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仇英的《浔阳送别图》:被色彩治愈的送别之殇

 苏迷 2024-09-16 发布于上海
人生自古伤离别。
        每每读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我就会脑补出一片萧瑟的送别场景,直到看到仇英的青绿山水《浔阳送别图》,发现:

        送别的悲伤竟然被他画里的色彩治愈了!     

明仇英《浔阳送别图》33.6*399.7厘米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浔阳送别图》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以诗入画,画面表现浔阳江边白居易登舟探访琵琶女的情景。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
画面五彩斑斓,极尽铺陈渲染,层林尽染,一派秋光正好。设色清丽,笔法精工,让人一眼入心入画!
仇英写景真实又有所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复兼具明快清朗,所画建筑工致精确却并不刻板。
每一处单独截取出来都是美景。移步换景,景景怡人。
仇英在山石勾勒中兼施皴擦点染,规整中见放逸。
画树,则一般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灵活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同时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
远处开阔的江面,投射在江心,一片静谧。画面上群山及远处的村落隐没在山岚夜雾间。

水面用清淡留白营造幽远意境,表现出琵琶曲声的千回百转与诗作的意味深长,深得“诗意画”之精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此时白居易骑着白马到浔阳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立即下马。
一艘大船上,船夫正在撑杆停驻。透过船舱的窗口,只见一位小童正在整理酒具。白居易正在聆听琵琶女弹琴,一曲听罢,直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另一艘船,微露船头,一位妇人正打着瞌睡。船的后面岩石重叠凸起,树木茂密。水边的苇草在秋风中摇曳
细致的笔法、鲜丽而蕴润的色彩和装饰性的绘画语言,使画面弥漫着梦幻般的诗意。

长大才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告别,这多少让人有些无奈和伤感,但仇英利用自己精湛的青绿山水画技,将离别美成一幅画。

山峦叠嶂,绿水潺潺,看着它,就好像离别后会走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这样一想, 心里就莫名地舒坦起来,好像所有的离别之殇都随着这山这水悄悄溜走了,心情也跟着变得特别明媚,充满希望。

中国绘画小知识/什么是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
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换言之,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现代画家中擅长青绿山水技法的不在少数,像张大千、黄宾虹、黄山寿、吴湖帆、谢稚柳、贺天健、陈佩秋等都是画青绿山水的高手,并在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沐云斋主人公众号 24.8.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