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是苏州阊门外的一条古街巷,除了具有交通枢纽作用和商业色彩外,从一开始就沾上了浓重的文化娱乐色彩。石路周边的十八景为石路奠定了文化娱乐基础,曾有可供出门游览的花船、灯船、马车,还有酒肆、茶坊、戏院、菜馆,以及最早的专业性戏院“大观合记茶园”(人民影剧院的前身),有解放前进步青年活动的“大地图书馆”……而今,石路成了“中间一块、四周一圈、环状辐射”的地域概念,并且正在西扩延伸。石路上曾经的那些娱乐场所,你还记得吗?
阊胥路254号(原大马路528号)的新华电影院,是一座拥有775个座位的中型立体宽银幕专业电影院,其前身为1930年建成的大华大戏院,曾先后更名为金门大戏院、金门戏院、新光剧场、新华剧场。原来以演出戏曲为主,1972年开始专映电影,并取用院名“新华电影院”。2002年,在苏州苦心经营了70多年的新华电影院,由于放映设施、观看环境跟不上现代人生活的需要而停业,关门转产,以至消失。
位于阊胥路横马路口的大众电影院,前身为东吴大戏院、民兴新剧社,初演文明戏,后改演京剧。1953年改映电影。东吴大戏院的大门是一排拉手铁门。据说其合伙人之一的老板绰号是“王糊涂”,不知是真是假。
大马路太平坊口开设的明星大戏院,专唱文明戏。当时的头牌名角有王美玉、王无能、汪摩陀、丁怪怪等。演出剧目主要有《荡湖船》《孟姜女过关》《小上坟》《小放牛》《小尼姑下山》等。
除了以上这些,阊胥路上还有凤鸣台茶馆书场、大马路898号的梅园茶馆书场、大马路876号的升平楼茶馆书场、南新园12号的兴苑茶馆书场和惠芳园茶馆书场,都长期保有着一定数量的听客和茶客。
阊胥路东侧、靠近金门路有个1000多平方米的小荒场,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平军逼近苏城,清军为了阻止太平军的攻势,竟然“三令纵火”,顷刻间,烈火腾空,三日不绝,市肆化为灰烬,烧掉了大片房屋,留下了一片荒地。有了这片小荒场,一些外乡人开始来这里摆地摊、卖膏药、卖拳头,还有一些蹩脚艺人来卖艺,唱唱淮剧、锡剧、滩簧什么的,吸引平民前来娱乐。热闹起来后,小荒场成了小吃、娱乐、游医、小买卖的天下。逢年过节,小荒场更加热闹,测字、算命、卖糖人、卖膏药、卖拳头、卖蛇药、猢狲出把戏、西洋镜、走钢丝、剃头、代写书信、变戏法、卖梨膏糖、说书、露天茶馆、小热昏、杂耍、做糖人、木偶戏……纷纷登场。有人看到小荒场人气旺了,便在这里开店营业。先是剃头店,再是香烟店,后来还开出了食品店、小百货店……再后来有人在这里盖房,小荒场又开始有了生机。到解放前夕,小荒场仍然是一般平民的消闲去处。解放后,小荒场改名为南新园,其中11号做过苏州市服装六厂,现在还有邮品市场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