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亲也。 《周礼》就说:
大国就是大邦。大邦的天子让小国的诸侯亲附,就是《诗经》里说的“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比”这个卦名来自于卦象。《比》的上卦坎为水,下卦坤为地。水性润下,择下而流;大地居下,百川归之,如同大邦天子濡弱谦下,使得万国来朝,故曰“比”。 《大象》对于《比》卦的解释可以说非常准确。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明明白白点出一个“亲”字。 事实上,王者建万国、亲诸侯,正是丹法里面常用的譬喻。 正如《师》卦最后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字面意思是王者之师平定天下之后,建万国、封诸侯,实际上譬喻的是心定身安,神完气足。 紧接着《师》卦的《比》卦也是一样,是通过大邦王者亲小国诸侯,来譬喻丹法中精心凝神,可以使得全身康泰。《比》的上卦坎为心,下卦坤为顺,心顺而下,如同天子“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这个譬喻可谓绝妙之至。 大国亲比小国的关键,正在于一个“下”字。“下”也是丹法中修心的关键。《道德经》就说“大邦者下流”,同样也是以“大国比小国”为丹法修炼的譬喻。
《比》卦的卦爻辞,就是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用王者“大邦者下流”的全过程,精彩地阐述了修心功夫的六个层次。 《比》卦彖辞曰: 原噬,元;永贞,吉,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这是《比》卦的总纲。“原噬”,就是原谅童蒙(尨)的第一次噬咬,呼应《蒙》卦里的“初噬告”。童蒙(尨)第一次咬人,是出于蒙昧无知,需要的是耐心的告教和原谅,而不是严厉的惩罚,故曰“原噬”。这里是再次将蒙昧的人心譬喻为无知咬人的童尨,强调教化心性的第一原则是“原”,原谅和宽恕。 “元”,仁也。仁者爱人,所以“元”字本身就有亲民仁爱之意,正好呼应了卦名“比”字的含义,同时点明了这“原噬”的原因。 “永贞”一词,在本卦中三次出现,“贞”字皆是守静入定之意。《道德经》云:“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致虚守静,当然“吉,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字面意思是说王者仁和,天下归心,连原本不臣服的方国(不宁方,也叫不廷方)也纷纷前来归顺亲附,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不服教化来得落后的,必然免不了大祸临头。实际上譬喻的就是以心为身之主,身安则心宁,身不安则有凶。 本句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比”字,其实已经暗含“比”字。 《周礼》就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