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技法初探

 苏迷 2024-09-15 发布于上海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其技法精湛,艺术价值极高。以下是对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使用的技法进行的初步探讨:

一、用笔技法

长披麻皴:

《富春山居图》中广泛应用了“长披麻皴”的画法,这种技法适合 表现土山多林的地带,笔性活泼易舒展,符合江南水乡一带的山石体貌。画家以中锋为主,侧锋兼施,线条长短结合,干湿并用,形成了一种自然流畅、质感丰富的山石效果。
皴笔以主石脉为中心,由上而下向两边延展,形如荷叶的筋脉,这种皴法被称为“荷叶皴”,也是黄公望在表现江南山石时的一大特色。

点叶树技法:

画中松树等点叶树的画法也别具一格。松树按其形状可分为平顶、直顶、马尾松三类,而《富春山居图》中出现的多为平顶松。其松针虽与扇形松针有所区别,但仍需依托扇形松针的组构加以理解。画松步骤如画其他点叶树,但勾松针的点笔排列有特别的变化。


二、用墨技法

墨色浓淡干湿并用:

全图用墨淡雅,但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画家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以表现其湿润的质感;同时,用稍深的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枯润结合:

在《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运用了枯润结合的墨法。他用干枯的线条来表现山石、树木的轮廓和纹理,使画面显得苍劲有力;同时,在需要表现湿润质感的地方,如水面、云雾等,则运用湿墨进行渲染,使画面既有干笔的苍劲,又有湿墨的润泽。


三、构图技法

横卷构图:

《富春山居图》采用横卷的方式构图,按照人的正常视野构造了同一水平上的山水景色。这种构图方式使得画面具有一种流动感和延伸感,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随着画面的展开而移动。

层次感设计:

画家在构图中进行了山水的层次感设计。山的前后是一种由近到远的排列方式,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线条的疏密安排来表现远近关系。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画面中的景物层次分明、远近有序。

阔远方式:

黄公望在构图中还采用了阔远的方式来实现绘画构图上的转变。他通过拉伸画面的空间感来表现江南山水的辽阔与深远,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宏大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


四、艺术特色

隐逸情怀:

《富春山居图》不仅是一幅山水画作品,更是画家黄公望内心情感的抒发。他以清秀淡雅的笔墨描绘初秋时节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川景色,同时抒发出画家宁静淡泊的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文人气息:

整个画面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和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这种气息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和笔墨上,更渗透在画家的内心情感和创作理念之中。

综上所述,《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运用精湛技法创作出的艺术珍品。他通过长披麻皴、点叶树技法、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等技法手段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秀丽与深邃;同时,通过横卷构图、层次感设计和阔远方式等构图技法来营造画面的流动感和深远意境;最终创作出了一幅充满隐逸情怀和文人气息的山水画作品。

请横过来欣赏

(完)谢谢阅读

原创:四明斋
四明斋艺术苑公众号 24.8.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