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而是把它归于“眩晕”的范畴。关于眩晕,中医古籍中是这样记载的:《内经》中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风不是来于外界,而是肝虚导致的内风。
《丹溪心法》中又说:“无痰不作眩”,《素问》也提到“因于湿,首如裹”。由此可见,高血压眩晕在中医看来,离不开肝风和痰湿。要想血压降下来,要做的是息风和化痰祛湿。
那么在这里,王教授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古方,叫做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对现代高血压的治疗,仍有借鉴意义。
组成包括: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效:具有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的功效。
当然,治病不是生搬硬套,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加减应用。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真实的医案来告诉大家,我是如何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来治疗高血压的:
去年有位患者黄先生,50岁,因高血压升高一年多,还伴有反复头晕、头痛来看诊。据了解,当时他加班应酬,之后明显感觉头晕头痛加重,主要是额前和两侧太阳穴的位置。
偶尔还有胸闷、心悸,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口干但喝水不多的情况,大便质软不成形,小便正常。血压最高达到180/110mmHg。
平时也有服用降压药物,但血压波动还是很大,于是寻求中医帮助。
详细辨证发现,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于是为他开了处方:
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钩藤(后下)、莱菔子、泽泻、丹参。
并叮嘱他平时要多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适当锻炼。
此方就是我根据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变化而来。患者平时应酬多,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浊内生。痰浊内生后,进一步阻碍气机,郁而化热,热极生风,形成风痰。风痰上扰清窍,阻滞经络,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头晕、头痛等症状。
与此同时,痰浊中阻,影响脾胃升清降浊功能,从而出现口干不欲饮、大便不成形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