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期成都周边修(扩)建的飞机场

 雨天石 2024-09-19 发布于四川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抗战时期成都周边修(扩)建的飞机场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迁都重庆。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校稍早前已经由杭州迁至昆明巫家坝。并把“航空学校”改为“空军军官学校”。周至柔任教育长,陈栖霞任教育处长。洛阳分校也从柳州迁来与本校合并,分校主任王叔铭升任教育处副处长。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中国空军主力随之向西转移,中国空军最高统帅机构——航空委员会于1939年1月由贵州迁成都。空军第三路司令部迁成都,又将航空研究所扩充为成都航空研究院,并在成都沙河铺建设第三飞机造厂,一大批空军学校也迁至成都及成都周边。当时成都汇集了航空领域各个学科的大批优秀人才,中国空军80%的战略资源都云集在这里,成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要地

为适应对空作战,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26日下达“密令”——(建字第002号)文,以特殊工程”之称,在成都、广汉、双流、新津、温江、崇庆、邛崃、彭山、简阳等地,进行扩建和新建飞机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3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了“开罗会议”,批准了马特霍恩行动

马特霍恩行动”要求中国在个月的时间内在成都区域完成个远程轰炸机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英国负责在印度加尔各答修建个机场作为后方基地,保证美军飞机对日本本土的远程轰炸的后勤供给。

为执行马特霍恩行动计划,四川全省动用了29个县、约50万余民工,在无大型施工机械的条件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以原始的工具抢建飞机场,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驱逐机及备用机场群。

四个重型轰炸机机场中,邛崃机场、彭山机场为新建、新津机场、广汉机场为扩建

五个驱逐机机场中,双流马家寺机场、双流彭家场机场为新建,华阳太平寺机场双流双桂寺机场、成都凤凰山机场为扩建。

当年建成的备用机场或专用机场有:华阳中心场机场、灌县机场温江机场、蒲江寿安方坝机场、崇庆县王场猴子坝机场 、崇州机场、简阳平泉机场等。

成都周边五十公里范围内密集修建十多个飞机场,这在世界机场建设史中也是空前绝后的!

抗战时期成都周边的飞机场

广汉飞机场:又名新店子机场,距成都38公里,位于广汉三水镇刘家燕窝,广汉机场于1944年1月开工始建,当年4月23日跑道及滑行道完成,5月1日竣工并交付使用。

广汉机场由美方设计,是专供B-29超级空中堡垒使用的大型机场,主跑道长1600公尺、宽61公尺、厚50公分,副跑道长1400公尺,宽45公尺,厚40公分,滑行道及引道共长10.2公里,机场办公室及美军招待所等各种房屋,共一百八十六座,合计19000平方公尺。并建造有供加油用之大油槽四座,及其它附属工程,如电台、导航设备等,均由工程处承办,美军工程单位负责监工。1944年5月1日完工当日,美国空军上校邓肯即驾B-25 进场,成为B-29大型轰炸机场。

抗战时期广汉机场的卫兵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改为民用机场、1957年改军民两用机场、是年成都民航的飞行业务由广汉机场转场至双流机场,2008年5月23日广汉机场航空口岸首次对外开放 。现有民用机位50个、直升机位2个,跑道长2200米、宽45米,属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 ,可供新舟MA60等C类机型起降,现飞行区等级为4C级。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的训练机场、也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备降机场。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训练机场

凤凰山机场:机场距成都中心约6公里,位于成都北外凤凰山。(现北三环外侧)

凤凰山机场的地理位置

成都北外凤凰山,原有四川军政府营地,1915年四川军政府把凤凰山东南部洼地刨整成为一个坝子,供袁世凯派遣入川的航空连作为简易机场使用,袁世凯称帝失败,航空连奉命撤回北京南苑航空学校,这个坝子仍然是军队的营地。1933年四川省军政当局把这块坝子改建为民用机场,因机场地处凤凰山下而得名凤凰山机场,1937年冬该机场扩建为军用机场,于1944年1月15日再次扩建,成为驱逐机专用机场。现为陆航团训练专用机场。

训练中的某陆航团战鹰

温江机场:又名黄田坝机场,距成都市中心13.5公里。该机场是1945年在温江县境内修建的一个跑到长度只有700米的小型备用机场,抗战后荒芜。

新中国成立后,432飞机修理厂落户于温江机场,1956年初,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的总设计师汤礼智和432厂的厂长于辉、工程师刘彭年等人到省城建委开会,商议机场专用公路的路线一事,省城建委马识途主任主持会议,经过前期的实地勘测和研讨,公路的起点、终点和线路走向在图纸上定下来了,城建委工程师在终点处标上“432飞机修理厂的通信地址——95信箱”,马主任见后说:“这个不好,能不能用个当地的地名?”工程师们说这片土地的自然村名是:黄土、高坎、清水、红碾、联工,马主任听后觉得都不合适,于是同于辉厂长商议,马主任说:“你向省委汇报温江机场建设时,其中有几句话我印象很深,'黄土桥过,水田旱地,茅草丛中,飞机坝子’,就用其中三句中的一个字,'黄田坝’,如何?”于辉说:“好”,马主任接着又说:“黄田坝谐音黄天霸,也不错么,黄天霸乃人间之义侠,天霸,我们生产的飞机应该成为天空之一霸!”说毕,他哈哈大笑。大家一致叫好,于是“黄田坝”的地名就这么定下来了。随后432飞机修理厂更名为国营132厂筹备组,1956年5月,第四设计院的《厂址选择报告书》中说:“工厂上报的对比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以温江黄田坝机场为厂址的第一方案是正确的”。1957年1月,国家建委正式批准在温江黄田坝机场建厂。黄田坝这个地名就这样在国家文件上正式使用了。1958年10月18日,国营132厂正式在黄田坝机场破土动工。

50年代132厂建设现场

建设中的黄田坝机场

美国KH间谍卫星七十年代拍摄的黄田坝机场

现在的黄田坝机场主跑道长2500米、宽45米,飞行区为4C级,具有比较完善、先进飞行保障系统,有铁路专用线相连。黄田坝机场现在可以起降波音737、757以及空客A320等客机。机场主要用于试飞和通用飞行,现属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黄天坝机场正在试飞的歼击机

双流马家寺机场位于双流马家寺,该机场于1944年动工修建,是一座驱逐机机专用场,现已荡然无存,相关的资料也非常少见。

马家寺村地理位置(现双流区九江镇辖内)江安河穿过马家寺场镇,1997年撤销乡镇,通江镇被拆分,以江安河为界,除通江镇江安河南岸的通江小部分划归双流县九江镇,江安河北岸的通江大部分划归武侯区。如下图所示:A为马家寺村镇。

双流马家寺村

机场不复存在,但在双流档案局收藏的档案中,还能是看到一点点扩建马家寺机场的历史踪迹。

扩修马家寺机场所需款项的请款单存根

太平寺机场:位于成都城南8公里左右的三河村太平寺,机场占地1014亩,有近万四川人参与了机场修建,于1944年1月15日动工,同年完成,建成后供驱逐机起降。跑道为南北走向,主跑道长2580米、宽45米,东侧还有一条小型跑到,长690米、宽20米。

抗战时期太平寺机场除了停放驱逐机外,也当年空军军士学初级飞行教练机场。1949年1月,灌县濮阳空军幼校迁成都太平寺机场,改名为空军预备学校,同年夏该校迁往台湾。

当年修建太平寺机场使用的混凝土

在南三环路外侧的四川省航空运动学校大门旁,一个直径1.1米、长1.5米,重约5吨的混凝土磙子,两头圆心处有铁轴可系纤绳,方便民工拖拉磙子,碾压平整机场跑道。这种磙子也是抗战时四川民工修建机场所使用的主要的碾压工具。

1949年以后太平寺机场为军民两用机场,随后四川省航空运动学校也设于此。原来的机杨跑道还一直保留,但机场及周边已是杂草丛和芦苇,沦为成都拍摄婚纱外景照的重要外取景地之一,二月春风来临,也是放飞风筝的好去处。90年代初,我的一个朋友曾租用机场的一栋库房办工厂,生产“舒尔美”卫生巾。1994年,国际飞行机锦标赛曾在这里办。2008年05月汶川地震、2010年04月玉树地震,成都军区空军均在这里设立了抗震救灾指挥所,太平寺机场成了抗震救灾的主要中转站,为灾区人民运送了大批的救灾物资。

2009年无人机航拍的太平寺机场

双流彭镇机场: 位于双流彭家场(亦称:彭镇),距双流双桂寺机场6公里,金马河、杨柳河从其镇西流过。为修建该机场,征地848588亩,于1944年1月15日动工修建的驱逐机机场。

1844年2月4日美军成立第10航空队,第311战斗大队,辖628、529、530三个中队,起初使A-36机,1943年9月起使用P-51机,原驻印度丁江,1944年8月移华,驻双流彭镇机场,改属14航空队,侦察巡逻,保护中印驼峰线的空运机、伴护轰炸机、拦截敌机、攻击敌运输舰船、支持陆军作战。该机场已经不存在。

双流双桂寺机场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民国三十年(1938年)修建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39年4月15日,机场扩建竣工后移交空军接管,在机场成立空军第五十五站。 1944年1月15日机场扩建为驱逐机场,跑道长1400米宽45米,并建长1600米宽12米滑翔道一条及飞机疏散道一条,可起降15吨以下飞机,命名为“成都双桂寺机场”。当年空军军士学校中级飞行教练双桂寺机场

1939年空军第一总站拟扩建双桂寺机场文案

抗战胜利后,机场基本闲置,1956年12月12日,正式移交民航使用,双桂寺机场更名为成都双流机场1957年,成都民航的飞行业务由广汉机场转场至双流机场,开辟了成都至北京、太原、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南充等航线。1995年11月30日,成都双流机场被批准更名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09年11月19日12时02分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历史性地突破2000万人次。

航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2012年8月9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正式运行。是民航最高级别的4F机场,也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

双流国际机场二号站楼

崇庆县王场猴子坝机场 亦称:王场机场)崇庆县距离成都中心45公里。1939年3月,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空军第一总站选定四川省崇庆县王场猴子坝一带建空军机场。同年5月航空委员会派出工程人员到现场测勘,据工程图册运算机场实占田土2400亩

《崇州百年》记载,1940年5月12日,四川航委会征调中江县民工15000人,突击赶修建王场机场北段,崇庆州、大邑两县民工赶修机场南段。

1940年10月26日,在间谍、汉奸的指引下,6架日机突袭崇庆县王场猴子坝机场工地,当时机场工地上除了警报器外,没有任何防空设备,仅有保卫机场的一个武装班,见日机低空扫射时,武装班一枪未发只顾逃命,机场施工现场一片旷坝,几千民工无处藏身,有的四散奔跑、有的就地卧下任凭日机扫射,以致受到重大伤亡,顿时工地上血肉横飞陈户遍地,其惨状目不忍睹。机场工地遭袭击后,中江县民工总队长蒋亚桥潜逃,机场北段的施工中断,但死亡并没有影响民工们抢修机场的进度,剩下的任务由崇庆州、大邑两县民工继续完成。

勿忘国耻!勿忘国耻!勿忘国耻!

1942年1月,王场机场竣工,成为航空七十七站,是温江机场的疏散机场。

抗战胜利后,王场机场废弃,四川省府将机场移交县府,有人提议将机场用来开一个集体农场,事情尚在筹办之中,崇庆县已宣告解放。

王场机场场址现为解放军某部驻地。2000年6月崇州导航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机场西面唯一的导航台。

邛崃桑园机场:亦称邛崃机场,位于邛崃桑园场,始建于1939年3月,1944年1月扩建、1944年5月改建为B-29大型轰炸机专用机场。邛崃机场抗战时期是空4师师部驻地,空4师12团驻此机场。1944年6月15日从邛崃机场起飞的B-29轰炸机,与新津机场、广汉机场、彭山机场起飞的B-29轰炸机组成机群,直飞日本九州,轰炸了当时日本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八幡帝国制铁所。

超级空中堡垒B-29使用的航弹

1944年6月15日从成都起飞的B-29轰炸机群,直飞日本九州,轰炸了当时日本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八幡帝国制铁所。

新中国成立后邛崃机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的军用机场。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庐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以后,邛崃桑园机场作为直升机基地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邛崃机场雄姿

运201机群

新津机场在成都西南方,新津五津镇,1928年,时任第24军军长刘文辉欲建空军在新津县五津镇以清代“塘汛地“(原清巡防军营房)旧址3700多亩地为基础,再毁青苗谷田1000亩修建飞机场,此工程耗时四个月,于1929年建成一个机场的雏形1933年,刘文辉败走西康,机场也被荒置。1940年征地3292亩扩建(修建跑道、机棚等),1944年1月新津机场再次扩建,扩建后总面积达9035亩,当时是亚洲著名的、仅次于浙江金华机场的中国第二大机场,机场主跑道长2600米、宽60米,副跑到长1400米,可供美军最新式超级空中堡垒——B-29重型轰炸机的起降。还配有先进雷达设备的P38、P61型驱逐机(俗称黑寡妇),备有汽车装运的移动式高射炮、高射机枪,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进驻该机场。场内停放有一个大队的B-29重型轰炸机,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重型轰炸机机场,当年也是空军军士学校高级飞行教练机场。

修建新津机场的民工

修建新津机场的民工

修建新津机场的民工在碾压机场跑道

1943年下半年,42-6331号B-29重型轰炸机首飞驼峰时被日机击伤,但仍然安全降落新津机场,由此开启了重型轰炸机进驻新津机场的序幕。美军第14航空队40大队进驻新津机场,该飞行大队有飞行员及机修人员297人,配备流动式高炮、高射机枪和探照灯,还有雷达、地面导航通讯等先进的电子设备。美军援华航空指挥部也设在新津机场

42-6331号超堡B-29安全降落新津机场

1944年6月15日,马特霍恩行动正式开始实施,从第58联队的4个飞行大队调集B-29轰炸机75架,从新津机场、广汉机场、邛崃机场、彭山机场分三批起飞,在预定空域编队后,直飞日本九州,轰炸了当时日本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八幡帝国制铁所

1944年8月20日,58联队再次调机从四川直飞日本八幡帝国制铁所进行轰炸。

新津机场航拍图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空运队(空军航空兵13师的前身)新津机场组建。空运队当时主要担负支援陆军第18军进藏的空运空投任务。

1951年4月,以空军高空运输团为基础,抽调长春第2航校高空运输训练大队空地勤人员和部分运输机,在新津机场组建了空13师,首任师长刘绍堂。当时该师共876人,飞机47架,下辖第37、39团,不久又组建了第38团。该师曾参与了康藏地区配合地面部队剿匪作战。

1956年,经周恩来、刘少奇等批准,新津机场广汉机场正式交给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专门用来培养民航飞行员使用。新津机场现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机场。

简阳平泉机场:1944年日军飞机频繁空袭四川,盟军总部决定在简阳修建一个能起到外围、前哨作用和临时起降、加油的小型机场。机场选址于平泉镇沱江对岸,现为永和村,(北纬30°19'45.19“、东经104°37'52.54"、海拔386米,占地面积约2000亩。为建设此机场,简阳县调集民工15000人,编为10个大队,15个中队,建立民工总队部,县长黄幼甫任命施国藩为民工总队长,经过用两个月的施工机场竣工。该机场现已弃用,原址为军用农场。

简阳平泉机场旧址

彭山机场:又名崇宁机场,机场位于彭山青龙场观音寺,始建于1944年1月,彭山机场广汉机场同时修建,1944年5月修建成B-29重型轰炸机机场。

1944年10月7日晚,日本陆军航空兵冒雨空袭了彭山观音机场,机场上包括B29在内的23架飞机、小型飞机19架、其它机种2架,共44架飞机被日机击回或烧毁。

1944年10月10日,日本《朝日新闻》日机轰炸成都的新闻报道

勿忘国耻!勿忘国耻!勿忘国耻!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彭山现新建江口机场,可乘直升机观光,彭山观音机场旧址现解放军某部驻地。

灌县机场:位于灌县(都江堰)东北10公里的蒲阳河畔。

1939年,中国航空委员会决定成立少年航校,并命名为“空军幼年学校”。留美回国的教育家汪强先生担任教育长,学校定址于山清水秀、远离战火的四川省灌县蒲阳场。

幼年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十二岁至十五岁的高小毕业生,接受严格的训练,为长期抗战培养空军后备人才。从1940年到1946年,“空军幼年学校”共招收了六期学员二千一百余人,学员遍布祖国各地和海外。后来有的成为空军飞行员、民航飞行员和空军将领、有的当了著名科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的是艺术家和企业家。

1937年始建的滑翔机场,后改为空军军士学校专用机场。1949年夏,空幼迁至台湾屏东东港大鹏湾。

解放后,空军幼年学校改建为人民空军都江堰疗养院,后空军疗养院迁往青城山镇,成为一片荒废山林。2021年在新建的蒲阳中学旁边一条小路的尽头,还可以看到一座破烂不堪的大门,大门右侧还保留着一块“军事管理区”的牌子。

空军幼旧址全景

警钟长鸣、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复兴中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