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石是湿热太重了!送你一个祛湿“鼻祖方”,从头祛到脚,掐断结石的根

 海纳百川0627 2024-09-30

图片

胆结石、肾结石还是其他结石,说到底它们的根源,都是体内的湿热过重,脏腑运化失利,湿热煎熬成石。
中医上常说,百病皆由湿气而起,是因为湿气属性为水,而水属于阴,故而湿为阴邪。
一旦湿气侵犯人体,滞留在脏腑经络,因其是有形之邪,所以最容易阻滞气机,时间久了就会化热,湿热内蕴之后,身体里面大大小小的结石就产生了。
因此,治疗结石的关键,就在于清热利湿,如果一味的手术碎石,不解决根源问题,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复发。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祛湿的“鼻祖方”,可以从头祛到脚,掐断结石的根!

图片

这个方子就是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的经典名方:三仁汤。
三仁汤:杏仁15g,滑石18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8g,半夏15g。水煎服,每天一剂。
此方的主药是苦杏仁、薏苡仁、白蔻仁,这三味药可以上宣肺气,中畅脾胃,下利膀胱,打通三焦,湿热自然去了。
在临床上治疗结石的时候,我也会建议患者朋友搭配一些祛湿热的茶饮或小方,双管齐下,争取蕞快的时间把结石治好。
图片

医案故事

图片
就像我之前接诊的一位患者,他经常腰酸、尿频。后来去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了肾结石。
期间在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拖着拖着症状还加重了,腰部沉重酸痛,小便次数多,还不通畅,兼有恶寒低热

图片

于是,经人介绍找到我这里。
当时,我了解完这些情况,看到患者脸上,有苍白之色,虚浮。细问得知,他平常小便色黄,小腹部痉挛、抽搐,别人一碰就受不了。
然后,我仔细观察了患者的舌头,舌淡红,苔白滑腻;搭脉发现脉沉细软。诊断为:湿热蕴结,肾阳不足。
见方:熟附子、巴戟天、鹿角、仙茅、白术、生地黄、熟地黄、补骨脂、仙灵脾、黄柏、知母、肉桂、金钱草、石打穿。
结果如何呢?患者服用10剂后,结石从右侧肾盂下降到了右侧盆腔;效不更方,患者续服20剂,最终把结石排出来了,诸症随之消失。
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来看患者小便色黄,说明身体里有湿热而舌淡,苔白腻滑,脉沉细软,面色苍白虚浮,这些都是肾阳虚的表现;

图片

同时,肾阳不足,肾的气化就没有动力,就没办法把结石推下来,所以我们要补肾阳;
方中熟附子、巴戟天、鹿角、仙茅、补骨脂、仙灵脾、肉桂等这些,都是补肾阳的;生地和熟地,可以滋补肾阴,从而阴中求阳
知母清热,黄柏燥湿;石打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
全方以滋补肾阳为主,清化湿热为辅。这样一来,肾阳足了,湿热自然没了,结石也就下来了。
图片

医生寄语

图片
我是杨小平,师承国医名师翟明义、李发枝,累计40余年的临床经验,希望能够守护更多患者的肝胆脾胃。
擅长中医治疗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囊息肉、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月经不调、肠化生等疑难杂症。
希望我的能力可以帮助到你!养好肝胆脾胃,我们一起努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