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杂志: 众所周知,胃溃疡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所致,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在“西咪替丁”之一药物问世之前,人们主要是通过服用碱性药物来对抗胃酸,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缓解胃溃疡,但往往因为没有“对因治疗”而使患者不得不终年忍受剧痛,特别是在吃饭和睡觉时,疼痛尤重。 事实上,西咪替丁的问世彻底地改变了胃溃疡的治疗方法,该药有效地抑制了胃酸分泌,促进了溃疡愈合,避免了通过手术手段来根治胃溃疡。所以称西咪替丁为里程碑式的药物,毫不为过! 西咪替丁,首个完全人工研发的药物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西咪替丁的问世与当时发现新药的路径完全不同。 它是首个系统运用药物设计理念开发的“神药”;改变人们的生活,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这之前,药物的研发主要是通过从植物或者微生物的提取物中筛选出活性成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化学方法来合成相似的化合物,再去检测其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这种在现今被戏称为“被动”的大海捞针的方法,在当时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获知药物如何发挥作用的,当然能够遴选到既药效好又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也就成为了偶然。 而西咪替丁的研发思路则全然不同,其是在研究清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的基础上主动实现的。 当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组胺”的物质,当它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胃酸的释放,研究人员称之为H2受体。 正是基于这一发现,人们决定研发一种与组胺竞争受体的化合物来拮抗组胺受体,即H2受体拮抗剂。 于是乎,实验人员以组胺结构为基础,合成与其结构相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实验。但之后发现,大多数情况是这些化合物可以与组胺受体有效结合,但结合后并不能激活受体,即徒劳无功。 “众里寻他千百度,好药就在咫尺天涯处”,研究人员在历经合成了200多种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活性测试后,终于发现了其中1种有选择性拮抗H2受体的作用。 他们以该化合物为基础,又历经结构修饰并提高药物的口服活性,降低药物引起的血液不良反应等诸多环节,最终获得了里程碑式的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 “药物”越来越宽 西咪替丁从1972年合成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活性、毒理评估,最终于1976年11月在英国上市,次年又在美国上市。 西咪替丁的问世,为广大胃溃疡患者带来了福音,成为了当时非常热销的“明星药物”,上市10年之间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美元,而其发明者苏格兰药理学家James W. Black博士也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后来,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合成了抑制胃酸分泌活性更强的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等,该类药物风靡一时。 事实上,西咪替丁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诸多疾病。 除此之外,西咪替丁还可以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缓解组胺释放引起的症状;西咪替丁联合奥硝唑可以用于治疗痤疮;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水痘。 此外,近期又发现,西咪替丁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如结肠癌、黑色素瘤等。 安全使用6点提示 但“神药”到底神不神,还要看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请大家谨记: 1. 西咪替丁一般应该在餐后或者睡前服用,其目的是为了预防因食物或者饮料所引起的胃烧灼感。 2. 还应避免在服用西咪替丁前、后2小时内同服其他药物,因为西咪替丁在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时,还会使某些药物难以被机体所吸收。 3. 西咪替丁可透过胎盘屏障,并且随乳汁分泌,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 对于16岁以下的儿童不推荐使用西咪替丁。 5. 西咪替丁的使用可能会掩盖某些癌性溃疡的病情,所以用药前应当明确诊断。 6. 西咪替丁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催化的氧化代谢途径,与相关的药物合用时需非常谨慎,例如与华法林合用时,凝血酶原时间会进一步延长,与苯妥英钠合用可能会导致苯妥英钠中毒,与茶碱合用会导致其清除减慢而引起中毒反应等等。 作者介绍/ 石浩强 黄浦区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理事;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使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药学会科技传播专委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信用与能力评价专家库专家;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药学分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医疗质量与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者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黄浦区科普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黄浦区医学会药事质控专家组成员;黄浦区科协委员;黄浦区红十字会理事。 《中国临床医师杂志》、《中国医刊》、《药学服务与研究》编委,《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审稿专家。 ” 康复小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