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假期第四天,上海街头最魔幻一幕冲上热搜:280块,钱花了,被嘲了,松弛了吗?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4-10-05

文丨青铜

来源丨益美传媒


1

2024国庆节,国内各大景点再次开启“人从众”模式。

时隔几年,那种熟悉的感觉终于回来了。
          
说起来也是有些感慨。
          
这几天,脆皮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也算是一种吐槽。
          
那就是:
          
在中国追求小众大概率是一件很大众的事情。
          
一个隐世秘境,收藏了很久。
          
好不容易等到长假,一番跋山涉水,结果发现里面全是人。
          
是啊。   
          
连珠峰上都能“大堵车”,哪还有人去不了的地方?
          
图片
          
终于装扮好自己,冲锋衣、登山杖、登山鞋、户外墨镜、背包……
          
赶到心心念念的山上一看,所有人打扮得都差不多。
          
就连拍出来的“自由感”、“松弛感”视频都是一样的。
          
真的自由、松弛?
          
还是表演自由、松弛?
              
图片
          
这就不得不说说被全网嘲讽一年之久的“上海无声dancing”。
          
被很多人称作“表演松弛”的名场面。
                   

2

松弛表演,表演松弛

          
简单介绍一下“上海无声dancing”。
          
没有吐槽、嘲讽。
          
在我看来,这仅是一个典型案例。
          
去上海外滩源闲逛,或许你会碰巧遇到一群戴着耳机、边走边跳舞的人。   
          
队伍的最前方,会有一个人领舞,紧跟其后的大多是年轻人。
          
据说这是“city walk”的一种形式,可以理解为行走的广场舞。
          
大家看起来沉浸其中,享受音乐和舞蹈,学着松弛,不在意他人眼光。
          
只是由于大家都带着耳机,所以从第三视角看他们的舞姿会有些诡异。
          
这也让这个活动变成了群嘲对象。
          
当然,舞姿不重要。
          
重点是松弛感。
          
280块一位。
          
买到赚到。
          
对于紧绷的超一线城市,松弛感是量贩的。
              
图片
          
这种形式的街头活动兴起于国外,在很多大城市也能看到类似的场景。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潮流无缝接轨也正常。
          
但是。
          
松弛能学会吗?
          
这也是“无声dancing”被吐槽的根源。
              
图片
          
看看网友们怎么说的吧:
          
“好紧绷的松弛感。”
          
“感觉比上班还累,太紧张了。”
          
“感觉他们都好紧张,生怕跟错了掉队……”
          
“为了跟上这松弛感,把自己紧张死了。”
          
“领舞的是freestyle,跟在后面的像是广播体操。”
          
“有一种急切地想过上国外生活,但是又带点自卑的假松弛感。”
              
图片
          
忘了从什么开始,魔都多了一个“松弛”的标签。
          
有人说,来到上海,终于松弛了。
          
但我认为,真正的松弛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而不是上海给你的。

脆皮这么讲,真的不带半点嘲讽。
          
相反,我认为追求自由、松弛是好事。
          
重点是,追求之前要有能力分辨清楚。
          
一位网友说:
          
“为啥非得在大街上跳舞才是松弛?
              
我觉得我穿大T、大短裤、踩着人字拖傍晚去逛超市,回来拎个西瓜的时候最松弛,因为我真的爱吃西瓜。”
          
重点就在于“我真的喜欢吃西瓜”这句话上。
          
如今,在各种场合刷屏的所谓的自由感、松弛感更像是一层华丽的包装。
          
它好看,但未必是你真正爱吃的。
          
真正的松弛未必是体现行头和行为上。
          
而是由内及外,体现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
          
有人是松弛的表演。
          
有人是在表演松弛。
          
奇怪的是,两者都能让人一眼辨识出来。
          

3

“松弛感”,伪命题    

          
前两天看了段特别讽刺的脱口秀,我觉得放在这里特别应景。
          
演员豆豆打假“自律博主”道:
          
“他视频的第一个镜头,就是5点30分把手从被子里伸出来摁闹铃。
          
也就是说,他至少在5点20分就开始架机器了。
          
架好机器,回到床上那段时间,他是在表演睡眠。
          
为什么会有人试图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自律呢?
          
你会被激励到吗?
          
我也想跟他一样每天5点20分我就起床,起来喝喝咖啡,喝喝养生茶。
          
我在想如果你多睡一会儿,都不需要喝咖啡、喝养生茶续命。
          
多睡一会儿吧!”
              
图片
          
“然后他开始做早饭,土司牛油果,不吃牛油果你都不自律!
          
然后他开始打扫卫生,开始换洗床单,他明明昨天才换的床单啊!
          
然后撸他的猫,玩他的狗,用那种不用弯腰的吸尘器吸本就一尘不染的地面……
          
做完这么多事情,他又饿了,给自己做了一份奶油培根意面。
          
吃完以后晒了晒太阳,他就睡了。
          
你不能睡醒再干这些事情吗?
              
……
          
他好松弛啊!
          
他的松弛让人觉得焦虑。”
          
图片
          
为何引用这一段?
          
当松弛感被包装成商品,它也就变了质,变成了焦虑。
          
为何“无声dancing”看起来那么别扭?
          
因为这一行为的本质就是,部分人在焦虑自己不够自由、不够松弛。
          
所以他们的行为才会看起来那么刻板。
              
这也是由内及外的。
          
身处如此时尚的大都市,我怎么能那么紧绷呢?
          
我要打卡。
          
我要穿搭。
          
我要与众不同。
          
我要像某某某一样。
          
我要这样那样的紧跟流行文化……
          
可是,这不矛盾吗?
          
这是一个在逻辑层面都讲不通的命题不是吗?
          
松弛感的成立前提就是它无法被刻意打造。
          
一旦人为干预,那就容易成为跟风。
              
潮流一波接一波,此类贩卖永远有市场。
          
因为人的焦虑永远存在。
          
永远会有人被各种指标裹挟。
          
          

4

生活理念,掌控感

          
想起一句糙话——
          
“富人的松弛感源于有钱,穷人的松弛感源于都得死。”
          
话糙理不糙。
          
再仔细想想,这都是对“掌控感”的解读。
          
中国人常说“做人要有主心骨”。
          
如何理解这三个字?
              
在我看来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理念。
          
我们每个人都会被所谓的潮流影响。
          
不可避免。
          
但终归还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然后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去解答每一个迎面而来的人生难题。
          
做什么样的事,成为什么样的人,别人教不会我们。

表演出来的自由和松弛的尽头只能是无尽的空虚。
          
有人会觉得自己不够特别,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中国14亿人。
          
现实层面,与众不同或许真的不存在。
          
就像站在人山人海的景区里,挫败感油然而生。
          
但是。   
          
当我们有了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每个人都可以是世界的中心。
          
我们每一天的经历,从经历中得到的感悟,是独一份的。
          
最后我想说:
          
其实,这一个小现象升级到被全网嘲讽也没必要。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
          
不要做小众事,当大众人。

而是要学着做大众事,当小众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