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现在正在美美构想一种能源技术,像太阳那样以清洁无污染的方式,持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无尽能量。 如果放在百年前,可能还是白日做梦,但是如今以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实现这个“人造太阳”了!它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然而,正当我们狂喜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原来可控核聚变所需的原料“氚”,在地球上的含量撑死也就几公斤。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道我们全人类的人造太阳计划就要这样胎死腹中了吗? ![]() “人造太阳”到底是什么?太阳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氢原子在极端条件下发生聚变,转化为氦,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控核聚变技术,巧妙地模拟了此过程,让氢的两种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温等离子体中相遇并融合,转化为氦核和高速中子,同时释放出惊人的热能。 ![]() 这一转化过程,近乎完美地避开了有害辐射,真正实现了能源的清洁与可持续。而且可控核聚变的原料来源广泛,且易于获取。氘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与普通的氢(仅含有一个质子)不同。 氘的资源相当丰富,它主要存在于水中,约占地球水体中氢原子的0.015%。这一比例虽然看似微小,但由于地球水体庞大,实际上氘的总量非常可观。氘可以通过对海水进行电解或化学分离来提取。提取过程中,氘被从普通氢中分离出来,形成高纯度的氘,这一过程技术成熟且经济可行。 ![]() 氚是氢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含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在自然界中,氚的存在极其稀少,因此需要人工制备。科学家们主要通过锂的中子捕获反应,来产生氚。遗憾的是,氚的消耗速率远超其自然形成的步伐,这使得在推进可控核聚变技术时,必须面对氚资源短缺的严峻问题。 在可控核聚变的宏伟蓝图中,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氚独特的单质子加双中子的结构,在高温高压的催化下,一旦与氘相遇,便能引发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 然而,氚却自带两重挑战。氚在自然界中极其不稳定性,让存储与利用成为技术难题;其次是自然界中,氚的身影难觅,且因半衰期短暂,仅约12年。氚在地球的现存储量,捉襟见肘,预计仅能支撑未来数十年的核聚变探索。 人类智慧能否打破稀缺困局?对于前沿核聚变项目,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高级反应堆,稳定的氚供应,是维持高温等离子体状态、确保能源输出的关键。一旦氚供应不足,这些反应堆的发电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 在自然环境中,氚的分布极为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论是大气还是水体,都难以直接提供足够的氚资源。自然生成的氚,主要依赖于宇宙射线与大气氮元素的相互作用,但这一过程产生的氚,量极少,且分布不均。 而现有的生产途径——利用核反应堆副产物,通过中子与锂的复杂反应制取氚,虽可行,却饱受效率低、成本高、资源紧张的困扰。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型氚生产技术,成为破解可控核聚变商业化难题的关键。 ![]() 氚的主要制备方法,主要依赖于锂-6同位素的核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当氘和氚在核聚变反应中结合时,它们会生成一个氦原子和一个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随后撞击锂-6同位素,引发核反应。这种反应生成了更多的氚和氦。 如今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研究如何优化这一核反应过程,力求提升氚的生产效率,确保未来核聚变研究与应用的燃料供应无忧,有效地解决氚资源的短缺问题,为核聚变能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 锂-6同位素的核反应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许多技术难题。首先,锂-6必须在高温或高辐射环境下才能保持稳定,其处理和储存要求极高的技术支持。其次,由于锂-6的自然丰度有限,因此需要大量的锂材料进行反应,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技术难度。 此外,生成的氚,必须迅速从反应堆中分离和回收,防止其在反应堆内进一步衰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正在研发高效的冷却和分离技术,例如通过液氮,或液氦冷却系统降低反应堆温度,使氚凝结并提取。气体分离技术,如氟化物膜和金属有机框架(MOFs),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氚的回收效率。 ![]() 在传统制备方法之外,科学家们还不断探索创新途径。他们巧妙运用等离子体控制技术,通过精确调控电磁场,引导中子撞击锂材料,提升氚的生产效率。此外,还有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新型材料,让中子在反应堆内循环往复,参与多次反应,以最大化氚的产量。 展望未来,氚生产技术有望实现重大突破,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模块化氚生产反应堆的构想,可根据需求轻松扩展,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氚生产任务。此外我们还可能将氚生产,无缝融入核聚变电站等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全方位整合与高效利用,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 通过这些技术进步,氚的稳定供应将得到保障,为核聚变能源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将为医学、科研和工业等多个领域提供重要的氚资源支持。氚在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癌症治疗中,氚标记的药物,可以精确地定位并杀死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中国探月计划:一箭不止双雕还有一个更具远见的设想,那就是人类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氚提取和生产基地。月球,特别是其极地区域,隐藏着惊人的氦-3与氚资源。这两种元素在月球上,尤其是氚的含量,达到了地球表面可探测浓度的数百倍之多。 ![]() 氦-3,作为一种稀有且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是核聚变反应中极具潜力的燃料之一。相比其他核能技术,氦-3参与的核聚变反应不仅能量巨大,而且几乎不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废物,因此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圣杯”。而月球上丰富的氦-3储量,使得月球成为了人类寻求可持续、清洁能源供应的重要目标。 与此同时,月球上的氚资源同样引人注目。太阳风中的高能质子,与月球表面的氢和氦发生核反应,形成氚。由于月球的薄重力和无大气环境,氚在月球表面得到了有效积累。月球极地的阴影区域,称为冷陷区,温度低至接近绝对零度,形成了天然的氚存储库。 ![]() 科学家推测,月球冷陷区蕴含的氚资源,足以支撑人类未来数百年的核聚变研究和应用。为了开采这些宝贵的氚资源,科学家设想,利用特制的挖掘设备和低温技术,对月球表面的土壤和岩石进行加热和冷凝处理,从而有效地将氚分离出来。 当氚以气体的形态被分离出来后,迎接它的是精密设计的冷凝系统。气化后的氚气,通过冷凝系统被冷却至极低温(接近绝对零度),形成固态或液态氚。整个冷凝过程,需在严格的真空环境中进行,确保氚不受任何外界杂质的侵扰。 ![]() 对月球氚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安全储存与高效循环利用是重要的环节。氚提纯后,需储存在高密封性容器中,以确保氚的安全储存和运输。月球表面相对贫瘠的地质条件,不像地球一样需要考虑环境问题,开采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废料,可以被直接用于月球基地的基础设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将月球氚资源的探测与开发,纳入未来的关键任务之一。我们可以预见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中国月球挖矿车,将在月球表面自由驰骋,将宝贵的氚资源一一收入囊中。这些氚资源不仅将被送回地球,更有可能直接供应给太空中的核聚变反应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参考资料: 氚化学与工艺学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