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化气、阴成形,高度概括了囊肿、结节、包块、肿瘤的形成与化解

 石主任说医 2024-09-20 发布于广东


阳化气、阴成形,高度概括了囊肿、结节、包块、肿瘤的形成与化解

首发2024-08-05 21:30·石主任说医

用阴阳来对人的生命活动现象形象地解说,是中医伟大的观点,客观地阐述了人的生老病死,以及疾病演变过程,也是在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过程。阳代表温热、运动、扩散等特性。阴代表寒冷、静止、凝聚等特性。


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说:“阳化气,阴成形”。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也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例如,有形的水在阳热的作用下蒸发成无形的水蒸气;而水蒸气会在阴冷的条件下凝结成有形的水滴。 气是无形的,形是有形的,气和形会在阴和阳的作用下相互转化。

囊肿、结节、包块、肿瘤等作为一种病理产物,中医认为是由体内的寒湿、痰浊、血瘀等阴邪互结积聚一起而形成的至阴病理产物,可能是体内缺少了阳的气化使阴气长期积聚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气化功能的失调。当阳气充足、气化功能正常时,体内的有形物质(积聚)得以顺畅转化和疏散;而一旦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受阻,这些有形物质便会凝聚成块,形成肿瘤,这就是阴成形的结果。

如果治疗囊肿、结节、包块、肿瘤,使用单纯的局部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这些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不久它可能还会反复发作重新生长出来。因为这些病理产物生成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消除。


中医“阳化气”,非常简明扼要地把囊肿、结节、包块、肿瘤这些积聚产物的消除要点——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既然这些寒性产物是“阴成形”的结果,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积聚引起的原因——阴寒,对应处理,就是以阳化气、湿阳散寒、活血化瘀,不但让阴寒物化掉,也彻底地清除了“阴成形”的原因。就是既治标又治本。


“阴成形,阳化气”关键在于阳气,阳气足就可以将阴化掉,还可以防止阴的形成。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的生成、转归,其实就是一种阴和阳的转换的过程。


“阴成形,阳化气”在我们的中医临床诊疗中,始终围绕着“阴阳”这个核心来进行辨证论治,通过阴阳调节来破坏疾病的构架,改变得病环境来入手调治疾病。举一个例子,一个双下肢水肿的病例,这并非简单的体液积聚,而是肾经阳气不足,寒气过盛所致。当阳气不足以化水为气,阴寒便会凝结在肾经下段,形成水肿。此时,可以通过运用真武汤之温阳化气、利水功效,使体内环境恢复阴阳平衡。

再举一个例子,甲状腺肿、结节亦是如此。甲状腺位于颈部的任脉上,甲状腺的疾病多与任脉的阴寒之气形成有关。如果任脉阳虚,气化功能减弱,无法将该处的积聚气化,湿痰瘀将在颈部形成肿块。对于此类病症,仅通过通经活络或活血化瘀并不足够,还需配合提升任脉阳气,方能根治。对此,运用温阳法治疗阴寒证便显得尤为重要。

再一个就说肿瘤,这明显的阴性疾病,是长期的寒湿痰瘀等病理产物积聚形成,均与阳气不足有关。只有三阴体质的人,其阳气虚弱,无法有效抵抗阴邪,邪气才会深入三阴,由表入里,于体内阳气最虚弱之处成形积聚,最终成为肿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把阴寒疾病分为三大类,就是太阴病寒证、少阴病寒证和厥阴病寒证,无不通过温经散寒、扶阳化瘀而治疗此类疾病。


综上所述,所有的“阴成形”的慢性病,大多与阳虚体质有关。当阳气不足以抵抗邪气时,外邪便会侵入机体,耗伤阳气。久而久之,阳气更加虚弱,而阴邪更加旺盛,聚集成湿、痰、瘀等阴气物而形成病症。治疗这些“阴成形”的病症,必须提升阳气以化解阴寒,以“阳化气”才是正确方向,而改变阳虚体质,也扶阳是关键。


“阳化气、阴成形”的观点不仅是中医对生命活动的一种认识,更是一种对自然界和人体内部阴阳互动关系的深刻洞察。这提醒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自然环境及变化对身体阳气的影响,保护阳气,减少体寒,对防治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最后提醒大家,以上观点仅作参考,不作诊疗指导,如有相关问题请及时线下就医,避免误诊误治。


#阳气##肿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