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刘全义,男,汉族,37岁,河南人。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获得最高学历的院校: 清华大学。 目前拥有一份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参加工作8年,共获得地市级以上荣誉26项。 一天,接到广汉市纪实文学协会轻舟老师微信,问我,能不能采写一下刘全义,因为你们是一个单位的,方便些。 答应了,就去采写。 但是刘全义在哪里呢?飞行学院几十个二级学院,怎么找到他? 找到飞行学院党委宣传部的领导,请他帮忙,给了我一个刘全义的电话。 于是在微信上搜索这个电话,请求添加微信,他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便约在小桥流水喝茶。 第一次约,双方因事没能见上面。 第二次约,他说,我是安工学院刘全义,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您随时安排就行哈。 我说,刘老师,见面采访时间你来定,定了告诉我。 他说,今天下午您是否有空?我过去离退处找您吧。 我说,我在广汉银座这边住,你方便过来吗?不方便我就去学校找你。 他说,4点过,我这边还有会议参加。 我说,那今天估计就没时间了,改天。 我说,哦, 好的,那改天吧。 第三次约,他说,周五上午我去广汉人民医院体检,体检结束后应该可以。 我说,好的。 周五上午9点51分。 他说,我现在刚完成体检,您在哪里?我过去找您。 我说,我在银座广场,你到广场就可以看到,一个光头老头儿,坐在石墩上,手里拿了个接头暗号: 一个塑料圈圈。 上午10点24分,他寻着塑料圈圈找过来了,握手,见面。 终于认识了,一个戴眼镜的敦敦实实的河南小伙子。 于是我们去了小桥流水,要了两杯4元一杯的茉莉飘雪。 采写开始。 他先发给我两个素材。 之一: 【广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展播】刘全义:扎根民机防火,守护民航安全。 之二: 个人名片 刘全义,教授,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消防工程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民机防火救援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民机防火技术研究所所长。 学术兼职,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防火防爆专委会委员、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航空安全专委会秘书、全国高校消防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曾获全国民航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全国民航青年文明号号长、德阳市青年五四奖章先进个人等荣誉,入选民航局首批消防救援专家人才、德阳市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卓越人才、科技菁英)。 第三人称先进事迹。 他是人们眼中的学霸,是中国民航局首批消防救援专家人才。 他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广汉,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投身飞机防火救援关键技术研发和民航安全学科专业建设。 他为了做实验,历经艰险,从废弃的游泳池,到全球海拔最高的航空安全实验室,挑战生理极限、只为开展飞机模拟运行低氧真实低压环境下的防火科技攻关。 他带领团队建成航空器防火救援四川省院士工作站、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全电通航飞行器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 他担任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牵头组建民机防火技术研究所创新团队并任所长,长期致力于突破国产大飞机机载货舱防火系统卡脖子技术瓶颈,解决飞机火灾虚警假警问题。 他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项,主编教材4部,科教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他主研的全球第一款全电机场消防车入选科技部十三五亮点成果。 他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培育航空安全一流人才,谱写出服务新时代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 他就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消防工程系主任刘全义。 至此,采写似乎可以画句号了。 但是,还是想去看看。 看看刘全义的三个实验室。 第四次约。 约在飞行学院消防工程系办公区。 我去了,他走了。去了飞机修理厂。 不是爽约,是带几个提前返校的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 而我这边,因为堵车,约定时间到了,我还在路上堵起。 第五次约。 在飞机修理厂他的实验室见。 我赶到那里,刚进厂区大门,就看到他已经候在那里等我了。 进门右转弯,就看到了他在飞机修理厂一片基本废弃不用的区域,创建的三个实验室。 分别为: 全机防火理论与技术实验室。 机载灭火技术与工程实验室。 飞机火险疏散与救援实验室。 他认真地说,我负责中间那个,即机载灭火技术与工程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建在一个废弃的游泳池里,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因为实验室是在废弃的游泳池里,所以下去得下一个坡。下坡以后,还有一道防盗门,门里面就是实验室。 门上方的一行字写的是: 聚焦发烟产热明火,实现精准预警抑灭。 进到实验室,里面有几个学生,正在做实验。 他们实验室研制的“机场智慧消防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已经有多个客户在使用并受到好评。 实验室研制的另外一台设备上的几个单位名称引人注目: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商飞,联合研制。 他对这台自己参与研制的设备非常自豪,因而站在这台设备旁边认真的做着介绍。 这是我参与研发的国家级重点项目《民用飞机货舱细水雾灭火关键技术与实验验证》成果。 这项成果还出版了专著一部;获得了民航局科技成果奖。 一项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成果,他就给我说了简单的几十个字。 我有些不甘心,想再约他采访。 但是要约一个很忙的人,实在是一件难事。 上午约,他说下午两点半,在他办公室见面。 刚放下电话,他说,刚才参加了学校的表彰会,我获得了“蓝天耕耘奖”。现在还有点时间,能不能麻烦你现在就过来完成采访? 他同时还给我发了一张自己的领奖照片,照片中的他,笑得好灿烂! 于是我驱车过去,得到了二十多分钟的深入采访。 知道了那台《民用飞机货舱细水雾灭火关键技术与实验验证》设备,是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三家联合研发的。 知道了中飞院是研发组长单位,组长是安全工程学院院长贺元骅教授。 知道了刘全义是这台设备的核心研究人员。 知道了这台设备得到了多家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还知道了这台设备是由”萃联(中国)消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加括号意味着这是一家跨国公司。由一家跨国公司承建,无疑又为这台设备增添了分量。 二十多分钟时间转瞬即逝。 我想多要一点时间,可是刘全义说“NO”。 他说,对不起,十二点十分了,我要去吃饭了。吃饭时间只有不到二十分钟了,我得吃点东西。十二点半我与一个学生还有辅导约定。 于是,他匆匆往食堂跑去。 采写至此,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是我不情愿结束,我还可以再约他。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立马就被自己否定了,我不可以再约他。 看着他往食堂跑去的身影,我想到了他的简介里,清晰写着的那行字: 共产党员刘全义。 这个刘全义! 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