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厅“中华智慧”,通过实物展品与图文结合,展现中国馆,中国省区市联合馆以及港、澳、台地区展馆,主题馆,世博轴、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在世博会中的展示形态和展览故事。展厅内还以大型多媒体展项反映2010上海世博会的展览、活动、论坛等三方面的综合信息。  后母戊大方鼎复制品由河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办公室捐赠,这件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因为鼎内铸“后母戊”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展品是1:1的高仿品。 宁夏馆的鎏金铜牛体积巨大,呈趴伏在地的姿势,头部微微前伸,外表的鎏金已经脱落了一部分。尽管是复制品,看着也很高仿。这是1977年从西夏王陵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青铜质,外表鎏金,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将冶炼、浇铸、抛光和鎏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了西夏青铜铸造的高超水平。 陕西馆、陕西省国际贸易促进会的跪坐侍女佣复制品是两尊陶俑,屈膝跪坐,姿态端庄,娴静优美,被称为“中国最初的微笑”。贵州龙化石又称胡氏贵州龙,是中科院院士胡承志在贵州发现的,是国家一级文物一级保护品种。 西藏自治区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捐赠的藏教转经筒,跟我们在西藏旅游看到的很像。墙上的苏绣“羊卓雍错”,我原来以为是江苏馆的,没想到居然也是西藏捐赠的,题材当然是西藏的美景。苏绣针脚那是真细腻,隔着玻璃,我还以为是一幅画呢。 天津市组委办捐赠的九龙宝鼎取材于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叠层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地质瑰宝”。青海商务厅的“三江源水献世博”水坛,其中的水取自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 景德镇华弘陶瓷企业有限公司的仿乾隆青花缠枝莲寿桃纹象耳扁瓶和宣德青花鹦鹉寿桃盘复制品,都是青花瓷,中国瓷都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瓷品。 河北组委办的长城砖,看起来真的像是取自长城。西藏世博办的铺首门环是一件手工艺制品,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还有一件衡水内画壶,壶身烧制的是一幅山水画。 河南馆也捐赠了几件郑商瓷,别致的造型,浓丽的色泽,精致的烧制工艺,原来郑商瓷也这么出色。 湖南馆也捐赠了一件瓷器菊花夔纹瓶以黑瓷为底,覆白色菊花,造型别致。浙江馆捐赠了辑里湖丝,这蚕丝细腻洁白。 海南馆黄花梨雕“田园趣事”造型和题材真的挺有趣,小动物们的形态生动形象。宁夏馆的鎏金银壶复制品造型奇特,壶柄上居然有一个小小的人头雕塑,壶身上更是雕塑着凸起的人群像。春满人间是一件白瓷作品,用的是飞天的形象,瓷色洁白细腻,造形灵动飘逸。 “红梅迎春宫扇”取材于大别山含红宝石的黑云母二长片麻岩。根据天然的纹路雕刻而成的红梅,刚强中略显妩媚。细腻雕琢的枝桠向上延伸,呈现出蓬勃向上之势。 香港馆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复制品,以坐落于紫荆广场的紫荆花为设计蓝本。不能说相似,科就是一模一样,只是缩小了比例。此外,香港馆还捐赠了参展的纪念邮册和纪念行李牌,粉嫩嫩的颜色看着也挺可爱。 澳门也发行了参展上海世博会的纪念邮票,台湾馆捐赠了台北101大楼水晶摆件、天灯拼图徽章套装、花布对杯等。 橱窗里还有中国馆的缩小模型和中国红的颜色对比,中国馆现在还在,改成了中华艺术宫,不定期会举行展览,主要是艺术展,规模很大,可惜上次去的时候只有其中一层布展。 往前走就走进了“中国馆”,这个展厅居然建成了缩小版的中国馆,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两边的展柜里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类徽章,因为参展的国家和地区堪称空前,所以徽章的数量也不是一般的多。 让人震撼的是《缤纷世博》的大型多媒体,由四个影片循环播放,结合世博记忆的实物展品,展示2010上海世博会184天的成功、精彩和难忘的画面。 影片总时长5分29秒,《难忘的瞬间》时长5分29秒,《清明上河图》时长3分53秒,《万国风采》时长3分26秒。上次在中华艺术宫没看成清明上河图,这次来世博会博物馆看到了影像。 多媒体屏幕前方,是长长的展台,里面也陈展着相关的纪念品,有海宝铃铛、水晶镇纸等。《万国风采耀浦江——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景画卷》长21米,宽0.47米,由上海市文广局组织上海中国画院著名画师、中青年艺术家和部分高校在读研究生共17人,历时整整两个月创作而成,定格繁华热闹的世博会瞬间。 展厅里有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城市足迹馆、城市未来馆五个主题馆的介绍,前三个馆分布在B区,当时我们还打卡了好几个B区的馆,但都忙着认国家了,没走进这些主题馆,可惜。 B区最出彩的建筑还数世博轴,全长1000米,宽110米,从园区主入口至黄浦江边的庆典广场,是园区最大的单体建筑,分地上两层、地下两层,是园区主轴线,连接中国国家馆、浦东主题馆群、世博中心和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也位于B片区,上次去浦东的时候适逢举行高峰论坛,交通有点拥堵。 世博文化中心也在B片区,造型是飞碟的形状,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夜景尤其的漂亮。 走出7展厅,走廊上有中国馆《童心畅想》组画,看来当时的中国馆就陈展了这些画作呢。看到孩子们的画,我们有些惭愧,要论起画画,我们还不如这些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