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都|突然就要去京都了,我选了这三处CityWalk,凭什么?

 感慨往事如烟 2024-10-06
马上要去京都了,与六年前的东京旅行相比,这次的关西旅行相当散装。我们一行总共4位小伙伴,不但每个人的到达和离开时间不同,连唯一一个时间与我相同的小伙伴,也要因为“神户和牛”而跟我分开旅行。
所以我们的散装国庆日本团,说到底根本就是个人独行。我不想再像东京那样一点攻略不做就原地出发,把买了好多年的《知日》京都特辑翻了个遍,又把某人买给我的《京都咖啡店的历史与味道》快速翻完,这才给自己的京都之行匆匆定下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一天,分别是:清水寺、龙安寺、三千院。
以下文字和图片,都是根据网上资料整理的行前攻略,肯定会有错误与疏漏,待我从京都回来后再修订吧。

 录

01 为何选择这三处

  01-1 三年坂的故事

  01-2 前任的枯山水

  01-3 竹下有清音

02 金阁寺、龙安寺、晴明神社和西阵织

  02-1 金阁寺

  02-2 龙安寺

  02-3 晴明神社

  02-4 西阵织会馆

03 跋山涉水三千院

04 日暮里的伏见稻荷大社

05 三年坂:京都最大游客区City Walk

  05-1 清水寺

  05-2 三年坂

  05-3 法观寺八坂塔

  05-4 石塀小路(禁止拍照)

  05-5 宁宁之道和高台寺

  05-6 八坂神社

  05-7 祇园和花见小路

06 京都老房子里的蓝瓶咖啡

01
为何选择这三处
Why I chose these 3 places for city walk in Kyoto
京都那么大,历史古迹那么多,凭什么只选清水寺、龙安寺和三千院?当然是因为“刻板印象”啊。这三处,正好分别对应了我对京都的三重印象:三年坂、枯山水和苔园。

· 三年坂的故事 ·

大流行刚开始的那一年,生活和工作还得继续,每天跟一群程序员照旧做开发,他们的电脑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宽敞的大厅里。每天中午休息时,我在想,以后的日子是不是就这样了,从此就要跟出国旅行说再见?想着想着,午休的程序员们的电脑屏幕上,开始浮现出同一张令我印象深刻的画面:
一条蜿蜒在山坡上的古朴街道,两边都是商店,顺着窄窄的街道往下,不远处的五重塔站立在此起彼伏的屋顶后面,毫无保留的吸引住我的全部目光。
尽管从没去过京都,但凭借我对LP日本的了熟于心,这场景一眼就认出是京都。果不其然,当我开始整理京都攻略时,我发现,当年夏天的每个中午,那一张重复在一百多台电脑屏幕上令人记忆深刻的画面,就是京都三年坂和八坂塔。

▼ 三年坂和八坂塔图片

· 前任的枯山水 ·

说起来不怕笑话,当年我也曾经“爱得死去活来过。
跟前任分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溺在过去的回忆里走不出来,前任偶尔也会发一发朋友圈,我就默默的关注又去了哪里,又结交了什么新的人。有一天,前任去了京都,坐在龙安寺的枯山水前,文绉绉的发了一条关于龙安寺枯山水的朋友圈。从此以后,枯山水就成了我日本之行一定要去打卡的项目。
枯山水是用细砂石铺地,用耙整理出一道道整齐有致的纹路,象征着水与波纹,围绕着点缀其中的石头,能帮助人进入“绝对静止”的冥想世界。枯山水的最著名代表,就是京都龙安寺的“石庭”。前任当然就是坐在石庭里拍的照片,但时过境迁,我的内心早已毫无波澜,但假如坐到了当年一模一样的位置,一模一样的角度,我大概还是不能免俗的来一条朋友圈:
“我坐这里,你坐过吗?偶尔看着,同一片落霞……”

▼ 龙安寺图片

· 竹下有清音 ·

从小我就喜欢那些生长在山涧、崖边阴暗之处的苔藓,就像我的命运,尽管卑微,但浑身释放着生命的颜色,哪怕无人在意,也要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肆意生长。当年曾经有位靠苔藓盆景出名的“植觉先生”,我捐助过他的众筹项目,也因此收到了他的苔藓盆景,在家里养了好多年,可终究没能逃过我“植物杀手”的宿命。假如有一整个园林,里面全都是各种各样的苔藓,那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在日本,有很多以苔藓为园景的寺院,但当我搜索京都和苔藓的时候,最多被推荐的,就是位于京都以北:大原地区的三千院,三千院以盛夏的紫阳花闻名,也因为“聚碧园”和“有清园”这两处苔藓庭院而出名,其中有清园的名字,体现的正是我国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笔下,“山水有清音”的意境。

图片

当然,京都还有更出名的苔寺,便是京都的西芳寺,圣德太子出家的寺庙,预约一票难求,得提前一个月网上预约,入内之后禁止拍摄,尽管我内心十分向往,但网上预约就已经打消了我想去的念头,更不能拍照,岂不是要了我“一生悬命都要拍照”的命?
西芳寺就留给以后,毕竟于我而言,京都绝不可能只去一次。

02
金阁寺、龙安寺、晴明神社和西阵织
Kinkaku-ji, Ryoan-ji, Serumi Shrine and Nishijin weaving

抵达京都的第一天时间已经是下午,由于这个时间已经不适合去三年坂(原因后面讲),所以决定去龙安寺附近看看。在龙安寺附近我最想去的地方有几处:金阁寺(鹿苑寺)、龙安寺、北野天满宫、晴明神社。

· 金阁寺 ·

从小就知道金阁寺,跟那一套打开我环游世界梦想的“安塞尔·亚当斯”摄影精选挂历一样,我家也曾收到过一套日本风景的挂历,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金阁寺令我记忆深刻。多年以后,才知道小时候爱看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一休小和尚就是在金阁寺出家。当然,更后来知道了三岛由纪夫,也知道了他的那篇名著《金阁寺》及其背后的故事。从此,这座寺庙就进入了我的必访清单。
▼ 金阁寺雪景图片
三岛由纪夫发表于1956年的《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火烧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自述,纵火的犯罪动机是出于对金阁寺的美的反感。而在三岛由纪夫的笔下,纵火的动机变成了对美的嫉妒,当时正值战争期间,纵火犯常常幻想金阁寺毁于战火下的画面,由此想到心中绝对之美的化身也将因此变得虚幻和悲剧,从而更加灿烂辉煌,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在战火中与金阁寺同归于尽的壮美”成为泡影,在绝望之余,主人翁毅然决然纵火烧毁了金阁寺。
《金阁寺》的文字完全是理性、坚硬和致密的,这与以感性、柔软和以氛围取胜的绝大部分日本文学作品截然不同,一经发表便大受好评,获得了第八届读卖文学奖。当时的美国《纽约时报》文学副刊将《金阁寺》与莫拉维亚及波伏瓦的作品同时刊登出来,并列入了推荐图书。
▼ 三岛由纪夫,《蔷薇刑》图片▼ 金阁寺图片
金阁寺开放时间:每日9:00 - 17:00
门票:成人(高中生及以上)500円,小学和初中生300円

· 龙安寺 ·

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于宝德二年(公元1450年)创建的禅宗古寺。龙安寺最初是为贵族“德大寺”家族的主人所建造的别墅,1450 年,龙安寺被转交给幕府的管领细川胜元,细川胜元邀请禅师“义天玄承”将此改造成为了一座禅寺。据说是室町时代末期(约 1500 年)所建造的,由备受尊崇的禅师“特芳禅杰”打造。
寺庙中举世闻名的枯山水庭园“石庭”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枯山水庭园的起源和设计者均已无法考证。在大约250平米的庭院里,用白色的沙子与15块大小各异的石头组成了这幅枯山水庭院的画卷。细沙被扫出了波纹一样细密的纹样,象征着水或者别的物体。有人说庭院中的石头像海上的小岛,也有人说石头像是猛虎与幼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无需追究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因人而异,这就是石庭枯山水园景的迷人之处。
▼ 龙安寺图片▼ 龙安寺方丈庭园图片
从京福北野线的龙安寺站步行约 10 分钟可抵达龙安寺,也可以从三条京阪站搭乘 #59 号巴士前往龙安寺前巴士站,站点就在寺庙前方。购买一日和二日通票,可不限次数搭乘京都市内的巴士和地铁。
龙安寺开放时间:3月-11月,每日8:00 - 17:00,12月-次年2月,每日8:30 - 16:30
门票:成人600円,高中生500円,小学和初中生300円
从稻荷神社前往龙安寺,须搭乘“奈良线”两站,转“山阴本线”快速车两站,然后转搭公交至“龙安寺前”站,如下:

▼ 从稻荷神社前往龙安寺图片图片

从龙安寺前往金阁寺,由于相距仅有1.4km的距离,步行只需大约20分钟,因此可步行前往,如图:

▼ 从龙安寺步行前往金阁寺(鹿苑寺)图片

· 北野天满宫 ·

北野天满宫是京都市内拥有超过1000年历史的神社,是为了祭奠平安时代(公元794 - 1185年)中期的杰出学者与政治家菅原道真而设立,同时也为了祈祷国泰民安,由时任天皇建设于公元947年,从此,自皇室贵族到武士平民皆对其信奉至今。第一次知道菅原道真的名字,来源于“高桥留美子”笔下的《福星小子》,友引高校以纪念学问之神菅原道真而举办的校园祭上,一幕幕搞笑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 北野天满宫图片
菅原道真是日本的学问之神,是学生们最爱祭拜的神灵,祈求学问之神能保佑自己考试顺利。菅原道真的忌日是2月25日,每年这个时候北野天满宫会举办“梅花祭”,举办梅花祭时,也会举办与丰臣秀吉相关的茶道会:野点大茶汤(户外茶会),北野天满宫附近的京都五花街之一“上七轩”的艺伎和舞伎会来这里为参与者奉茶,再搭配甜点一起享用,此时梅苑也会开放,可以入内欣赏50个品种约1500多株的梅树。
北野天满宫不但是全国有名的赏梅之地,也是著名的赏枫之地,每年到了红叶季,350株枫树竞相染红,访客可进入红叶苑欣赏美不胜收的景致。

图片

北野天满宫开放时间:每日7:00 - 17:00,正殿祈祷9:00 - 16:00,宝物殿、梅苑、红叶苑等场所开放时间详见当季公告
门票:免费,但参观宝物殿,参加梅花祭等活动另有费用。
从金阁寺前往北野天满宫,相距仅1.1km,步行约需要14分钟,可步行前往,如图:

图片

· 晴明神社 ·

如果要问我最熟悉的日本名人,阴阳师晴明必须是第一位,以他的故事改编的手游曾经占据了我三年多的业余碎片时间,当然也花了我不少钱……
推崇安倍晴明丰功伟绩的“一条天皇”的公元1007年下令创建了晴明神社,创建神社的目的是为了抚慰天地间无主的荒野游魂,因此在晴明的故居上建造起了现在的神社社殿。根据古籍记载,当时建造的晴明神社非常大,但在应仁之乱以后,随着丰臣秀吉建造新都以及多次战火的绵延,导致晴明神社规模被大幅度缩减,与此同时,各种古籍、宝物陆续流失,神社也一度荒废。直到公元1950年(昭和25年),在信徒们的大力支持下,晴明神社才得以顺利恢复。
▼ 晴明神社图片
近年来,随着各种文艺、漫画、电影、游戏等作品将晴明的事迹推广开来,使得晴明神社能够逐渐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众们前来参拜,在公元2003年(平成15年)时,晴明神社举办了“千年祭”以庆祝神社满千年。
安倍晴明(公元920-1005)是孝元天皇的皇子:大彦命的后裔,从小就在各个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能,特别在天文历学等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并且据传身怀自由操纵灵能的术法。晴明从朱雀帝开始,自村上、冷泉、円融、花山、一条等,共计侍奉过六代天皇。在辅佐村上帝期间,晴明远渡唐朝,在城刑山接受伯道仙人真传,回国后,以此确立了日本独有的阴阳道。如今日本人日常生活所遵循的各种基准,例如每年的传统节日、活动、历法、占卜等等,都是在那个时候被确立起来的。宽弘2年(公元1005年)9月26日,时任一条天皇朝臣的晴明与世长辞,享年85岁。晴明逝后被供奉为晴明御灵神,作为日本阴阳道的始祖受到世人尊敬。
▼ 安倍晴明图片
晴明神社的社纹是以“晴明桔梗”为主体的桔梗纹样,在晴明神社内有一处种满桔梗的桔梗苑,共有2000余株桔梗,在每年六月中旬至初秋的这段时间,宝石蓝与白色的小花在神社内竞相开放,在此期间造访晴明神社,还可以获得期间限定的“桔梗御守”。
开放时间:每日9:00 - 18:00
门票:免费
从JR京都站搭乘9号巴士在“一条归桥・晴明神社前”站下车,步行约2分钟;从阪急地铁乌丸站、地下铁四条站搭乘12号巴士在“一条戻桥・晴明神社前”站下车,步行约2分钟;从京阪地铁三条站搭乘12号、59号巴士在“堀川今出川”站下车,步行约2分钟。从地下铁“今出川”站步行约需12分钟。
从北野天满宫前往晴明神社,相距约1.7km,步行约需要22分钟,可步行前往,如图:

图片

· 西阵织会馆 ·

西阵织是以在京都(西阵)所生产的预先染色的织物的总称,1976年被指定为国家传统工艺品,西阵的织屋是伴随着平安朝以后,随着连锦流传下来的技术,以品种多、产量少为特征,是当之无愧的京都必买伴手礼第一名。
西阵织所织的布料,不仅用于制作和服,也可以用于各种礼服(例如西装领带)、配饰、配件以及各种日常所用的包包,也可以用于制作桌布、社旗、校旗、国旗等。
位于晴明神社旁边的西阵织会馆,每天除了举行华美的“和服秀”以外,还另设有介绍西阵织及历史的常设展,此外,还可以预约介绍传统技法的织造演示,以及预约短时间的织造操作体验等项目(30分钟至3小时)。
▼ 西阵织图片

03
跋山涉水三千院
Cross mountains and seas to Sanzen-in temple

尽管车马劳顿,但这所京都最重要的寺庙绝对值得专程前来。三千院是位于京都以北“大原”地区的一座古老木制寺庙,被数棵高大的雪松所掩映,是京都重要的文化财产古刹,静谧的氛围足以让每一位造访者忘记时间。春夏秋冬,每个时节都会有不同的景致,从踏入御殿门的那一刻起,时间的流动仿佛突然就缓慢了。三千院是天台宗的五门遗址之一,起源于大约1200年前、传教大师“最澄”在比叡山的大山梨树下所建造的草庵,此后经过多次迁移和更名,从明治4年(公元1871年)起使用“三千院”这个名字,并搬迁到了今天的大原地区。
▼ 三千院大门图片▼ 雪松掩映下的往生极乐院图片
三千院内的“往生极乐院”,曾经是大原之地的“阿弥陀堂”,在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公元12世纪)搬迁至现在三千院所在地,并成为三千院的附属庭园。往生极乐院的设计非常素雅,院内端坐着国宝:阿弥陀三尊像,即从极乐净土迎来的阿弥陀如来、坐姿呈大和坐(跪坐姿势)的观世音菩萨和势至菩萨。中间的阿弥陀如来佛高1.9米,比佛堂还要高,因此佛堂的顶棚呈船底型向上突出。
除了往生极乐院以外,从客殿可眺望到寺内的两处池泉式观赏庭院:聚碧园、有清园,也十分有名,这两座庭园都被指定为京都市的名胜,池塘和苔藓、绿植形成了鲜明对比,别致优美。此外,在有清园的弁天池旁,伫立着长满青苔的地藏菩萨,这些可爱的地藏菩萨石雕,是由雕刻家杉村孝亲手制作。苔园中的地藏菩萨,将成为我本次三千院之旅的主要拍摄对象。

图片图片图片

开放时间:每天9:00 - 16:30
门票:成人700円,高中生400円,如果团队人数超过30人,门票价格在此基础上每人减100円。小学和初中生150円。
从伏见稻荷大社赶早去位于大原的三千院,不亚于一场短途异地旅行,光是坐电车都要花费1个小时的时间,如图:

图片图片

04
日暮下的伏见稻荷大社
Fushimi-Inari Shrineo in the sunset

根据小红书的经验,稻荷神社只要坚持走到半山腰,游客就会少很多,随时可以出片,尤其傍晚时分的稻荷神社更适合拍照。从三千院回来的当天,只要赶在天黑前回到伏见稻荷大社,应该还有机会可以上山走走,去拍一拍夕阳下的千本鸟居。

▼ 伏见稻荷大社图片图片▼ 伏见稻荷大社参观线路图图片

伏见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全国大约30,000所稻荷神社的总本社。稻荷神是“掌管衣食住的根基,庇佑所有人生活富饶快乐的神明”,作为保佑五谷丰登、商业兴盛、家庭安全、诸愿望皆得实现之神的神灵,在日本各地受到男女老幼的喜爱。伏见稻荷大社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御馔津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自古以来就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御守是狐狸,狐狸口中衔着的宝物分别有:
稻穗 - 来自五谷丰稔(农作丰收)之神
- 象征伏见稻荷大社的灵德(德高望重深不可测)
钥匙 - 象征想要掌握灵德的愿望
卷轴 - 象征智慧
▼ 伏见稻荷大社神社里的狐狸雕塑(图源见水印,侵删)图片▼ 网易《阴阳师》手游同人作品:御馔津图片
根据源自江户时代的习俗,来此许愿的人会捐款在神社境内竖起一座亮橙色的鸟居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伏见稻荷大社内数量惊人的大小鸟居,使得此地以“千本鸟居”闻名于世。捐款竖立鸟居的单位从个人到公司,乃至于各地的商会组织都有,目前现存的最早鸟居,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治年间(1868.10.23 - 1912.7.30)
通往稻荷山的道路上矗立着似乎无穷无尽的亮橙色鸟居,令人叹为观止,虽然名叫“千本”,但实际数量有10,000座之多。除此之外,作为稻荷神的使者,狐狸的雕像也遍布了神社各处,甚至连神社的绘马也被设计成了可爱的狐狸形象,你可以在绘马上任意创作,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狐狸绘马。
开放时间:24小时全年无休
门票:免费

▼ 伏见稻荷大社狐狸绘马图片▼ 千本鸟居图片图片

05
三年坂:京都最大游客区City Walk
City walk in Ninen-zaka, Kyoto

三年坂一带是京都游客区之中的游客区,堪比重庆永远人头攒动的洪崖洞 磁器口。但我偏偏又想拍出当年那一百多台电脑屏幕上展现的空无一人的三年坂的画面,所以,如果想要拍无人的照片,根据小红书经验,必须赶在早上七点左右到达。于是,在抵达京都的第三天,在国庆大假的第三天,我将要起得比鸡早,只为了去三年坂拍一张无人之境的照片。
打卡照片很快,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京都“磁器口”的city walk time,大致线路为:清水寺→三年坂→八坂塔→石塀小路→宁宁之道→高台寺→八坂神社→花见小路→祇园。其实等我打卡完三年坂,这条线路已经被我走了一半……

· 清水寺 ·

图片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建于公元778年(光仁天皇宝龟九年),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由奈良子岛寺僧人贤心(后来改名延镇)所创建。山号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观音。由于多年战乱及灾害损毁,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于1633年重修清水寺。清水寺为栋梁结构式寺院。正殿宽19米,进深16米,大殿前为悬空的“舞台”,由139根高数十米的大圆木支撑。寺院建筑气势宏伟,结构巧妙,没有用一根钉子。寺中六层炬木筑成的木台为日本所罕有。1994年,清水寺以身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之一部分,列名至世界文化遗产中。

图片图片

开放时间:每天6:00 - 18:00,根据活动情况可能关门时间另有不同
门票:成人500円,小学及初中生150円
从京都站搭乘地铁前往九条站,在市营巴士“地铁九条站前(大石桥)”站乘车,到“五条坂”下车后步行前往清水寺。尤其在傍晚,清水寺→京都站区间巴士车内往往很拥挤,从“五条坂”乘坐巴士到“地铁九条站前(大石桥)”站下车后,在“九条站”换乘地铁或者步行前往“京都站”可以避开拥挤的人潮。线路如下:

▼ 从伏见稻荷大社到地铁九条站前(大石桥)图片▼ 从地铁九条站前(大石桥)到五条坂图片

· 三年坂 ·

产宁坂(産寧坂/さんねいざか Sanneizaka)又名三年坂,是一条山坡上的石板路,是通往清水寺的参道。纪念品店、陶器店和餐厅林立两旁。附近有八坂神社、圆山公园、高台寺和法观寺等。根据文化财保护法,产宁坂被列为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图片图片

· 二年坂 ·

建于大同二年的一段石板路,被称为“二年坂”,两旁的屋舍大多建于大正时代。二年坂一路往清水坂方向走,都是上坡,体力不好的话会有些吃力。我乐苦多(Three Umbrellas, Cafe Garakuta)是一间位于二年坂入口的咖啡茶屋,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都源自那如同地标般的三把白色油纸伞,店前竖立的“二年坂”木牌是在告诉游客,你已经来到二年坂了!咖啡店逢周四休息,平时营业时间为11:00–18:00。
▼ 我乐苦多咖啡图片
真正要打卡的咖啡馆,是根据《京都咖啡店的历史与味道》,其中尤其推荐的唯一两家商业连锁咖啡之一:星巴克京都二年坂Yasaka茶屋店。作为全世界唯一的榻榻米星巴克,这里租用了一栋双层木造古民宅
根据京都市2017年制定的《京都市京町家保全及继承条例》,“在1950年《建筑基准法》实施以前建造的木结构建筑,其具有传统的建筑构造,以及产生于城市生活的构思或形态”的建筑,均被称为“京町家”。
星巴克二年坂店租用的这家京町家已有百年历史,是星巴克在日本开设的“区域地标店”之一,跪坐着喝咖啡,很有京都风味呢(这下翻台会很快了吧)。每日营业时间08:00–20:00。

▼ 星巴克京都二年坂Yasaka茶屋店图片

橡子共和国,就是吉卜力位于二年坂的纪念品商店,作为吉卜力的粉丝(我)一定会进店逛逛吉卜力工作室相关的周边商品。除了二年坂店,橡子共和国在清水坂也有分店,位于“お地藏さんの小路”里,转进去除了整排可爱的地藏菩萨,还有龙猫娃娃,可以在此购买各种吉卜力周边,并与龙猫立牌合影。橡子共和国每日营业时间10:30–18:30。

· 法观寺八坂塔 ·

法观寺俗称“八坂之门”(八坂宝塔)是一座46米高的宝塔,每层都设有优美而倾斜的屋顶。据传是圣德太子Shotoku于589年为收纳佛祖舍利而修建的五重塔,法观寺以前被称为八坂寺,山号灵应山,现在的塔是1440年在飞鸟时代的遗址上重修的建筑,开放日只能参观一、二层。文化遗产包括:五重塔、纸本着色八坂塔绘图(重要文化财),太子堂・药师堂(市文化财)

图片

· 石塀小路(禁止拍照)·

作为东山区最古色古香的小巷,石塀小路与宁宁之道交接,地上的石板路,两旁传统木质建筑,极具京都风情。这些木质建筑很多都是高级料亭,熟悉日本政坛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政治家下班后讨论事情的地方多是在高级料亭里,出于对顾客隐私的保护,很多料亭都会明确标示禁止拍照。

图片

· 宁宁之道和高台寺 ·

宁宁之道Neneno Michi(又名宁宁小路)是位于高台寺西侧,到圆山公园之间的一条隐蔽石板小路,因丰臣秀吉的正室夫人宁宁而得名。宁宁夫人晚年居住在这一带,为方便出入高台寺,选择了这段隐蔽的石板路。石板路的两旁是传统木结构建造的住宅与茶屋,保留了日本大正时代古色古香的氛围。

▼ 高台寺图片

高台寺位于东山灵山之麓、八坂法观寺东北,正式名称为高台寿圣禅寺,为丰臣秀吉去世后,其夫人北政所(宁宁,出家后号高台院湖月尼)为其祈祷冥福而于庆长11年(公元1606年)所建造的一座禅宗寺庙。现存的开山堂(原持佛堂)、灵屋、伞亭、时雨亭、表门、观月台等均为国家重点文物。
丰臣秀吉和宁宁夫人被供奉在灵屋,宁宁夫人像(北政所)的下方就是其陵墓所在地。须弥坛(佛座)和佛龛上绘有华丽的莳绘(泥金画)装饰,是桃山时代美术作品的代表,以“高台寺莳绘”广为人知。以开山堂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开来的池塘庭院,据传是小堀远州的作品。高台寺开放时间为:每天09:00–17:00。

· 八坂神社 ·

图片▲ 八坂神社

八坂神社位于京都四条街的尽头,圆山公园内,是祗园信仰在日本全国约2,300 座神社的总神社。该神社的主神是须佐之男神,神社内有平安时代建筑风格的国宝本殿、西大门、石鸟居等,是京都最受敬仰的宗教场所之一,也是重要的神道神社。当地人亲切地将八坂神社称为祇园神社。祇园西侧的红门也许是神社最具标志性也最适合打卡留念的地方,穿过朱红色大门,进入神社内部,里面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拜殿和挂着灯笼的中心舞台。

八坂神社最著名的是每年七月的祇园祭,它是日本三大著名祭典之一(京都的“祇园祭”、大阪的“天神祭”和东京的“神田祭”)。七月的大部分时间里,京都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如果7月17日前往八坂神社参观,将会看到人们把八坂的神像抬出神社、游行穿越城市的盛大场面。
▼ 祇园祭图片图片
祇园祭可追溯到公元 869 年,是日本最盛大的祭典之一。每年一届的祭典,把整个京都市变成了一个大型派对现场。每年七月中旬的两个时段,城市里会展示装饰精巧的花车,人们拉着沉重的花车在街上游行,场面极为热闹。祇园祭会在七月连续举办一个月,主要的游行在7月17日(神幸祭巡行)和7月24日(还幸祭巡行)这两天举办。游行中最大的花车被称为“山矛”(yamaboko),重量高达 12 吨。
· 祇园和花见小路 ·
从京阪电气铁道的“祇园四条站”鸭川开始,沿着四条通一路到东边的“八坂神社”,其南北两侧都是祇园的范围。12世纪时,祇园只是八坂神社前的一条热闹街道,随着参拜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有酒馆、商店、艺伎业等商家,渐渐形成了艺伎、舞伎屋聚集的欢乐场所,而花见小路也成为京都最有名的花街。
四条通南边花见小路到建仁寺范围的“祇园甲部”,是京都五大花街中最大的一条,其余四条分别是:上七轩,先斗町,宫川町,祇园东。祗园是京都的艺伎区,在木制结构的辰巳桥上或花见小路街的高档日本料理店及精品店中,常常看到穿着色彩缤纷的和服女子,她们就是出行的艺伎。艺伎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由于花见小路的游客众多,为避免艺伎被游客干扰,祗园艺场附近的商家已经组成巡守队保护艺伎。

图片

06
京都老房子里的蓝瓶咖啡
Blue bottle coffee in Kyoto old houses

蓝瓶咖啡在京都有三家店,其中两家位于京町家内,一家位于南禅寺附近,一家位于京都六角街。
蓝瓶咖啡京都店,坐落在春赏樱花、秋览红叶的南禅寺西面,距离京都市动物园和南禅寺都很近。在这家店里,古旧的立柱以及房梁都未加修饰地裸露着,风格简约的长桌台径直伸向里面,十分气派。部分土墙里的“竹小舞”也被原封不动的展示出来,后方有宽敞的中庭和镶嵌着大玻璃的开放式咖啡间,可以坐在中庭仰望蓝天。
① 竹小舞是京都的一种传统建筑技法,通常用于制作土墙的墙底,将竹条按一定间距纵横交错编织成网格,再用麻绳捆绑固定,具有耐火、抗震、隔热、调湿、隔音等优点。

▼ 蓝瓶咖啡京都店(南禅寺旁)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蓝瓶咖啡京都六角店,位于京都的百年自行车行“辻森自行车商会”一角。店铺位于京都六角街一个小十字路口,车行从明治后期一直在此地经营,已经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当地社区之家。
为了给超过百年历史的京町家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辻森自行车商会开始寻求共居的合作伙伴。自行车与咖啡文化本来就契合度极高,两家店各占一半,一楼的店铺分别是自行车店和蓝瓶咖啡的点餐台,二楼则设计成为了安静轻松的咖啡空间。
▼ 蓝瓶咖啡京都六角店图片图片
由于以上两家店都不在前述行程的附近,只能找机会再单独去看看了。
图片
归根结底,京都的千年历史,上百座寺庙,无数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仅仅只靠这三天是绝对不够的,哪怕只是打卡《京都咖啡店的历史与味道》里面的43家咖啡馆,就值得我反复前往。

图片

三天的行程计划匆匆结束,接下来我们散装团终于凑齐了所有人,将集体前往北陆地区的金泽,在那里,我们也许会搭乘一辆开往森林的小火车,并在无人的野外温泉里来一场放松身心的“裸汤”之旅。
这次的日本之行,我特意带了手账,希望能够在写作之外,留下更多的回忆,那么,我们就节后见咯~

- ¡Adios! -

初访京都,行前攻略
A guide book for my first Kyoto trip
Walkon
2024-14 | No.417
撰稿、排版、校对:雷波光年
制图、平面、设计:雷波光年
除有签名的图片外,其余图片主要来自相关介绍对象的官网

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