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台历史名人的对联赏析
蓬莱苏公祠联
独立千载谁与友;
往看万壑争交流。
——选自《古今联语汇选》
蓬莱苏公祠是为纪念苏轼而建。苏轼在登州任上仅五日,逗留登州的时间仅二十几天,却为登州作出了很多贡献,登州、莱州等地多有“苏公碑”。
此联乃集苏轼诗而成。上联出自七古《凤翔八观·石鼓歌》,集句者借此意赞颂苏子之才德卓越,独立千载,无与伦比;更兼有赞其历经沧桑而高格独存之意。下联出自《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集句者借此句写苏子在蓬莱可见万千美景。“万壑争流”亦可比喻一切充满生命力的事物,也可理解为写苏子灵魂之丰厚博大。
郭宗皋(1499-1588),字君弼,烟台福山人。有“铁头御史”之称。一生清正爱民,直言敢谏。晚年退隐归乡后,将福山城北柳子河畔的盐碱地逐步改良成水田,试种水稻。畯喜亭,是他在福山柳行庄水田中建的一个草亭。“畯喜”取自《诗经》中的“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耒耜”,耕地翻土的农具,此代指耕田种植;“玉烛”为四时之气和畅之意,喻太平盛世;“松筠”可喻隐者高洁之怀;“鸥鹭”,用《列子》中“鸥鹭忘机”之典,比喻忘却巧诈之心,自甘恬淡,与世无争。此联表达了郭宗皋晚年隐居时的淡泊宁静、热爱自然的情怀;也表达了他在试种水田、为民造福过程中内心的喜悦之情。赵文燿,字絅夫,别号凤里,莱阳人,明代官员。廉洁爱民,为人正直孝友,乐善好施。为家乡兴文教、建牌坊。在蓟州兵备任上,朝廷正准备调任他,他因为奉养母亲而归乡。《赵副使文燿墓志铭》中说:“亲友劝出补,乃即春联述所志。”此处的“春联”即此联。之后他杜门不出,侍奉母亲。此联虽为春联,但个性色彩更浓。上联乃颂扬皇恩、讴歌承平之语。“忻”是“欣喜”之意。下联则明确道出了自己的选择。“忍”,有“不忍”“何忍”之意。“三公”泛指高官。上联铺设背景,下联表明心志。对仗工整,感情真挚。朱万年,明崇祯四年(1631)任山东莱州知府,次年在抗击叛军孔有德时殉职。平生慷慨,持大节。光绪年间的《莱州府乡土志》中说:“他曾对人说:'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余志也。’”朱万年死后,朝廷追赐他为“太常卿”,并在莱州敕建忠烈祠,立坊,春秋祭之。 上联言朱公殉难于七夕,并赞美其气节昭彰,天日可鉴。朱公为抗击叛军作了充分的守城部署,终以自己的性命保卫了府城和全城百姓,并使莱州赢得了“铁打的莱州”之赞誉。下联则强调人民会千秋怀念朱公。联语凝练悲壮,动人肺腑。崔子忠(?—1644),莱阳人,明代名画家,初名丹,字开予,后更名子忠。与同时代的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精通五经,能诗,并以文学知名于世。数次科举未中,逐渐疏离政治,甘作画家。画作从不轻易示人,其作品也流传不多。明亡,贫愤交集,一说走入土室困饿而死。此联据称为崔子忠隐居莱阳山中、授徒之余所作。联语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愿望,视觉、听觉结合,善于用典。上联“鱼化”取鱼跃龙门而化龙之典,或表达对其弟子之希冀;下联“鹿鸣”用《诗经 · 小雅 ·鹿鸣》之典,“鹿鸣”后世可指科举考试,或亦有祝福弟子之意。徐炯,莱阳左公祠的倡建及主持者,时任山东学政按察使司佥事。左公祠,为纪念莱阳左懋第公而建。左懋第(1601-1645),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崇祯十七年(1644),奉命北上与清廷议和,宁死不降,闰六月十九日遇难,被后人誉为“明末文天祥”。上联以孔融衬左公之才华。“北海”指孔融。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异才,学识渊博,因曾任北海相,故又称孔北海。“阳春句”典出“阳春白雪”,这里指高雅的诗歌和文学成就。左懋第在文学、书法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其性格和孔融一样,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下联以文天祥衬左公之忠贞爱国。文天祥号“文山”,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正气歌》是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