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王剑”刻印的奇怪书法,至今仍无法解读,郭沫若就曾错认2字

 墨品书法网 2024-09-18 发布于北京

说到“越王勾践剑”,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越王勾践,他最著名的事迹,当为“卧薪尝胆”,公元前494年,吴王打败勾践,将其抓回吴国,为了羞辱勾践,吴王让他当牛做马,干着奴仆的工作,这种卑微姿态,令吴王逐渐放松警惕,而勾践一直蛰伏,丝毫不忘当前苦楚和愤恨。

他整日品尝苦胆,告诫自己勿忘羞辱,亲到农田与百姓耕种,让天下人感动不已,在范蠡和文种的辅助之下,越国变的兵强马壮,生活日渐富足,终于公元前482年,勾践袭击吴国,并在公元前478年,彻底将其击败,如此奋发图强的精神,自然感染后世,大家纷纷夸赞勾践,传颂他的英雄事迹。

至于这把“越王勾践剑”,象征着英勇无畏和无上王权,备受后世关注,1965年12月,考古专家在湖北江陵望山,挖出600多件古物,其中在一号墓发现它,全剑长55.6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布满菱形暗纹,历经千年不腐不锈,依然无比锋利

据说当时一位开采员,拿起此剑时没有特别注意,被其划破手指,足以见锐利程度,如此神奇的特性,不免为其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故而号称“天下第一剑”目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而且“越王剑”上面,刻印着2行“奇怪书法”,以鸟虫篆铭文所写,想必很多学者,不知何为“鸟虫篆”,这是篆书的一类。

因屈曲如虫,外观与鸟的姿态相似,从而得名“鸟虫篆”,早在几千年前,它可是“贵族文字”,多刻于印章、青铜器上面,就像“越王剑”印刻着它,凸显不凡地位,点画秀逸多姿、淳朴凝练,意态偏为细瘦字体形态繁复,高贵华丽具有甲骨文的装饰性,与简体字差别较大导致现代学者,无法精准解读

就连郭沫若也错认2字,当年方壮猷先生搜寻诸多资料,把中间2字认成“邵滑”,他本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在越国从事探秘工作,后来昭阳担任大司马,当时吴越地区盛产宝剑,邵滑拥有如此珍贵的宝剑,自然是不足为奇,所以很多学者,顺应方壮猷先生的观点,认为此剑是邵滑立功后,楚王送给他的战利品。

1956年底,方壮猷先生将自我观点、搜集资料,寄给郭沫若等,十几位考古和文学专家,让他们帮忙一同鉴定,郭沫若肯定他的观点认为它们就是“邵滑”,然而1966年,北京故宫唐兰先生研究后,解读字迹是“越王鸠潜(勾践),自乍(作)用剑”,确认它是“越王剑”,后经诸多专家研究,认为其观点令人信服,是最正确的

您对“越王剑”刻印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