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积导滞,舍它其谁

 昵称53824524 2024-09-19 发布于北京

积滞很常见。顾名思义,“积”,堆积。“滞”停滞。又推积,又停滞,局部肯定胀呀、痛呀、满闷不舒。饭吃不进,觉睡不香。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化积导滞方法很多。其它方法中,中药味苦,吃药就增加脾胃负担。敷贴药物难于入内。艾灸烟味刺激。挑疳孩子疼痛恐惧。而无毒,无副作用的推拿以其机械力学原理,真正能将“堆积”搬走化掉,能推动“停滞”运转起来。从而成为化积导滞几乎立竿见影的方法,成为治疗积滞的首选。

推拿化积有上肢的板门、四横纹、小横纹、运内八卦、退六腑等,有脊柱之捏脊,有腹部之摩腹揉腹、神阙静振等,还有下肢足三里和新设等。

今天介绍的是笔者在临床感悟出来,并经常运用“卧式腹部振抖法”

腹部还可以“抖”

真能抖起来。

正值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在成都举行“一闪一闪亮晶晶小儿推拿手法技能大赛”(9月20日晚上开幕式。21日全天手法 技能大赛。欲观摩参会请与杨老师联系18709683337微信同号)来临之际。笔者不才,先行演示,以抛砖引玉。

提交视频

术式描述:①名称:卧式腹部振抖法。②体位:医生坐位,患儿俯卧于医生双腿之上。医生右脚踮起,右腿略高。③手姿:医生身体略向左转,右前臂掌侧或尺侧垂直于脊柱正中线,紧贴腰背。④运作:医生右腿抖动,带动孩子抖动。右前臂节律性从上至下(保健),或定点于积滞部位按压,振动、推揉。⑤参数:保健力度轻,以抖为主。治疗力度稍重,抖振压并重。抖法频率快,可达到200/分。前臂振动频率更快,前臂揉动频率80/分左右。时间约3分钟。⑥注意事项:患儿首次不一定适应,以抖振为主。时间宜短。于喂奶后半小时左右,或睡前操作为佳。医生右腿略高,顶住积滞部位最佳。

作用机理、特色、适用症(范围)

1机理:抖法振法频率很快,长于消散。配合前臂揉按,能明显增加腹腔和盆腔压力。从而助于胃肠蠕动,将积滞荡涤出去。其化积导滞作用直观和客观。患儿几乎立即放屁、呃气,胀消、痛止。

2.特色:利用重力原理,患儿俯卧于腿上,医生右腿抖动带动患儿抖动。较之仰卧位以手揉腹和振肚脐,其面积更大,力度更深透,且非常省力。

3.适应症:各种积滞。也用于便秘。睡前操作有益于孩子睡整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