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中医用药,剂量之妙,常为不传之秘。而大剂量用药,更具石破天惊之效,能解常规剂量难以攻克之症。 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诸多常用中药在大剂量运用时展现出非凡疗效。以下为您详述28 种中药大剂量使用的奇妙效果。 1. 人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大剂量(30 克以上)使用时,可力挽元气虚脱之危局,有回阳救逆、峻补元气之神效。常用于元气极度虚弱,气息奄奄,生命垂危之症。 2. 黄芪:“黄芪甘温,主痈疽久败疮,补虚。”大剂量(60 克以上)运用,补气升阳之能骤增,能治重症中气下陷。如严重的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可显著提升脏器。 3. 当归:“当归甘温,主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大剂量(30 克以上)时,补血活血之力甚强,尤善疗血虚之顽固便秘。能快速滋养肠道,润肠通便。 4. 熟地:“熟地滋肾补血,益髓填精。”大剂量(60 克以上)投入,滋阴填精之效大增,可救肾阴大亏之重症。对肾阴严重亏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有显著改善。 5. 白芍:“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大剂量(60 克以上)施用,柔肝缓急止痛之效卓著,能缓严重肝阳上亢之症。如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 6. 白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大剂量(60 克以上)用之,宽肠通便之效突显,对肠道气滞、排便艰难之症疗效显著。 7. 山药:“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大剂量(100 克以上)服之,补脾益肾之力剧增,善治脾肾两虚之久泻、腰膝酸软。 8. 麦冬:“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大剂量(60 克以上)应用,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能猛涨,可解燥热伤阴、心肺阴虚之苦。如干咳少痰、心烦失眠等。 9. 五味子:“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大剂量(30 克以上)采用,敛肺滋肾、生津敛汗之效大增,能治久咳虚喘、大汗不止等重症。 10. 枸杞:“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大剂量(60 克以上)给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愈强,可疗肝肾阴虚所致之目暗不明、腰膝痿软。 11. 杜仲:“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大剂量(30 克以上)投入,补肝肾、强筋骨之效显著,能缓腰膝剧痛、屈伸不利之症。 12. 续断:“续断补肝肾,续筋骨。”大剂量(30 克以上)运用,补肝肾、续筋骨之力增强,对骨折筋伤恢复缓慢、筋骨疼痛不止有良效。 13. 巴戟天:“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大剂量(30 克以上)使用,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效凸显,适用于肾阳极度亏虚、风湿痹痛难以忍受者。 14. 肉苁蓉:“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大剂量(30 克以上)用之,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之效更为明显,对肾阳不足、肠燥便秘严重者有效。 15. 菟丝子:“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大剂量(30 克以上)应用,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之效增强,对肾虚所致的遗精、遗尿频繁及肝肾不足导致的视物模糊等有改善作用。 16. 沙参:“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大剂量(60 克以上)投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效增强,对肺热炽盛、灼伤阴津所致的干咳少痰、口渴咽干等症状有滋润和缓解之效。 17. 百合:“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大剂量(60 克以上)施用,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效能提升,对阴虚火旺、心神不宁所致的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有调养和安宁心神之作用。 18. 丹参:“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大剂量(30 克以上)采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效强大,对血瘀重症,如顽固的胸痛、痛经等有疏通和止痛之效。 19. 赤芍:“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大剂量(30 克以上)运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增强,对血热瘀滞所致的皮肤斑疹、关节肿痛等有清热散瘀和止痛之作用。 20. 桃仁:“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大剂量(30 克以上)给予,活血化瘀、润肠通便之效显著,对血瘀经闭、肠燥便秘严重者能破除瘀血、润肠通便。 21. 红花:“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大剂量(30 克以上)使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力加强,对血瘀痛经剧烈、跌打损伤肿痛严重者有活血祛瘀和止痛之效。 22. 益母草:“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大剂量(60 克以上)应用,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之作用更为突出,对妇科血瘀所致的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及水肿尿少等症状有调理作用。 23. 鸡血藤:“鸡血藤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大剂量(60 克以上)用之,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增强,对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肢体麻木疼痛等有治疗效果。 24. 牛膝:“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大剂量(30 克以上)投入,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之作用显著提升,对腰膝疼痛剧烈、下肢痿软无力及上部血热出血等有治疗作用。 25. 桔梗:“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大剂量(30 克以上)施用,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之效果增强,对肺气不宣、痰浊壅盛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有宣通和排脓之作用。 26. 半夏:“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大剂量(30 克以上)运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能显著,对痰湿内阻所致的呕吐反胃、心下痞满等症状有化痰、止呕和消痞之作用。 27. 陈皮:“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大剂量(30 克以上)采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作用加强,对脾胃气滞严重、痰湿壅盛所致的脘腹胀满、咳嗽痰多等有理气和化痰之效。 28. 冬藤(金银花藤):“金银花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大剂量(60 克以上)运用,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之效增强,对热毒炽盛所致的痈肿疮疡范围广泛、疼痛剧烈及风湿热痹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等有显著疗效。 然而,中药大剂量使用若不当,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过用补气药可能导致气滞,过用滋阴药可能碍脾生湿等。因此,大剂量用药务必在经验丰富的中医指导下进行合理配伍,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一旦出现类似问题,千万不可自行诊断和抓药,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写这篇医案文章只是为科普相关知识,让大家了解,绝非鼓励自行用药,以免造成误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