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汶东 讲阴阳,论五行,学医入道。 清代医家王清任因善治疗瘀血证而闻名于世,他留下的五个治疗瘀血的方剂,被后世医家倍加推崇。 这一次我们讲解王清任留下的一个既可以治疗瘀血又可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这个方剂叫做: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身痛逐瘀汤这个方剂的名称并不像我们之前讲的几个方剂一样,在方名当中对于瘀血的位置有明确标注。 比如血府逐瘀汤指的是胸部瘀血,膈下逐瘀汤指的是肝脾胃部瘀血,少腹逐瘀汤指的是小腹瘀血,身痛逐瘀汤则没有在方名中指出人体瘀血的位置。 那么,身痛逐瘀汤治疗什么位置的瘀血呢?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的痹症有瘀血篇中说:凡是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者周身疼痛,总称为痹症。 关于痹症的治疗,王清任说: 明知是风寒证,用温热药发散药治疗不愈。 明知是湿热证,用利湿降火药治疗不愈。 痹症久治不愈,而出现肌肉消受,用其他药都不能治愈者。 这是患者身体内有瘀血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身痛逐瘀汤。 我们依此分析,身痛逐瘀汤治疗的瘀血是一种久病致瘀证。 在中医看来,一个人身体虚弱久病不愈,不论所患是什么病,都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气血瘀滞。 王清任认为,人体出现这种久病致瘀的病症,可以是气瘀,也可以是血瘀,气瘀会导致的游走性疼痛,也就是今天这里疼,明天那里痛。王清任认为这是瘀血随血脉流走导致的。 在传统中医认为,这种善于在人体内游走的疼痛是感受风邪所致,因为风性善走。而王清任则认为这属于气血瘀滞,只是气血瘀滞在人体气管内。 王清任这里所说的气管,并不是呼吸道,而是指人体的经络或者神经系统。因为神经系统的通路,同样都是空腔的管道,古人认为这是人体内行气的通道。 而血瘀证导致的疼痛会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这也就是中医所讲的痛不异处。这一点王清任和传统中医认识没有差异。 临床上身痛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筋膜炎、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脑外伤后综合征等,又可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雷诺症、末梢神经炎等病症。 方剂组成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五灵脂(6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 《医林改错注释》:方中秦艽、羌活可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可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可行血气,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 以上这些药物和在一起就是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汤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
|
|
来自: AB向往神鹰 > 《82.经典名方应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