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名】雾水葛 【别名】地消散、脓见消、吸脓膏、田薯、石薯、水麻秧、拔脓膏、山参、糯米草、山三茄、生肉药、拔脓草、啜脓羔。 【入药】带根全草。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入脾、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水通淋。 【主治】疮疡痈疽,乳痈,风火牙痛,痢疾,腹泻,小便淋痛,白浊,敷疮有强大吸脓之力。 【文献】《生草药性备要》:'散痈疳(疽)大毒疮,消毒,治乳痈乳岩,用根捶片糖敷之,又能凉血。'止牙 痛,捶汁和水含之。' 《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搅汁,敷痈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又能治白 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 《广东中药》:'解毒,去湿。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 【用法】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禁忌】疮疡无脓者勿用之,以免增痛。 【配伍选方】 1、治外伤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痈疮:雾水葛 2、治硬皮病:雾水葛叶、葫芦茶叶,和食盐捣烂外敷;并用雾水葛茎和葫芦茶煎水洗擦。(《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③尿路感染,肠炎,痢疾,疖肿,乳痈: 雾水葛鲜品一至二两或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风火牙痛:生用1至2两,清水煎服; 或雾水葛2两、咸瘦肉适量,煲粥食。 ⑤疮疡:生用根叶捣烂外敷; ⑥白浊:生用1至1两半,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
|
来自: raoping003 >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