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说一两句《洗髓经》

 穿过未知的黑暗 2024-09-27

这篇文的起因是,有朋友评论里提出来,想了解全套的“活身法”。因为现代人的腕、肘、膝、踝等关节也很容易出问题,希望通过锻炼改善体质。

而这部分内容在书里和专栏里,都没有介绍。

为什么我们不在《内家拳的正确打开方式》里介绍一套完整的活身法呢?因为活身法的内容其实是分成两部分的。

前一部分,属于内家拳训练体系的基本功,就是单纯的活动关节,放松关节附近的肌肉,拉伸韧带,为打开然后重建关节的筋骨结构做前期准备。

后一部分,属于另一个颇具特色的内家功法体系的高阶部分,并不适合初学者练习——这个功法体系就是《洗髓经》。

《洗髓经》其实和《易筋经》是一部经书的上下部分。对武术没什么概念的人,至少知道在武侠小说中,《洗髓经》和《易筋经》也都是经常一起出现的名词。然而,很多人都认为这篇经书仅仅是小说家的创造,并不知道小说家其实取之于现实。

《易筋经》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功法,《洗髓经》也是。二者共同构成了传统人体锻炼的全盘功法。《易筋经》主练构成躯干的筋、骨、膜,《洗髓经》则是养练气血、气脉、脏腑的功法。

易筋经理论下的功法,在书里和本专栏前面的内容里,我们曾介绍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易筋经”这个三个字,本质并不是仅仅指代它某个特定的功法动作,其本质是代表了锻炼筋骨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同理,洗髓经也不仅仅代表某个特定的功法动作,也是代表了锻炼身体某些环节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家拳功法的出处。它们反映的是内家拳对人体构成、运作、锻炼和使用的理念。

洗髓,着眼点在“髓”字。髓者,肾藏精,精生髓。髓分骨髓、脊髓、脑髓,皆有赖肾精。而骨髓、脊髓和脑髓,分别对人的身体结构、运动与神经系统,以及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有相当大的影响。

我们可以发现,与《易筋经》锻炼的目标相比,洗髓经所要锻炼的人体的部位、组织,主要是向“内”深入,指向更接近生命本质的部分。

沿用咱们人体是个大机器的概念,《易筋经》侧重于打造这个机器的外壳、轴承、传动杆;《洗髓经》更侧重机器里面的电线、电机和控制芯片。两者一内一外,正好覆盖整个人体。

虽然《洗髓经》的经文在网上就可以查到,但真正理解、会练的人却比较少。因此我们过去也没有提及《洗髓经》。主要是从初学者的认知、感受和功法操作上,《洗髓经》确实不像《易筋经》那么有普适性。

《洗髓经》的功法宗旨,主要是运用气血深度滋养脏、腑、髓、腺,并不是很讲究外形动作的强度。所以对“气血”概念不那么理解的和接受的人,就比较难以理解。锻炼起来时,效率会很低。

此外,《洗髓经》的动作比较柔和,如果说练易筋经时,身体还有个骨架结构,还可以摆出各种类似拳架的pose,洗髓经的动作,则连这个骨架都舍弃了,纯是以“经筋”的运动锻炼经络(筋和经络的关系我们前文有介绍),助推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以滋养更深处的身体组织。乍看上去根本不像练拳。这个,对奔着内家拳来的初学者来说,的确不好把握。

同时,《洗髓经》还有一套自我按摩法,也是遵循经络和气血原理设计的。动作都相对小巧、柔和,从外形上能带给身体的锻炼刺激感并不那么强。可以说,如果没有较强的内感知能力,这套功法就是一套温温吞吞的按摩操——这是它普适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洗髓经》可以自成一套功法体系。其中一部分功法,就是我们在专栏和书里介绍的“关节活动法”,也就是“活身法”。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活身法,不过是些关节画圈的动作,怎么能上升到“洗髓”的程度呢?

因为,关节,是修炼洗髓功夫的入手处。

如果我们把气血视作水,把全身的经络视作一个遍布全身的水网——类似大地上的江河湖泊构成的水系。那么各个关节,就是这套水系循环渠道上的闸门。

要想让水流动起来,循环起来,首先就要活开全身各个关节,肩、胯、肘、膝、腕、踝等等,这个大家应该不难理解。我们睡了一宿起来,要是感觉身体哪里压麻了,还要抡抡胳膊蹬蹬腿呢,这是人自我调整的天然本能。

但是,如果想让气血向身体更深处流动,涤荡、滋养腹腔里的脏腑、腺体,那么颈项、腰胯、髂骶,这些普通人已经“焊死”或者“半焊死”的阀门,也必须得打开。

更进一步,例如督脉的物质载体——脊椎,一节节也要活开;再细致入微一点,手指和脚趾的指节,也要一节节活开。

所以,我们要明白,《洗髓经》中的活关节功夫,主要不是为了打开关节的筋骨结构——那是《易筋经》系列功法要承担的任务。它是为了打开气血流通的“阀门”,为了周身气脉通畅,是以有形的筋骨动作引动无形的气脉锻炼。同样的动作,到底是练筋骨,还是在行气血,只在练习者一念之间。懂关窍的,念头一转,就练到了。所以,大家看有些内家拳老前辈的视频,他们晚年的时候,盘拳走架极其随意,有时候就是晃荡晃荡、比划比划就算是练过了,这就是走神意,练气血的路数。

这话常人听着有点玄,不过事实如此。以前笔者不愿意谈这个。谈好了,对大家有益,谈不好,白落个“神棍”的名头,何苦?装个正常人,我又不是不会。

所以,洗髓经入手,一般就是一套活涮全身关节筋脉的动功,辅之以一套自我按摩功。动功咱们先放一边,这个形意、八卦、太极……各家有各家的传承,各有各的规矩、奥妙,先不多谈。

先说说这个自我按摩功,其实市面流传也很多,也并不神秘,什么坐式按摩法啊,床上按摩法啊,或者是打着古传养生功名义的,都很多。可能大家多少都见过接触过一些,只不过它们没有打出“洗髓经”的名号罢了。

什么?那位说你没接触过这些,不可能。上过小学么?做过眼保健操吧?其实,眼保健操,严格说起来也是洗髓经内容的一部分。别笑,真的有这些动作。

玩笑归玩笑,说真格的。名不相同,实是相同。内在原理对了,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起效。我们学东西,练东西,首先抓的就是这个原理。

可能有人说了,我多年以来坚持做眼保健操,或者其他按摩法,为啥没出来“洗髓”的功夫呢?

咱们前面说了,洗髓,是用自己的气血去涤荡、灌溉、滋养身体深处的组织、器官。那么,首先你得气血充足。其次必须保证气血所行之脉络通畅。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气血基本都被日常工作生活消耗殆尽了?哪有多余的去滋养自身?所以,得练静功涵养气血(具体方法书中第三章、第四章、第八章有相关论述)。

同时,久坐(看书、看电脑)、久卧(玩手机),导致躯干骨架歪斜,脏腑位置不正,大关节僵涩,呼吸不够深长,血脉不畅,即使气血充沛也很难保证流布全身内外。所以,得练动功,自己给自己按摩,推宫过血。(书中第五、六、七章有介绍)

这个基本原理搞清楚了,将养气血的静功、舒筋活节的动功、自我按摩法,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打造出一套属于你自己的简易版“洗髓经养生功”。动静之机、易筋洗髓之法的原理把握住了,内家拳的核心——内功的秘密,也就通晓了大半了。此时,可以说,天下各家拳功法式,皆可修习,为我所用。反过来说,耗时十余载,学了各家名拳,却无真实受用,必然是缺了些什么……

所以,光学一套全身关节划圈动作的“活身法”,可能只能取得其真正功效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都不到,还不如去跑跑步,游游泳。真正的内家拳、功,是一个体系,至少是个内外兼修的小体系。按照体系练功,把程序走完整,标准做到位,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这也是我在书中想表达的主要思想。

是人练拳,不是拳练人。

希望大家都能学个明白拳,做拳术、拳法、拳学的主人。

最后说点题外话,关于拙作的。我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初学同好提供一个对于内家拳整体的系统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不是想教哪一家、哪一派的拳。但是总有些读者,用学一招半式的思想来解读这本书,老想从里面挖点孙家的绝招,宋家的内功……这样的话,你看我这本书毫无意义。就好比我装配出一辆宝马车,我的希望是大家把这整车开回去,为这事我还写了本说明书。结果有的读者倒好,把方向盘咔吧就掰下来,一溜烟就跑了。回去还跟人炫耀:“看见了吗?宝马车的方向盘,刚从新车上掰下来的!”你说你拿个方向盘能当车开吗?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啊?

附:《洗髓经》原文节选

行住坐卧篇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馒,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肃容仪。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两手常在腹,扪脐摸下体。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驱。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沫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脱壳飞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即说偈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