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事不急、不怒、不乱,要选择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我爱你文摘 2024-10-06

有人说:“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深以为然。

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很大程度暴露了他的认知、格局和三观。

处理得好,我们的人生会越来越顺;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让我们的人生陷入不好的境地。

遇事如何处理,才是最有水平的呢?

遇事不急、不怒、不乱,要选择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01、破事,情绪要稳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让人不快的破事:

被别人恶意攻击、刻意差评、流言蜚语……

遇到类似的事情,很多人的情绪都很激动,本能的反应便是:生气、崩溃、恐惧,想要以牙还牙……

冲动的情绪,必然带来冲动的后果,有的时候小事也会闹成大事,变得不可收拾。

遇到类似的事情,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是:

(1)判定事实 先判断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你根本没有必要难过。因为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每个人背后都会有人议论、有人评价。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无需在意。

(2)思考动机 虽然不用在意,但我们还是要去想一想ta攻击自己的动机是什么? 有的人攻击别人,是因为自己对他人苛刻的期望,想把你的高姿态打下去;有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有的时候不注意,得罪了对方;有的可能纯粹出于嫉妒……

(3)推测人品 了解了对方的动机,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测,ta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我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回应,是不是值得。

遇到破事,你想清楚了,那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远离。

跟这样的人较劲,道理永远讲不完,气也永远生不完。

遇事“三思而行”,断开烂事,舍弃烂人,放过自己,人才能向高处走,遇见好风光。

遇事不急、不怒、不乱,要选择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02、烦事,眼光要远

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艰难,每一份工作,每一种生活都有心烦的时候。

知乎上,有人曾经这样断言:“烦,是因为心智不够。”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时候之所以会觉得心烦是因为,自己眼光不远,内心不静,感到很烦躁。

这样的心态,往往就很难应付眼前的事情。

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牢记王阳明的话:“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工作就是修行的道场,每一件烦心的事,琐碎的事,都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心智。

既然是锻炼心智,那就耐下性子来接受磨炼,当我们凝神静气去做事,做一点,就前进一步,再做一点,再前进一步。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当你回过头来,看自己曾经努力的样子,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正是这些琐碎的、烦心的事情,成就了越来越好的我们。

遇事不急、不怒、不乱,要选择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03、难事,内心要静

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事。

遇到难事,有人一味抱怨,最终只能绕道而行;有人哭泣,等待援手,最终困难只会越来越多……

怎样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呢?

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意思是,每次遇到大事的时候要镇静,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道德经》也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首先从小事着手。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遇到难事,一要心静;二要从容易处着手。

内心宁静,排除一切胡思乱想的干扰,才能产生智慧;从容易处入手,集中精力,寻找突破口,事情就会有进展。

许多事,看起来似乎很难,其实做起来并没有觉得那么难,这是因为我们人为地为事情设置了很多障碍。着手去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所有的难事,后面都蕴含着“宝藏式的礼物”。

克服困难的同时,也是收获宝藏的机会。

唯有静下心来,沉住气,管理好情绪,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每一道难关。

遇事不急、不怒、不乱,要选择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写在最后: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行走世间,活成一个平静如水的人,遇事学会放大格局,便不会困于乱局之中。

万事先修心,胸中有丘壑,生活自会顺畅如意。

愿我们遇事都能不急、不怒、不乱,心怀静气、从容淡定地用我们的智慧去面对,去化解,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世间的修行中,磨砺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