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坪运行管理

 啵啵老公 2024-09-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机坪是供航空器停放和进行各种业务活动的场所,设有照明、供水、供电、供油、航空器静电接地、地面标志及航空器系留设施、防吹屏等。机坪可分为客机坪、货机坪、等待机坪及维修机坪。客机坪构型及大小主要取决于航空器数量、旅客登机方式及航站楼构型。维修机坪布置要考虑要考虑试车气流的吹袭,它可能威胁航空器停放、滑行,地面设备和人员。

机坪作业有较强的时间限制,保障作业系统性强,工作单位多,管理难度大。

1、机坪日常运行管理

机坪运行管理包括航空器地面运行管理、机坪车辆运行及人员管理、机坪保障信息管理、机坪环境管理和机坪监管等五个部分。

航空器一般不得在停机坪外上下旅客、装卸行李货物及加油卸油作业。航空器地面运行管理包括泊位引导、滑行、停放、牵引和维修等作业。

机坪运行车辆管理包括牌照、交通及停放管理等。机坪一切车辆、人员必须避让航空器及其引导车;一般车辆避让摆渡车辆、特种车辆;特种车辆避让警卫车队,按作业流程避让;发生紧急情况时,所有车辆避让应急救援车辆。机位附近的设备停放区必须围绕机位安全线进行划设,要充分利用机位的空间合理规划,保证车辆运行与设备停放互不干扰。

机坪环境管理包括外来物、防水及漏油等管理。

机坪监管工作包括机坪运行的监管和航空器保障作业的监管,维护机坪运行秩序,促进机坪运行效率和航班正常性的提高。

机坪运行管理具体包括机坪设置、机坪标志和标线、机坪固定设施、客桥的运行、航空器推出程序、机坪管理与机位管理、机坪清洁、航空器装卸监控、机坪泛光照明、机坪交通管理、航空器地面事故处理、不停航施工监控、航空器引导、航空器加油。

在规划机坪时,除考虑机坪的自然位置、面积、性能数据因素外,还要考虑机场运行发展及符合机型保障的相关要求。

2、机坪管理模式

机坪运行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1)跑道、滑行道和机坪的航空器运行由空管塔台统一管理。2)跑道和滑行道的航空器由空管塔台负责,机坪上的航空器由机坪塔台负责。要根据管制工作需要设置空管塔台与机坪塔台责任区移交点。

机场建设初期航空器运行都是由空管塔台负责的,随着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机场规模不断扩大、布局更加复杂,空管塔台的不可视区域或不可视范围不断扩大,应实施独立的机坪管制。具体而言,满足如下四个条件之一的应实施独立的机坪管制:1)多跑道、多航站楼、多机坪;2)日均运输飞行起降超过200架次或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3)机坪存在遮蔽,塔台管制员不能目视观察全部或部分航空器运行;4)实施独立机坪管制利于提高运行安全与效率水平。

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工作有助于空管部门更加聚焦跑道运行的安全和效率,清晰职责、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专注精力;同时有利于机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设施设备保障能力,统筹各方,协同运行,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地面滑行时间的缩短能够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3、机坪塔台

机坪塔台可以单独设置,不应影响空管塔台对跑道、滑行道的通视,大型机场可根据运行需要设置多个机坪塔台。机场的照明设备、反光装置等设施不应影响机坪运行指挥员的观察和指挥,并避免飞机滑行、起降时的噪声对机坪塔台指挥室工作环境的影响。机坪塔台应当根据相关规定设置航空障碍灯。

机坪塔台应当设置指挥室和设备室。指挥室是实施机坪航空器指挥的工作场所,设备室是安置机坪塔台有关设施设备的机房,设备室可与机坪塔台指挥室合并也分开设置。机坪塔台指挥室和设备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空气调节系统,保持机坪塔台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避免玻璃上形成水汽或结霜;应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确保室内噪声满足要求。

机坪塔台的席位应根据机坪运行的实际情况设置,至少应包括指挥席与协调席。指挥席负责指挥、监视在机场机坪活动的航空器和车辆等。协调席负责与相关运行单位的协调。机坪塔台席位应当配置用于机坪指挥的甚高频通信设备(包括耳机、话筒等)、记录/重放设备和时钟系统等。

4、机坪管制系统

1)塔台运行管理系统(TOMS),实现机坪塔台责任区范围内的活动管制,有助于管制员建立情景意识、掌握地面运行状态,促进机坪塔台与空管塔台之间航空器运行动态信息实时交互、数据同步,提升机坪运行效率和安全运行水平。

2)机坪视频监控系统,空管塔台场面监视雷达系统以一次雷达信号为数据源,数据呈目标点集,没有目标三维几何信息,存在大量盲区;辅助的安防监视系统采用的摄像头多独立离散不连续,无法观察飞行区全景态势。机坪塔台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全景显示局部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重点盲区的航空器,重点观察,如拖车是否挂上、舱门是否关闭、引导车是否到位等,极大地提高管制效率。

3)机场协同决策(A-CDM)系统,是以机场为主导,航空公司、空管以及其他驻场保障单位共同参与的,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协同决策系统,通过对航空器地面运行保障节点的有效管控,优化地面资源配置,完善航班地面过站和离港排序。A-CDM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采集、融合、共享与预测平台,由信息交换平台、关键事件触发、可控地面滑行时间、起飞预排序、不利情况下的协同决策、航行数据协同管理等核心元素构成。民航局《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机场协同决策(A-CDM)建设的通知》要求,3000万旅客吞吐量以上的机场,必须完成A-CDM系统建设;1000万至3000万的机场应完成A-CDM10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应开展数据引接、整合和共享工作。A-CDM需要机场、航空公司、空管等部门拆除部门藩篱,实现大运行、大协同、大合作,但最终效果取决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参与各方的协作程度。(上海机场王晓鸿)

参考文献:
1.曾小舟编著,机场运行管理,科学出版社,2020
2.武丁杰,机坪运行管理,中国民航出版社,20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