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诗词》第二十六期“楹联赏析”栏目欣赏

 山海诗韵 2024-09-11 发布于山东

    《烟台诗词》是烟台市诗词学会的会刊,微刊“山海诗韵”的姊妹刊物。本期刊登第二十六期《烟台诗词》杂志“楹联赏析”,欢迎鉴赏。

关于烟台历史名人的对联赏析

蓬莱苏公祠联

独立千载谁与友;

往看万壑争交流。

——选自《古今联语汇选》

蓬莱苏公祠是为纪念苏轼而建。苏轼在登州任上仅五日,逗留登州的时间仅二十几天,却为登州作出了很多贡献,登州、莱州等地多有“苏公碑”。

此联乃集苏轼诗而成。上联出自七古《凤翔八观·石鼓歌》,集句者借此意赞颂苏子之才德卓越,独立千载,无与伦比;更兼有赞其历经沧桑而高格独存之意。下联出自《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集句者借此句写苏子在蓬莱可见万千美景。“万壑争流”亦可比喻一切充满生命力的事物,也可理解为写苏子灵魂之丰厚博大。






畯喜亭联
【明】郭宗皋
耒耜琴书分玉烛;
松筠鸥鹭满烟霞。
——选自《郭康介公遗集》

郭宗皋(1499-1588),字君弼,烟台福山人。有“铁头御史”之称。一生清正爱民,直言敢谏。晚年退隐归乡后,将福山城北柳子河畔的盐碱地逐步改良成水田,试种水稻。畯喜亭,是他在福山柳行庄水田中建的一个草亭。“畯喜”取自《诗经》中的“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耒耜”,耕地翻土的农具,此代指耕田种植;“玉烛”为四时之气和畅之意,喻太平盛世;“松筠”可喻隐者高洁之怀;“鸥鹭”,用《列子》中“鸥鹭忘机”之典,比喻忘却巧诈之心,自甘恬淡,与世无争。此联表达了郭宗皋晚年隐居时的淡泊宁静、热爱自然的情怀;也表达了他在试种水田、为民造福过程中内心的喜悦之情。






春 联
【明】赵文燿
大地春回,忻见天恩苏万物;
慈颜年迈,忍将日养易三公。
——选自民国版《莱阳县志》

赵文燿,字絅夫,别号凤里,莱阳人,明代官员。廉洁爱民,为人正直孝友,乐善好施。为家乡兴文教、建牌坊。在蓟州兵备任上,朝廷正准备调任他,他因为奉养母亲而归乡。《赵副使文燿墓志铭》中说:“亲友劝出补,乃即春联述所志。”此处的“春联”即此联。之后他杜门不出,侍奉母亲。此联虽为春联,但个性色彩更浓。上联乃颂扬皇恩、讴歌承平之语。“忻”是“欣喜”之意。下联则明确道出了自己的选择。“忍”,有“不忍”“何忍”之意。“三公”泛指高官。上联铺设背景,下联表明心志。对仗工整,感情真挚。






朱公祠联
忠魂七夕昭云汉;
海国千年想雨风。
——选自民间手抄本《莱州老对联》

朱万年,明崇祯四年(1631)任山东莱州知府,次年在抗击叛军孔有德时殉职。平生慷慨,持大节。光绪年间的《莱州府乡土志》中说:“他曾对人说:'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余志也。’”朱万年死后,朝廷追赐他为“太常卿”,并在莱州敕建忠烈祠,立坊,春秋祭之。 上联言朱公殉难于七夕,并赞美其气节昭彰,天日可鉴。朱公为抗击叛军作了充分的守城部署,终以自己的性命保卫了府城和全城百姓,并使莱州赢得了“铁打的莱州”之赞誉。下联则强调人民会千秋怀念朱公。联语凝练悲壮,动人肺腑。






崔子忠联
【明】崔子忠
堂临溪水观鱼化;
门对南山听鹿鸣。
——选自王树春《胶东清代书画遗志》

崔子忠(?—1644),莱阳人,明代名画家,初名丹,字开予,后更名子忠。与同时代的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精通五经,能诗,并以文学知名于世。数次科举未中,逐渐疏离政治,甘作画家。画作从不轻易示人,其作品也流传不多。明亡,贫愤交集,一说走入土室困饿而死。此联据称为崔子忠隐居莱阳山中、授徒之余所作。联语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愿望,视觉、听觉结合,善于用典。上联“鱼化”取鱼跃龙门而化龙之典,或表达对其弟子之希冀;下联“鹿鸣”用《诗经 · 小雅 ·鹿鸣》之典,“鹿鸣”后世可指科举考试,或亦有祝福弟子之意。






莱阳左公祠联
【清】徐炯
学宗北海阳春句;
性述文山正气歌。
——选自清左中行辑《左忠贞公外纪》

徐炯,莱阳左公祠的倡建及主持者,时任山东学政按察使司佥事。左公祠,为纪念莱阳左懋第公而建。左懋第(1601-1645),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崇祯十七年(1644),奉命北上与清廷议和,宁死不降,闰六月十九日遇难,被后人誉为“明末文天祥”。上联以孔融衬左公之才华。“北海”指孔融。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异才,学识渊博,因曾任北海相,故又称孔北海。“阳春句”典出“阳春白雪”,这里指高雅的诗歌和文学成就。左懋第在文学、书法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其性格和孔融一样,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下联以文天祥衬左公之忠贞爱国。文天祥号“文山”,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正气歌》是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名篇。


赠张重启
 【明末清初】宋琬
龙剑传家,共羡江淹花作管;
羊车过市,竞看卫玠玉为人。
——选自卢见曾辑《国朝山左诗钞》

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清八大诗家之一。一生坎坷,曾一次因父抗清而入狱、两次蒙冤入狱。诗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说,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二乡亭词》。
此联是宋琬在张重启读书时赠张之联。张重启,字元公,莱阳人,出于著名的张梦鲤家族,康熙己未进士,官刑部郎中。宋琬作为张的前辈,赠送此联,有赞美、勉励之意。此联用典自然。上联的“龙剑”指龙泉宝剑,可喻人才。故而,“龙剑传家”,当是赞美受赠者张重启家族人才辈出、忠义传家之意。“花管”,即彩笔。传说南朝梁江淹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文笔生花。后以“江淹笔”比喻杰出的文才或文才出众者。下联用晋朝卫玠之典。卫玠,晋朝名士,内外兼美,《世说新语·容止》记载,他出行时,很多人围观,他“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此即“看杀卫玠”的典故。综上所述,上联乃赞誉张重启出身名门、文采出众之意。下联乃借卫玠称颂张重启之意,言其外表、德行之优。






题署联
 【明末清初】孙笃先
处世曾无奢愿;
看山自有深情。
——选自《宫泉久〈崂山诗词评注〉·登浮山远眺》

孙笃先(1630-1698),字淮浦,莱阳人。不仕,工诗善画,尤精于琴,自号“琴隐先生”。因慕崂山山水之胜,遂结茅庐于崂山,生活清贫而不以为意。“崂山派”古琴代表人物。此联对仗工稳,语言平实,简洁深沉。上联言处世态度——抱着一种朴素、寡欲的心态。“曾”,即“从来”之意,强调这种心态是持续了很长时间的、非常稳定的。下联则写对隐居生活的热爱,面对青山,自然生发深情,“自”字突出其不刻意、天然如此,可见作者对自然之眷恋和向往。“看山”一词,在此可看作是隐居生活的
一个有代表性的片段,有厌离尘世、与青山相对而获得自由、喜悦之意。此外,“看山”也蕴含一定的哲学意味。宋代的青原行思禅师说过:“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或许作者要表达此意:经历过人世沧桑之后,返璞归真,到达了第三个境界方才归隐,追求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家训联
【清】王骘
有子能文何必贵;
为官致富不如贫。

此联在福山王懿荣纪念馆中悬挂,被福山王氏后人视为族训。《清代福山王氏家族研究》中说:“以第九世王骘赐进士出身担任高官为主要标志,王氏家族家风得到了强化。”文中记录了这副对联,并说:“正直清廉做官这一思想在该家族得到巩固。”王骘,属福山王氏家族第九世,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累官至闽浙总督、户部尚书,因操守清廉,为政有方而闻名。上联表达了作者对“文”之重视、对“贵”之淡泊。用反问句表达,语气更为强烈。下联则明确表达了为官当清廉的观点,凸显其甘于清贫、不慕利益的态度。






挽王懿荣联
【清】俞樾
铜驼荆棘,通国仓皇,抟民力以卫皇畿,岂仅南斋留硕望;
金井梧桐,举家化碧,哭斯人兼悲吾道,更谁东观访遗书。
——选自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县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书法家。此联表达了悲悼、敬仰之情。“铜驼荆棘”,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通国仓皇”写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等逃离京城、人民遭受烧杀抢掠的状况。“抟”,凭借。“皇畿”旧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南斋”即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南书房。王懿荣曾入直南书房,署国子监祭酒。下联渲染悲愁的氛围。“化碧”,指王懿荣和其夫人、儿媳的持节殉难;“哭斯人”句表达了对其的惋惜和与之惺惺相惜的“同道”之情 ;“东观”,指朝廷的藏书阁。






挽丁佛言联
【民国】田步蟾
所居在廉让之间,鲁多君子;
作字溯商周以上,前无古人。
——选自蒋惠民、赵宏韬主编的
《龙口历史文献集成》第二辑

丁佛言 (1878-1930),原名世峄,字佛言,号迈钝,黄县 ( 今龙口市 ) 宋家疃人。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上联用典,赞美丁佛言的品德。“廉让”,即“廉泉让水”,喻为官廉洁,后也喻风土习俗淳美。北宋学者邢昺所撰《论语注疏》中解释:“鲁多君子,故子贱得学为君子也。”下联则赞誉丁佛言在古文字学特别是甲骨文、钟鼎文等方面的造诣。






孙墨佛联
步测东西九万里;
眼观上下七千年。
——选自孙墨佛书法作品

孙墨佛(1884-1987),原名孙鹏南,字云斋、尧天。莱阳市穴坊镇西富山村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员,著名书法家。辛亥革命老人。曾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擅书画、诗词等,著作丰富。一生正直爱国,曾夜救孙中山、主政民权县,力主抗日。此联从广阔的空间、漫长的时间入手,体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博大的胸襟。

 (烟台市芝罘区楹联家协会 供稿)

本期排版:庄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