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说:“为什么一个熬过低谷期的人,都会变得很冷漠?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曾走过的路,有多么的无助和崩溃,人们只会淡淡的说一句:他变了。 人一旦把事事看透了,就会变得冷漠,不是失去了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人作戏的兴趣。 真正的高手都是无情的,他们之所以无情,是因为他们爱的是这个世界,而很多人看似浓情深义,是因为他们只爱自己。” 对他们来说,情绪感受再多,都是无关紧要的,赚钱才是王道。对于他们来说,无用的社交圈子,都是内耗和累赘,有用才是价值。 饶雪漫说:管不住自己脾气的人容易被别人的眼色所伤,藏不住自己眼色的人就容易被别人的脾气砸中。 一个人,如果学不会翻脸,就永远无法翻身,社会喜欢有底线的好人,厌恶无底线的坏人,坑害无底线的好人。 社会千变万化,人性始终如一,高交往、低取悦、高能力、低意愿,人和人交往,最终都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是为了各取所需。 成年人的交往,根本不需要热情;社交的核心逻辑是:满足对方需求,解决对方困难,交往的本质,就是利益的交换,利益交换过程中,对方感受到的利益才是利益。 杨绛先生说过:你有不伤别人的教养,却缺少一种不被人伤害的气场,若没有人护你周全,就请以后善良中带点锋芒,为自己保驾护航。 在利益关系中,所有的感情,都只是“面具”而已。表面上越热情,内心就会越虚伪,场面上的氛围越是热络,里面的情感成分就越浮夸。 比人情更值钱的是钱。做一个高冷有钱又慷慨的人,则朋友多。做一个热情没钱又计较的人,则朋友少。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提出的著名原则: 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 冷漠的人,除了无情,剩下都是价值;讨好的人,除了热情,其余都是负担。冷漠,很多时候是一种信号,警告对方“自己不想用廉价的热情绑架关系” 人际关系的底层,是经济价值和情绪价值的互换。王者无友,只需要利益上的朋友,利益是感情的升维。 《无声告白》里有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她就是这样的人。 感情是弱者的观念,利益才是强者的需求,培养强者心态,训练博弈手段,敢于拒绝,善于攻击,适当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的利器。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对一个人太好,反而不会被珍惜。有钱人,不会免费帮助穷人,强者,只和同频的人沟通。你没有价值,你的热情对别人来说就是打扰。 金钱可以解决80%的痛苦。冷漠可以省去80%的麻烦。做一个冷淡,冷漠无情的人,不讨好谁,不取悦谁,取悦自己,为自己而活。” 在这个尔虞我诈,优胜劣汰的社会,社会千变万化,人性始终不变,下水要懂水性,博弈要懂人性,推荐你读一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 作家刘震云,出身河南农村,19岁以河南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凭借着《一日三秋》《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横扫文坛。 其中《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耗时30年的扛鼎之作,先后荣获茅盾文学奖,法国文学骑士勋章,埃及最高文学成就奖。 这本书对社会真相的揭露,一针见血;对人性本质的揭露,入木三分;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真知灼见,也都是谋局处世,安身立命的妙计良策。 想要提高食物链上的位置,就要先提高认知链上的位置。遇到好书不读,犹如遇到良师不学,固步自封,只会永远被踩在底层。 #我要上微头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