官。

图片

目前,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的科学家们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我们开头提到的奥特再生心脏实验室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这意味着未来的器官移植病人,可以无需长期等待供体,并能够免受排异的困扰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心脏移植中心的外科主任廖康雄教授为我们详细的解释了这一理念。

廖教授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在体外培养没有排异反应的心脏,植入到病人的胸腔内,这样这个心脏就可以无限制的生存下去

图片

廖教授认为,这将会是今后心脏移植或者其他器官移植的最终极发展的方向和最根本的改变

在干细胞技术的支持下,未来十年,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的突破,将打破移植手术现有的壁垒,彻底改变移植手术的形态。

未来的世界是属于科技的,科技的发展给各个领域带来了无限机遇,而再生医学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必将颠覆生物医学界,成为未来攻克一切医学难题的新希望,未来,应用干细胞技术再造人体器官将成为可能,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