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豫南大地确山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一场绵绵秋雨不期而至,轻轻地洒落。骑行于秋雨如丝的朦胧画卷里,想必古老的南泉寺别有一番韵味。 在南北奔驶拉石材的大货车间穿行,拐进路西边的惠普塔前,只见那似乎埋在地坑中颓败的宋代残塔,被秋雨爱抚的拂去塔身粉尘,或冀望它在岁月长河中能有永不褪色的记忆。 ![]() 惠普塔建于明成化七年,由于塔铭被人为破坏,大多字迹难辨,唯有年代尚可辨识,为“成化七年岁在辛卯三冬吉旦”。塔为六角青砖塔,旁边文物保护单位牌称塔为“莲花须弥座,塔身五层,六角收缩叠砌,保存较好”。但位于凹处的塔,目之所及,可见塔身仅有四层,大概还有一层尚埋碎石之下。惠普塔身有砖雕佛像,大多被人挖去,现存塔铭一面两尊,虽可见莲花座和佛身,但也面目残缺。 ![]() 沿着水泥路西行,南泉寺门关闭,但见倔强挺立的古柏在秋雨中静默,似乎无言的诉说着南泉寺的沧桑。 ![]() 南泉寺位于确山县三里河乡南泉村西南的牡丹山旁,据记载该寺至少在元代就已经存在,2014年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所立“驻马店市文物保护单位南泉寺”碣称始建于宋。南泉寺明末毁于兵火,永乐元年,寺僧智挥重建。之后,多有整修,但寺规模不大。寺内现存清确山副榜贡生孔传学所撰的道光六年《重修南泉寺八卦池碑》称寺“左右有配殿山门,有玄武殿,规模虽小,皆斑驳有古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南泉寺三面依山环抱拥护,如翠屏之相绕。东面丘陵,路逦迤不与村路相接,不通车马之便,唯有樵人牧夫朝往暮归而已。”虽然环境优美,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来往的人也不多。顺治十五年,始任确山知县的吴国杰《南泉寺》诗称南泉寺“曲坞穿花径,幽楼无近营”。汝宁知府金镇主修的《汝宁府志·山川》称,“多植牡丹,俗又称牡丹寺”。牡丹是南泉寺的代名词。 ![]() 当下,南泉寺泉,因炸山取石,已不见泉。虽然“驻马店市文物保护单位南泉寺”碣称寺“现存八卦池两个,古柏一株,清代石碑一通,塔林现遗存惠普塔一座”,但八卦池无踪迹。据记载,这两座八卦池为时任“寺主持僧义安募化四方”所营造,一在寺内,一在寺东。现存遗址的西南角,临近矿坑的位置,有人用水泥砌出一平台,上划八卦,不知是不是要标明当年八卦池的位置。 ![]() 相传,南泉寺曾是文人墨客们雅集之地。他们在这里吟诗作对,畅谈人生理想。南泉寺的斑驳痕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站在南泉寺的高处,眺望远方,秋雨绵绵中,那曾如璀璨明珠的南泉寺,镶嵌在确山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如今,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散发着文化的魅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但愿南泉寺在秋雨的洗礼中,能得到慰藉与平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