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这么拍# 景深合成 中画幅⻛光摄影 的必备技能
拍摄时的光圈选择,一般会控制在这支镜头的最佳光圈,比如说哈苏XCD20-35E的最佳光圈在F8-11之间。 假设我们用F11来拍摄,对焦在前景的岩石上,你会发现不远处的瀑布就已经虚化了: 当我们把对焦点在移动到瀑布上时,前景又虚化了。 使用景深合成的方式拍摄这一系列的照片,虽然清晰的范围每张照片都不一样,都只涵盖了一部分,但是它是一点一点向远处延伸的。 然后在后期合成的时候,通过软件的计算能力,把每张照片的清晰部分给挑出来进行合成,从而获得从最近到最远都清晰的这种「全景深」的效果。 原理就是这样,接下来我们来看操作部分。
我们把哈苏相机里的景深包围功能打开,按下菜单按钮,选择【驱动模式】按钮,选择【景深包围】 打开子菜单进行设置:
然后把对焦点设定在最近的对焦位,相机会自动的一张、一张的去调整对焦点来完成拍摄。这个对焦点的切换是完全自动的,你不用操心。 比如我们先对在近处的岩石上对焦,相机拍完第一张之后自动的会把对焦点向远处移动一些进行第二张拍摄,结束之后再移到更远处一些,拍第三张...... 当相机的对焦点涵盖到无穷远的时候,它拍完最后一张就自动结束了。 如果你设定的张数比到达无穷远的张数要大,它也会自动结束,不会多拍。也就是说你设定了6张,实际上拍4张就到无穷远了,那相机就会停止拍摄。 拍完之后,我们就获得了一系列景深不同、但连续间隔拍摄的照片。接下来就是进入后期操作部分。
后期操作 我们在修图软件里面打开这一系列的照片进行修图和调色。完成之后,全部加载到ps当中去,将它们作为一个图层在文件里打开。 如果你使用的是Phocus进行修图,修完之后,导出一个Tiff文件,然后在Photoshop里这些Tiff文件在同一个文件里作为图层打开。 在做景深合成时,我更喜欢用lightroom来进行批量修图,然后选中这几张图,单击右键,一次性导入到Photoshop里。 具体操作是:选择“在应用程序中编辑”——“在photoshop中作为图层打开”。 选中最上或最下的图层,按住shift键点击另一端的图层即可选中所有图层。
在“编辑”菜单里先选择“自动对⻬图层”,投影方式选择自动即可。 这可以解决因为移动对焦点所带来的呼吸效应,也就是说画面有大有小这种问题。对⻬之后边缘可能会有白边,这个没关系,我们后面会裁掉。 然后再到“编辑”菜单里选择“自动混合图层”,混合方法选择“堆叠图像”,勾选上“无缝色调和颜色”。 然后点确定来混合图形,就生成了一张从最近到最远都是清晰的照片,之后把白边裁掉就可以了。 最后保存,照片会自动返回Lightroom生成一个Tiff文件。我们可以放大看一下细节,最近处的岩石,中景的瀑布,远景的山都是清晰的。 ![]() ![]() 和单张拍摄的照片来做对比,焦点在瀑布上,单张照片近处的岩石是虚化的,远处的远山也不是最清晰。 左边为单张照片,右边为景深合成 左边为单张照片,右边为景深合成 而合成完的效果是由最近到最远都是清晰的,并且还是使用了这支镜头的最佳光圈拍摄,画质是最好的状态。 这就是景深合成的全部操作,非常的简单,对不对? 赶紧学起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