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拆盲盒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另类的解压方式, 但鲜为人知的是,乾隆皇帝也痴迷于“开箱”。 ![]() 这位伏尔泰心目中理想的“哲学家国王”,和他阿玛一样,是一台日夜处于高强度工作的“政治机器”。 但是乾隆更是知道,只有劳逸结合,才能超长待机。 于是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来犒劳自己。 大动作是带着额娘出巡,下江南看看天下; 小动作则将天下珍宝收藏进深宫大内。 ![]() 乾隆南巡图(局部) 乾隆的收藏囊括古今中外,他对珍玩的喜爱并不浮于表面,而是常常以文人博古的形式亲自鉴赏考证,并整理收纳。 ![]() 是一是二图 大到漱芳斋整面墙的多宝格,小到各类囊袋盒匣,乾隆不满足于坐享其成,还亲力亲为,组合设计了一系列的“百宝箱”。 ![]() 漱芳斋多宝格 “百宝箱”在清宫里也被称为“百什件”或“百事件”, 无论是多宝格还是百什件,其中陈列或收纳的文物都显示了乾隆通过收藏活动来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野心。 这种收藏与展示方式在乾隆时期达到高峰。 ![]() 百宝箱 无独有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王公贵族也有一类被称为“珍奇柜”的橱柜或房间,展示自己的珍奇收藏,它们也被看作是现代博物馆的雏形。 ![]() 珍奇柜 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工艺上和设计观念上的交流互通,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但它们的核心都是掌握物质世界的统治者对知识和认知世界的极力拓展,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将各类珍玩收纳进百宝箱并不是乾隆初创,而是乾隆深受前朝文人雅士文化熏陶的结果。 ![]() 明嘉靖剔红云龙纹小柜多宝格 起初,古人是在出行时会携带一些日常用具,小如笔墨纸砚,也有盘盏盃盌,大到桌椅家具。 我们看这幅宋画《春游晚归图》,就有随从扛着交椅、案几,挑着茶炉和一箱行李。 ![]() ![]() 《春游晚归图》局部 到了明代,官员巡视出游时经常携带一种箱子,俗称“官皮箱”,士人旅行时也普遍用这种箱子盛装文房用具和贵重物品。 ![]() 官皮箱 也有在官皮箱的箱盖安放镜子,内部可放胭脂香粉珠宝等作为梳妆所用,当时很受女性喜爱。 其中尤以杜十娘的百宝箱最为出名,“百宝箱”也成为了这类箱子的代称。 ![]() 镜箱 回到清宫的百宝箱,在能工巧匠的设计构思下,将有限空间被利用到最大化。 让那些横竖不等、高低不齐的珍宝各自拥有参差错落的独立空间,往往是箱中有盒,盒中有匣,匣中藏屉,并结合锁具、夹层、暗屉、隔板等结构,严丝合缝,不浪费一寸地方。 ![]() ![]() ![]() ![]() 清乾隆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这些造型考究、设计精巧的“百宝箱”,与其说是收纳奇珍异宝的容器,不如说是“皇帝的玩具箱”。 乾隆本人对这些“百宝箱”逐一命名,并且经常会调整箱内的宝贝。 ![]() 以玉器主题的百宝箱为例,乾隆八年时重装了集琼藻、天府球琳、天球合璧、琬琰集、琅玕聚、瑾瑜匣、清玩阁、琼瑶薮,还陆续制作了万宝箱、琳琅笥、璆琳笥等。其中对瑾瑜匣器物的调整一直持续到乾隆三十年以后。 ![]() ![]() ![]() ![]() 乾隆八年重装的百宝箱(左滑) 我们会用几期视频来逐一介绍了其中的几件百宝箱,和大家一起分享乾隆开箱的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