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原居临川文昌里(今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汤家山),后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内有揽秀楼、清远楼、毓[yù]霭池、金柅[nǐ]阁等),故又自号清远道人,晚年又号茧翁。 汤显祖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 嘉靖四十一年)从 徐良傅学 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 举人。 万历五年(1577)、万历八年(1580)两次 会试,当朝 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 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打听到海内最有名望的 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 沈懋学等人,就派了自己的 叔父去笼络他们。声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许显祖等中在头几名。以宰相之威势,加以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诱惑,沈懋[mào]学等出卖了自己,果然中了高科;但汤显祖却洁身自好,一无所动。他虽然并不反对张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憎恶这种腐败的风气,因而先后两次都严峻地拒绝了招揽。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汤显祖名落孙山。而且,在 张居正当权的年月里,他永远落第了。但因此,汤显祖却以高尚的人格和洁白的操守,得到海内人士的称赞。张居正死后, 张四维、 申时行相继为相,他们也曾许他以翰林的地位拉显祖入幕,显祖都拒绝了。 34岁汤显祖以极低的名次中了 进士,布满 荆棘的仕途从此开始。他先在北京礼观政(见习),次年以七品官到 南京任 太常寺博士。虽各部衙门俱全,实际上毫无权力,形同虚设,太常寺尤为其中的闲职。这种恬淡自得的生活正同因投靠张居正而终于在这时被严加处分的文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万历十一年(1583),他以应天府尹的身份赴南京,后在这里为 刑部侍郎、尚书,地位显赫。士大夫趋之若鹜。许多人奔走在他门下。他的片言只语,便可“翕[xī]张贤豪,吹嘘才俊”,俨然为文坛盟主。他政治上、文学上的反抗性和斗争性,也被人称之为“狂奴”。这样,他不仅在品格上不愿与专制的统治者同流合污,而且在政治上锋芒毕露。 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在南京礼部祠祭司 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 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窃盗威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疏文对万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击。疏文一出, 神宗大怒,一道圣旨就把汤显祖放逐到 雷州半岛的 徐闻县为 典史。一年后遇赦,内迁浙江遂昌知县。在 遂昌,他“去钳剭[wū](杀戮),罢桁杨(加在脚上或颈上以拘系囚犯的刑具),减科条,省期会”,建射堂,修书院。有时下乡劝农,常年则与青衿子秀切磋文字。 万历二十六年(1598),听说朝廷将派税使来遂昌扰民,他不堪忍受,便不待别人攻击,给吏部递了辞呈;他也不等批准,就扬长而去,回到家乡。后来,吏部和都察院以“浮躁”为由正式给他一个罢职闲住的处分时,他弃此敝履早过三年。 汤显祖离遂昌任后,曾在 临川和 李贽相见。李在狱中自杀后,汤显祖作诗哀悼。他还推崇反理学的达观( 紫柏)禅师,称李贽和达观是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他们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揭露腐败政治、反对程朱理学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主要成就戏曲成就汤显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戏曲方面,代表作是《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 邯郸记》、《 南柯记》、《 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除《紫钗记》写作时代可确考外,其余“三梦”都不易确定写作时间,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 《牡丹亭》共55出,写杜丽娘和 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中不少情节取自话本《 杜丽娘慕色还魂》(见《燕居笔记》)。和话本相比,《牡丹亭》不仅在情节和描写上作了较大改动,而且主题思想有极大的提高。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jū]》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 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 太湖石底。其父升任 淮阳安抚使,委托 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 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 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牡丹亭》比同时代的爱情剧高出一筹。剧中关于杜丽娘、柳梦梅在梦中第二次见面就相好幽会,杜丽娘鬼魂和情人同居,还魂后才正式“拜告天地”成婚的描写;关于 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亡”的描写,都使它别具一格,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 《邯郸记》共30出,本事据 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 枕中记》改编。曲词比较朴素。写 卢生一贫如洗,在邯郸道旅舍中遇道士 吕洞宾授他一枕,即入梦中。卧枕时旅舍主人方蒸黄粱。 卢生在梦中得娶名门女子,中 进士,当了20年宰相,封国公,食邑五千户,官加上 柱国太师。他的子孙也一齐高升。一梦醒来, 黄粱方熟,卢生遂悟破人生,随吕洞宾 出家。剧中描写卢生的煊赫声势,较之《枕中记》展开了更多的描绘。对卢生的卑劣手段,如倚仗妻子有钱去贿通官僚勋贵,以及中状元等刻画,更是属于汤显祖的创造。卢生享尽富贵荣华,在临死之际,还一心思念身后的赠谥和青史留名。作品揭示和批判了封建官僚由发迹到死亡的丑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官场的黑暗。这里融和着汤显祖在多年仕宦经历中和对社会的观察中所感受到的官场倾轧、科举腐败和官僚奢侈等情况。 《 南柯记》共44出,本事据 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小说《 南柯太守传》改编。叙写 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和瑶芳公主成婚。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被契玄禅师度他 出家。和《南柯太守传》相比,此剧在描写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骄奢淫逸、文人的奉承献媚等。 《紫箫记》现存34出,是汤显祖的早期作品。男女主角 李益和霍小玉明显来自唐代 蒋防的传奇小说《 霍小玉传》,但情节不同。它写李益和 霍小玉成婚后在游 华清宫时失散,后小玉拾到紫玉箫,皇帝遣送他回家。李益得中状元,被派往 朔方边境军中任职,两人相互思念。数年后的一个 七夕之晚,李益回家,夫妻团圆。全剧文笔绮丽,人物道白都为四六对句。也有恶趣笔墨。据作者的《紫钗记题词》中说,《紫箫记》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原因据说是作者企图“暗刺时相”。但详细真相不明。 《紫钗记》共53出,系据《 紫箫记》改作。作者在情节上改动数处:娼妓身份的 霍小玉改为良家女子;经人撮合改为 李益由拾钗而识小玉;批判负心汉改为歌颂李益和小玉在爱情上的坚贞,而阻挠他们婚姻的是卢太尉;把黄衫客写成一个与宫廷有密切关系的十分有权势的人物。词藻华丽,但也有疏隽处。《堕钗灯影》写霍小玉和李益相会时又惊又羞又喜的初恋之情,细致传神;《冻卖珠钗》写霍小玉的痴情,相当动人。《折柳阳关》《玉工伤感》《怒撒金钱》等出写人物心理,结合氛围衬托,也很成功。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 罗汝芳,罗是泰州学派 王艮的三传弟子,这一学派承继了 王守仁哲学思想中的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加以发展,又称“ 左派王学”。这个学派抨击程朱理学,怀疑封建教条,反对束缚个性。 万历年间左派王学的最突出代表人物是 李贽。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 汤显祖另有诗文《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玉茗堂四梦》《玉茗堂文集》《 玉茗堂尺牍》《红泉逸草》《 问棘邮草》,小说《续虞初新志》等。 汤显祖诗作,早年受六朝绮丽诗风的影响,为了对抗“诗必盛唐”,后来写诗又曾追求宋诗的艰涩之风,他的这些创作实践并不足以和拟古派相抗衡。汤显祖的古文长于议论,颇有特色。他的书信写得很富感情,文笔流利,为后人所推崇。他还长于 史学,修订过《 宋史》,惜未完稿。 其他成就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26岁时刊印第1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3部诗集名《 问棘邮草》。 汤显祖在戏曲批评和表、导演理论上,也有重要建树。他通过大量书札和对 董解元的《 西厢记》、王玉峰的《焚香记》等等剧作的眉批和总评,发表了对戏剧创作的新见解。他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单纯强调曲牌格律而削足适履,所谓“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辞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尺牍[dú]《答吕姜山》)。他和以 沈璟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吴江派作家进行了顽强的论争。尤其是作为1602年前后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不仅记述了弋阴腔的演唱情况,为中国戏曲史留下了珍贵资料,而且对表、导演艺术发表了精辟见解,强调演员要体验生活,体验角色,领会曲意,在生活上和艺术上严以律己,以人物的感情去感染观众。他自己勤于艺术实践,“为情作使,劬[qú]于伎剧”,同 临川一带上千名演唱海盐腔的 宜黄班艺人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实际上成了地方戏曲运动的领袖。他还亲自为演员解释曲意,指导排练,“自踏新词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个人作品戏曲诗文小说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祖父:汤懋昭(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祖母:魏氏。 父亲:汤尚贤(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母亲:吴氏。 人物事迹爱情故事“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是《 牡丹亭》中 杜丽娘著名的 唱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故事,并非仅仅属于《 牡丹亭》。它的一位读者俞二娘,也超越了生死,“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作者、观众和戏剧以最奇妙的方式相遇了。 从明 万历年间的原创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上演了四百余年,汤显祖娓娓描述的爱情故事,征服了无数观众,尤其是那些情窦初开的青年。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俞二娘。用眼下的流行语来说,她是一位“超级粉丝”,当今的追星族与她相比无不逊色。 有一条为 昆曲研究者奉若至宝的史料,记录在明人 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里:“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 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俞二娘在读了《 牡丹亭》以后,用蝇头小楷在剧本间作了许多批注,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运也像 杜丽娘一样,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断肠而死”。临终前从松开的纤手中滑落的,正是《 牡丹亭》的初版戏本,而且“饱研 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写所见,出人意表”。 汤显祖得知消息后,挥笔写下《哭娄江女子二首》:“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汤显祖逝世后150年,与他同为江西人的 蒋士铨,写了一部《临川梦》。据 日本学者 青木正儿《中国近代戏曲史》记载,这部以剧作家汤显祖为主角的传奇分上下两卷,共20出。传奇中多次出现特殊人物俞二娘。 例如第四出《想梦》,写俞二娘耽读《 还魂记》,柳生和 杜丽娘竟幻影现身。第十出《殉梦》,写俞二娘读《还魂记》断肠而死(这恐怕源于 张大复的记载)。可是到了剧本的下卷,故事情节的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例如第十五出《寄曲》,写俞二娘死后20多年,她的乳母将俞二娘批点的《还魂记》送到了汤显祖手里。第十六出《访梦》,写俞二娘的亡魂打算拜访汤显祖,以此意诉之释尊。第十九出《说梦》,写汤显祖长子死而归天,与 淳于棼、 卢生、俞二娘、 霍小玉(除俞二娘外均为汤显祖的剧中人)等人在天王前相会,论世事皆梦。最后一出,则写汤显祖在玉茗堂睡觉,睡神引俞二娘的灵魂进入汤显祖的梦中,与之相会。汤显祖感其知己。淳于棼[fén]、 卢生、霍小玉等人也来见。玉茗花神传天王法旨迎众人入觉华宫。( 青木正儿《中国近代戏曲史》,王古鲁译,中华书局版) 剧作家往往是经由文字和舞台表达思想,与观众交流感情的。然而在这部《临川梦》中,汤显祖与俞二娘不仅超越了剧作家与观众的关系,更超越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他们的灵魂居然能在梦境中相聚,并进入仙界天庭。这与《 牡丹亭》的艺术手法一脉相承。诚如汤显祖在《 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在现实生活中,汤显祖与俞二娘或许无缘相识,可是在《临川梦》中,他们却有了时间跨度很长的奇特交往,乃至心心相印。 创办书院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于 万历十九年(1591)贬任 徐闻典史时,有感于当地士子轻生,因而倡建贵生书院, 清代经多次修建,1984年重建。贵生书院在 徐闻县徐城镇旧城内。书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长732米,宽4.6米,东西走向,路面有牛车车轮辗成轨迹2道,深达13厘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 学宫,建于明,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现完好。书院和石道为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 土著之俗,其联合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并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人生哲理。汤显祖将书院的12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 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在《徐文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汤显祖在教学上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 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清《王夫子宾兴》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赋仕,后先辉映,文风称极。” 万历十九年(1591)至明末徐闻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仍出了15名 举人。明清两代徐闻多次修缮贵生书院,并订立了《院规条》,还拨出学田96石作为会科经费,可见汤学已经深入徐闻人心。汤显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县兴建了“汤公祠”,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后世纪念纪念馆该纪念馆为纪念 临川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东方的 莎士比亚”汤显祖而于1995年建立的历史名人纪念馆,是 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位于 抚州城区东南2公里处文昌大道旁,占地180亩,主要由四梦村、娱乐村、度假村三大部分组成。主展厅清远楼是一座仿明建筑的两层楼阁,一楼是展厅,通过绘画、照片等形式展示汤显祖正直的一生及其流传千古的“临川四梦”;二楼则是戏剧舞台——四梦台,经常上演“四梦” 折子戏,使游人在委婉动人的音乐中领略抚州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 馆内环境优雅,楼台亭阁十分壮观,所有的景点都与汤显祖有关;三生桥、破茧山房、清远楼、听泉茶社自不必说,而四梦村里的 牡丹亭、梅花庵、四梦广场、壁照、半亭、毛泽东手碑、毓霭池、杜丽娘墓、瑶台、黄粱饭店、胜业坊、钱廊,使人仿佛身处《临川四梦》梦境之中。它们不仅将汤显祖的四部名剧——《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中的场景结合园林特点艺术地予以展现,同时还将汤显祖生平、“临川四梦”对后世的影响及汤显祖在世界剧坛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世人进行展示。其中汤翁高尚的人格,公道正值的官品,辉煌的艺术成就给游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整个纪念馆文化内涵丰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载体。 汤显祖纪念馆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环境极其优美。馆内既保留了一种原始林木状态,还栽种了许多适合观赏的经济林木。在馆内,春有鸟语花香,夏有绿树成荫,秋有鱼肥果硕,冬有青松傲雪。在馆内还将 抚州的林木资源集中展示,辟有玉兰园、山茶园、松柏园、桂花园和桃花岛,引种了香榧[fěi]、银杏、 金钱松、 红枫等国家珍稀植物,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植物园。 该纪念馆位于遂昌县城北街四弄,于1995年4月在县城建成。面积900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馆内陈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集中介绍汤显祖生平、在 遂昌政绩,以及汤显祖的艺术创作成就。遂昌作为汤显祖主政和《 牡丹亭》的酝酿创作之地,一直以来就是中外汤学专家、学者寻访遗迹,搜集史料,进行各种形式研究活动之地。在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周育德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的牌匾授予遂昌,这标志着中国汤显祖研究会正式落户遂昌,使遂昌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学研究中心。 汤显祖墓汤显祖墓是一座汤显祖和他原配夫人吴氏及继室夫人 赵氏、傅氏的合葬墓。解放前夕,墓地几遭夷平。1957年曾进行培修,“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坏,1982年10月迁址 人民公园,这里成了文人凭吊、学者瞻仰的名胜之地。汤墓原址被列为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后世影响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认为他用韵任意,不讲究曲律的评论家,也几乎无一不称赞《 牡丹亭》,如晚于汤显祖20多年的 沈德符说:“汤义仍《 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又说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时的戏曲家 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 王骥德甚至说,如果汤显祖没有“当置法字无论”和其他弱点,“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由于汤显祖的影响,明末出现了一些刻意学习汤显祖、追求文采的剧作家,如 阮大铖和 孟称舜等,后人因之有玉茗堂派或临川派之说,实际上并不恰切。《 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 清代的《 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汤显祖生前就有《玉茗堂文集》刊行。逝世后5年,韩敬编印《 玉茗堂集》。他的作品于明清两代均有刊本,比较通行的是1964年由 钱南扬、徐朔方合编的《汤显祖集》,包括诗文和戏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 临川市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1982年10月,中央文化部、 中国戏剧家协会, 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1992年,人民政府又筹建 汤显祖纪念馆;1995年,占地二百亩的汤显祖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人物评价历代评价1946年, 赵景深的《汤显祖与 莎士比亚》,提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五个相同点:一是生卒年几乎相同(前者1550-1616年,后者1564-1616年),二是同在戏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五是剧作最能哀怨动人。 1959年, 田汉到 江西临川拜访“汤家玉茗堂碑”,作诗:“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提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旗鼓相当, 杜丽娘与朱丽叶不相上下。 1964年,徐朔方的《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指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时代相同,但具体的戏剧创作传统不同,前者依谱按律填写诗句曲词,后者则以 话剧的开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笔,认为汤显祖的创作空间与难度更大。1986年到1987年,徐朔方两次钻研了汤显祖与 莎士比亚,联系剧作家与中西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指出汤显祖生活的 明朝封建社会,比起莎士比亚的 伊丽莎白时代而言,要封闭落后得多,故而汤显祖塑造出《 牡丹亭》里 杜丽娘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更是难能可贵。 艺术形象汤显祖曾作为一个人物形象出现在 蒋士铨的传奇剧本《临川梦》中。《临川梦》汤显祖的主要事迹为题材,讲述汤显祖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