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很多人对《重生》的差评都是停留在“剧情”上的。比如毒枭病得快死了才找到已经40岁了的儿子,而这个儿子却在狱中被杀,张家辉冒充他前去认富爹。这里漏洞就很明显,毒枭钱多到用不完,身边却没个可靠的人,多少年了?一直没找到失散的儿子?但是后面病得厉害了,被忽弄就勉强说得过去了,毕竟自己精力体不行了。这样的人,即使得不到下属的敬仰和忠诚,他也完全有可能用“手段”让某个或某些人忠心为他所用。然而没有,唯一的心腹一直盼着他死了取代他,所以去接他儿子、也就是去杀他儿子。后面也有曲折,但可能篇幅问题,只能每次都让主角赢。可能传统的、优秀的犯罪电影都是逻辑缜密的,情节是经得起推敲的。所以重情节的那些人就看不得这种“过家家”式的故事情节。开篇就是“主角特别惨”,自己不在家,几个月后回来,妻子开的饭店已经倒闭关门。在下水道里找到妻子时,妻子已经被人下毒染上毒瘾了,管不了女儿,女儿出车祸没了,妻子觉得对不起丈夫和女儿,自杀了……但《重生》的结局又没完全走那种“主角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套路,而是把几个主角都给“牺牲了”,应该是为了体现那种“为了正义而献身”大道理。第一个:喜欢看爽剧的那部分人本来看得很爽、却被结局那“多此一举的牺牲”给整郁闷了,忍不住要反手给影片来个差评。第二个:在意逻辑的那部分人,因为前面就觉得好多情节不符合逻辑,后面的“强行牺牲”也就打动不了他们,于是也加入了差评的群体。我应该是这两个群体之间的那类,前面看热闹忽略逻辑,当爽剧看,结局也并没有因为“强行牺牲”而生气或打动。所以因为家人吸毒而受害住在下水道的人、被集体安排搬出那个阴暗潮湿的地方,向着地面的光明而行。一个小女孩掐下一朵黄色小花、放到下水道入口的发电机上(那是牺牲的主角曾经为他们修好带来光明的载体),小女孩转头看向已是记者的“受害家属”,露出一个隐忍瘪嘴要哭的表情……那一刻,我终究还是被那种“为正义而牺牲”的精神感染到了。因为我们需要“看到”毒品给普通人带来的残酷破坏性。更需要看到背后那些前赴后继为“禁毒”而牺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