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与迷之间的人生修行之旅》

 静笃韵道 2024-09-13 发布于陕西

《悟与迷之间的人生修行之旅》

《西江月》,作者乃张伯端。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先后。

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在张伯端的《西江月》里,我们仿佛能够轻柔触摸到人生真谛那深邃且精妙的纹理。“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此句犹如晨钟暮鼓,震撼了我们于尘世中奔波且迷茫的心灵。

人生,实则是一场充满妄想与求真的漫漫征程。我们常常于纷繁复杂的世间,被诸多妄想所萦绕,妄图强行将其扑灭,却仿若以手捧水,愈抓愈失。实际上,妄想恰似天际的流云,飘忽不定,无需执意抗拒。而对于那所谓的“真”,亦不必过度急切地渴盼。只因当我们的内心趋向平和,本真自会悄然呈现。

“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先后”,此乃告知我们,不管是对生活的体悟,还是对修行的彻悟,皆源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本性。迷与悟,并非取决于时间的先后次序,而是在于心灵的觉醒。有人于青春年少时便已洞察世事,而有人则需历经岁月的风雨沧桑方能觉悟。但无论何时,只要我们心怀对真善美的向往,便有可能在某一瞬,骤然迎来心灵的曙光。

“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沦流”,此句宛如一道璀璨的闪电,照亮了人生道路的两端。当我们真正了悟之际,仿若在刹那之间跨越了千山万水,抵达内心的彼岸,臻至佛圣之境。然而,一旦深陷迷惑,便或许会在无尽的苦海中沉沦,历经万劫而难以解脱。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时常在这悟与迷之间徘徊踌躇吗?有时,我们能够清晰地望见自己的目标,领悟人生的要义;有时,又会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迷失于欲望的丛林之中。

“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这是一种深沉的期望,亦是一份坚毅的信念。倘若我们能够在一念之间,契合真正的修行之道,那么,那些仿若恒河沙数般的罪过与污垢皆会被涤除干净。这一念,或许是在直面挫折时的坚韧不拔,或许是在利益面前的坚守原则,或许是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安宁。

在这悠悠漫长的人生旅途之中,我们应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不为妄想所束缚,不急于追寻那看似遥不可及的“真”。无论是在春风得意之时,还是在风雨如晦之际,都要保有一颗清醒的心灵,感悟生活的点滴,领会修行的真谛。只因唯有如此,我们方能于这悟与迷的交织之中,寻得属于自己的光明坦途,迈向内心的宁静与圆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