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周易.比》卦爻辞中的上古金丹大道详解

 抱雪斋读易笔记 2024-10-01 发布于上海

《比》,亲也。

《周礼》就说:

形方氏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註】比,犹亲也。

大国就是大邦。大邦的天子让小国的诸侯亲附,就是《诗经》里说的“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比”这个卦名来自于卦象。《比》的上卦坎为水,下卦坤为地。水性润下,择下而流;大地居下,百川归之,如同大邦天子濡弱谦下,使得万国来朝,故曰“比”。

《大象》对于《比》卦的解释可以说非常准确。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明明白白点出一个“亲”字。

事实上,王者建万国、亲诸侯,正是丹法里面常用的譬喻。

正如《师》卦最后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字面意思是王者之师平定天下之后,建万国、封诸侯,实际上譬喻的是心定身安,神完气足。

紧接着《师》卦的《比》卦也是一样,是通过大邦王者亲小国诸侯,来譬喻丹法中精心凝神,可以使得全身康泰。《比》的上卦坎为心,下卦坤为顺,心顺而下,如同天子“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这个譬喻可谓绝妙之至。

大国亲比小国的关键,正在于一个“下”字。“下”也是丹法中修心的关键。《道德经》就说“大邦者下流”,同样也是以“大国比小国”为丹法修炼的譬喻。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比》卦的卦爻辞,就是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用王者“大邦者下流”的全过程,精彩地阐述了修心功夫的六个层次。

《比》卦彖辞曰:

原噬,元;永贞,吉,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这是《比》卦的总纲。“原噬”,就是原谅童蒙(尨)的第一次噬咬,呼应《蒙》卦里的“初噬告”。童蒙(尨)第一次咬人,是出于蒙昧无知,需要的是耐心的告教和原谅,而不是严厉的惩罚,故曰“原噬”。这里是再次将蒙昧的人心譬喻为无知咬人的童尨,强调教化心性的第一原则是“原”,原谅和宽恕。

“元”,仁也。仁者爱人,所以“元”字本身就有亲民仁爱之意,正好呼应了卦名“比”字的含义,同时点明了这“原噬”的原因。

“永贞”一词,在本卦中三次出现,“贞”字皆是守静入定之意。《道德经》云:“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致虚守静,当然“吉,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字面意思是说王者仁和,天下归心,连原本不臣服的方国(不宁方,也叫不廷方)也纷纷前来归顺亲附,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不服教化来得落后的,必然免不了大祸临头。实际上譬喻的就是以心为身之主,身安则心宁,身不安则有凶。

本句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比”字,其实已经暗含“比”字。

《周礼》就说:

若大师,则掌其戒令,莅大卜,帅执事莅衅主及军器。及致,建大常,比军众,诛后至者。
所谓“建大常”,就是把代表王者的大常之旗竖立起来。《坤》卦六五曰“黄常”,正是黄帝的大常。
比军众”,就是王者召来各方诸侯之师。大禹曾经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正是“比军众”之意,也是“建万国,亲诸侯”之意。
“诛后至者”,不仅点名了“后夫凶”的原因,还可与大禹诛杀后至的防风氏的史实相印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