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如意,不如愿的生活,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更要慢慢做到释怀和放下。

网上有这么一个提问:身边有个负能量的朋友,是什么体验? 有个回答一针见血:是痛苦,这种朋友是诸多不幸的来源。 深有感触,尤其是在这个大环境不好的时代里,生活里时时刻刻都验证着这么一个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 有的人看到了好,经历了好,等哪天发现不好,甚至觉得差的时候,自己接受不了了,戾气就重起来。 如此,每一天的生活,过得极为心浮气躁,甚至是暴躁无比。 作家徐大维说,跟不适合的人在一起,只会把自己弄得满身戾气,心情暴躁。 要知道,一个人的戾气越重,或者跟戾气重的人待在一块,一个人的心力就会越来越弱。 这种,自己的精力和能量都被消耗殆尽,把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完全推倒在泥潭当中。 01 这并非是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人生就能够过得有多顺利。可以说,顺顺遂遂的人生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人要想一直平平安安,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如果你总盯着那个八九的、不顺的、不好的事,那么其中剩下的一二好事、喜事,都会被你忽略、浪费。而且,如果你的生活总是处于那么一种紧绷的、高压的状态下的话。你的情绪也好,心态也罢,都极有可能陷入崩溃,真的是走向极端,整个人也变得戾气极重。由此可见,打造强大的情绪屏蔽力,是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面对负面情绪,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心智去消化,那么默默疏远与屏蔽,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一个人自己会有负面情绪,也会遇到一些负面情绪的人。但是无论是自身的,还是别人的,我们都应该及时清醒认清楚,然后干脆屏蔽,直接远离。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也不会扰到自己的生活。这样,你才会愿意把宝贵的时间和心力,能量和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可以说,一个人的情绪屏蔽力越来越及时,也越来越通透的时候,那么它就可以把一个人的心情也好,心态也罢,保护得更好。长此以往,心态稳了,心情好了,自然脸上的神色,会变得越来越愉悦,越来越健康,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更稳,更幸福。 02 事实上,没有谁是不愿意过上一种更完美,更健全,更幸福的生活的。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个人越是执着于一种完美的状态,那么这种状态,往往就越远离你。由此可见,聪明的人,都一定会不断去权衡自己,无论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还是自己跟外界的关系。显然,我们每个人无法去改变别人,但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一个人最大的荒唐,就是把本该用来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能量和时间,总是耗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甚至是一些烂人烂事上。要知道,在这个社会里,哪怕是古往今来,只要人还活着,就有概率遇到烂人、烂事、小人、小事、坏人、坏事。不管怎么样,你越是纠缠其中,越是缠着戾气重的人不放,你的生活就越容易毁掉。因为当一个人在与别人纠缠较劲的时候,说到底终究也一定会回归到自己身上,变成了自我损耗和自我伤害。活得通透一点吧,其实很多时候,你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远离戾气重的人,其实就是成全自己。因为当你的情绪和心情不再与别人纠缠,与他物损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已经能够管好自己的情绪,稳住自己的生活节奏。到最后,即便你始终处于一种并不那么顺遂的生存环境里,但是因为你有强大的信念,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分析,客观的认知。所以,什么环境你都能够适应,而且真正验证的那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虽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是很显然,那些越是喜欢主动改变自己,不断去成长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才不会因为心烦,痛苦,从而不断盯着戾气重的人搞东搞西,也不会让自己最终也成为一个戾气重的人。反正,一个人活得越来越清醒,理性,通透,明朗的时候,就一定会越来越喜欢孤独,喜欢独处。然后,远离那些看似活得明白,其实戾气最重的人,让自己回归内心世界的那一片清净当中,让自己过得安安稳稳,平平淡淡淡,但也的确能够快快乐乐。 03 “一个人把心力全用来对抗他人、计较小事,就没有力气去在乎重要的事情。”聪明的人,越来越喜欢主动避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也一定会勇敢拒绝那些喜欢没事找事的人。显然,人的心力从来都是有限的,如果总是去计较这个,去折腾那个的话,自己生活一定会过得很内耗,也一定会很痛苦。与其把宝贵的能量,通通发泄在一些根本没有任何效用的事情上,不如放下,加强自我锻炼,塑造圆满人格。这样,凡事向前看,不断向前走,加强自己的心力,强化自己的心气。别烦恼明天的事,明天的烦恼让明天去烦吧,我只想开心地过完今天一天。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吧,生活总有它的走向,我们的人生也总有属于自己的归宿。面对不如意,不如愿的生活,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更要慢慢做到释怀和放下。只有这样,一方面我们才不会变得戾气加重,另外一方面,我们才能够在自己的精神足够健全,灵魂足够淡然,心态足够强大的前提下。无论外面发生什么,都能够安然、坦然走好自己的余生。作者:洞读,来源:洞读(dongdu2019)。洞读,写深度的观点,品温度的故事,爱美好的人。读懂生活,洞见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