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世绝句一百首〗李渔叔:凡花低首拜春风

 谷山居士 2024-09-2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一枝直上倚青空。数点能参造化功。不似人间园囿里,凡花低首拜春风。

——李渔叔《自题画梅》

  历代诗词的第一主题是什么?可选择的答案并不多,我认为是梅花,从诗的角度来看,梅花是当之无愧的国花,牡丹瞠乎后矣。仅以绝句而论,梅花诗之极品不胜枚举,读来给人以巨大的精神享受。我觉得不需要写赏析文字,写了反煞风景,直接品读即可。

  六朝及唐人所作如: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商隐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宋人所作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苏泂和赵宫管看梅》:“除却梅花不可无。梅花之外更何须。花中儿女纷纷是,唯有梅花是丈夫。”

  陆游《梅花》:“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贾似道梅花》:“朔风吹雨正尘埃。忽见江梅驿使来。忆著家山石桥畔,一枝冷落为谁开。”

  谢枋得《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元明清人所作如: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刘因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方孝孺《画梅》:“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徐渭《题画梅》:“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金农《画梅》: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

  蒋锡震《梅花》:“竹屋围深雪,林间无路通。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龚自珍《已亥杂诗》:“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提。牡丹绝色三春暖,岂是梅花处士妻。”

  近世诗人所作如:宁调元《早梅》:“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汪精卫梅花》:“梅花有素心,雪月同一色。照彻长夜中,遂令天下白。”

  释敬安《孤山》:波光云影上袈裟,一路行吟兴自赊。才到孤山如旧住,前生多半是梅花。”

吕碧城《探梅归后》:“管理幽芳到远林。旌旄拥护入花深。虬枝铁干多凌厉,中有风雷老将心。”

施淑仪《咏梅》:“净置明窗相对亲。爱他高格有精神。冲寒耐冷寻常事,赢得冰清玉洁身。”

经亨颐《梅》:“不是守梅是守寒。此梅远隔玉阑干。酸香嚼罢无书读,长啸一声天地宽。”

江庸《白梅》:“生平从未近雕栏。翠袖宁禁晓夜寒。占得溪山幽绝处,不妨人作野梅看。”

黄维翰《嘲梅》:“孤山处士绝尘埃。纸帐芦帘梦几回。何事争春情太热,雪中故故冒寒开。”

允皙《梅花》:“茆屋苍苔岂有春。翛然曾不步逡巡。自家沦落犹难管,只管吹香与路人。”

沈瑜庆《袁海观督部属题金冬心梅花》:“月地云阶供养身。往还同是过来人。江南驿使无消息,几度开时傍战尘。”

张锡銮《梅花》“冷淡生涯见性情。铜屏纸帐梦双清。凭他妙手施脂粉,一种孤芳画不成。”

杨云史《美美请画红梅屏幛春雨彻夜为绘四幅绝句》:“湖海元龙万里身。掉头四顾出风尘。近来英气消磨尽,只画梅花赠美人。”

杨无恙《为僵梅馆主人画梅》:“密蕊繁香未可夸。荒寒江路野人家。偶然学作冬心笔,倔强东风三两花。”

沈恩孚《甲戌初春自题七十一小影》:“饱阅冰霜不知老,梅花数点写精神。岂能独坐清天下,只觉满怀都是春。”

齐白石《小园梅开画入尺幅》:“好耐家园春意寒。依人生计十分难。饥时与汝梅堪嚼,开尽梅花雪可餐。”

丰子恺《戏和马公愚梅花诗》当年曾住水西涯。门对孤山处士家。常怪阳春飞白雪,原来点点是梅花。”

瞿秋白《雪意》:“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

台静农《自题画梅》:“皁帽西来鬓有丝。天崩地坼此何时。为怜冰雪盈怀抱,来写荒山绝世姿。”

李渔叔《自题画梅》:“一枝直上倚青空。数点能参造化功。不似人间园囿里,凡花低首拜春风。”《南游杂诗》:“年年芳讯在天涯,不向东风斗岁华。终古月明香雪海,江山分付与梅花。”

以上作者中,唐人固然不少,但宋人显然更多。要把梅花写好,用唐诗重“象”的写法,很容易把灵感写尽,宋人重“意”,门路就宽广很多。到了晚清,兼收并蓄,办法更多,所以佳作层出,完全不必搭理“好诗已被前人写尽”的妄断。至于我将李渔叔这首列于一百篇,一是上面所列诸人,多已有其他佳作入选,其余人等中李渔叔这篇算是比较突出的;二是李渔叔虽出身官宦,还是杨度之弟杨钧的弟子,但早年从政从军皆不甚贤达,后来去了台湾,更加不为大陆人所知,但其《花延年室集》颇耐一读,这两首梅花诗尤其出色,我选来选去,不能总选那些有名的诗人,须尽量给怀才不“遇”者留些位置。

我自己是个凡夫俗子,但面对梅花,就不辞附庸风雅,前些年的冬天在深圳中心公园访梅,写了几首七绝,附于骥尾:“岭南无雪我无家。折寄南枝向北斜。独背东风抱香死,来生修得作梅花。”“五出才思胜雪多。漫天宁奈数枝何。不堪摄影唯宜画,一缕香魂自有魔。”“丹青千古颂精神。白雪阳春不朽身。昨日梅花初恋我,此生何幸作文人。”“本来清瘦不须嗟。遗世芳姿贵有涯。最是东风情意重,百花陈列祭梅花。”聊作抛砖之用,欢迎诗友们在留言区留下自己的梅花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