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吉根据地从总体上说是西满根据地的一部分,它北倚日本关东军经营多年的军事要塞平台,西接内蒙古,东扼嫩江,平齐铁路贯通南北,是西满、北满连接关内的陆路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抗战胜利后,我党做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派出11万大军、两万干部进入东北。 1945年9月14日,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立即赴东北工作。 9月中旬,由陕甘宁挺进江南的南下第二支队在河南新安县接到中央命令:停止南下,挥师北上。 南下第二支队是由359旅延安留守兵团和陕甘宁边区警备第1旅组成,其中包括由中央党校和中央机关抽调组织的干部队伍。干部中有陶铸、莫文骅、张启龙、袁任远、陈郁等领导同志。第二支队南下的目的是与王震率领的南下第一支队会合,依据五岭山脉向粤赣边、湘赣边、湘桂边发展,开辟新的根据地。 陶铸等接到中央命令后立刻从新安县转回头经孟县到达林县。在这里,又接到刘伯承、邓小平关于迅速进入东北的命令。9月下旬,开始向东北挺进。10月下旬到达沈阳。在沈阳成立辽宁省工作委员会,陶铸任书记。 11月,国民党军向东北解放区进犯。苏军准备将沈阳交给国民党政府接管,中共中央决定改变拒阻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方针,确定东北地区党的中心任务是迅速在东满、北满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11月26日,东北局和辽宁省党政军机关从沈阳撤出。 陶铸率工委的一部分干部向西撤至法库,以辽宁省所辖中长路以西各县、旗和从辽北省划入的部分县市组成辽西行政区,建立中共辽西省委,省委书记陶铸,副书记陈郁;常委有邓华、朱其文、孔原、傅雨田。辽西省委成立初直接由东北局领导。 12月上旬成立西满分局,李富春任书记,辽西省委改属西满分局领导。 1946年初,国民党军占领铁岭、开原、法库、昌图、四平等地,并向郑家屯逼进。辽西省委随部队沿平齐铁路北撤。 1946年5月,东北战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东北民主联军组织四平保卫战,阻击国民党军队北犯,历时月余,于5月18日主动撤出四平,进行大踏步的战略退却。 国民党军队在5月19日占领四平后,继续兵分三路北进,于5月23日占领长春、吉林、农安等地,逐步控制了松花江以南广大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大部转移到松花江以北,敌我双方进入了隔江对峙、战略休整的时期。 为了适应军事形势的变化,加强西满根据地的建设,东北局和西满分局决定,成立辽吉行政区,将撤至洮南的中共辽西省委改为辽吉省委。 西满分局决定,以陶铸、邓华、朱其文等9人组成辽吉省委会,以陶铸、邓华、朱其文、曾固4人为常委。 辽吉军区是和辽吉省委同时成立的。辽吉军区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高鹏,政委陶铸,副政委彭嘉庆,参谋长高鹏兼、政治部主任袁升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独占东北。 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3万余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1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和由东北抗联教导旅改变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 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总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总司令,肖劲光任第三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 11月2日,任命周保中为第三副总司令,肖劲光改任第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到年底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6年1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总司令,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肖劲光兼任第一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在民主联军总部管辖下,建立了西满、东满、南满、北满四大军区。将战斗力最强的山东1师(梁兴初部)和新四军3师7旅(彭明治部)划归总部直属,其他各部队根据所在地区分别置于军区领导之下。 西满军区是东北民主联军最早成立的二级军区。 经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批准,1945年12月6日西满军区在吉林、辽宁和内蒙交界的郑家屯成立。吕正操任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书记李富春任政委,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任副政委。 西满地区,主要是指中长路沈阳至哈尔滨线以西的地区。 194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满工作给东北局的指示,为加强西满工作,林彪兼兼西满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李运昌、黄克诚任副司令员,李富春继续担任政委,黄克诚任副政委兼副司令员,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 1946年1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李富春任政委,黄克诚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彭明治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 3月,吕正操回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主管后勤运输工作,8月兼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和政委,黄克诚任司令员。 西满军区成立初期,先后下辖辽西、吉江、嫩南三个省军区。指挥新四军3师8旅、10旅和独立旅,7旅归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接指挥。 西满军区主要领导:黄克诚(司令员), 倪志亮(副司令员), 刘锡五(嫩江军区政委), 王鹤寿(龙江军区政委) , 张平化(政治部主任), 朱涤新(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 李聚奎(参谋长)。 辽西军区 1945年12月成立,军区机关先驻法库,1946年2月迁至郑家屯,5月迁至洮南。辽西军区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副司令员洪学智,副政委吴法宪,参谋长高鹏,政治部主任袁升平。下辖: 保安第1旅,旅长马仁兴,政委邓东哲。 第1军分区,司令员田维扬,政委孔原; 第2军分区,司令员赵东寰,政委杨易辰; 第3军分区,司令员于文清,政委罗杰; 第4军分区由保安第1旅兼; 第5军分区,司令员高体乾,政委傅玉田。 吉江军区 1946年1月12日成立,以新四军3师8旅和原辽北军区一部组建,军区机关驻洮南,3月撤销;吉江军区仅存在2个月。吉江军区司令员倪志亮,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员朱子修,副政委邵式平。下辖洮南军分区,司令员李英武,政委朱理治。 嫩南军区 1946年3月,以吉江军区机关和嫩江军区4分区组建。司令员倪志亮,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员朱子修,副政委邵式平,参谋长白云。下辖: 第1支队,朱子修兼司令员和政委; 第2支队,司令员夏尚志,政委任志远; 骑兵支队,司令员李英武,政委朱继先。 吉江军区撤销组建嫩南军区后,同时组建新的吉江军区,军区机关驻扶余,司令员兼政委刘震,参谋长沈启贤。 1946年4月24日,齐齐哈尔第二次解放,西满军区从郑家屯经白城子迁入齐齐哈尔。军区机关驻齐齐哈尔日本领事馆。 4月27日,原隶属北满军区的嫩江军区划归西满军区。同月成立兴安军区。 6月7日,根据中共西满分局决定,吉江军区并入辽西军区,成立辽吉军区,军区机关驻白城子。 6月10日,原隶属北满军区的龙江军区划归西满军区。 这时西满军区下辖嫩江、龙江、辽吉、兴安4个省军区,新四军3师(欠7旅),东北军政大学西满分校,齐齐哈尔卫戍司令部、西满独立师(1947年3月组建)。总兵力6万人。 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政委李富春,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明治,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1946年7月,新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来齐齐哈尔整训,2纵司令员刘震兼任西满军区副司令员,2纵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兼任西满军区政治部主任。同月,洪学智任西满军区副司令员;9月,洪学智调任龙江军区司令员。 1947年2月,倪志亮西满军区任副司令员,李聚奎任参谋长,彭明治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 嫩江军区 1946年5月嫩南军区划归嫩江军区,在齐齐哈尔组建新的嫩江军区。司令员倪志亮,政委刘锡五,副司令员王明贵,参谋长兰庭辉,政治部主任薛少卿。 龙江军区 龙江军区1945年11月成立,管辖范围为黑龙江北部。司令员叶长庚,政委王鹤寿,副司令员于天放、副政治委员范式人,参谋长王钧,政治部主任林一心。1946年9月,西满军区副司令员洪学智任军区司令员,叶长庚改任第一副司令员,于天放调任省参议会议长。1946年11月,朱涤新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林一心任黑河军分区政治委员。1947年2月洪学智调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叶长庚复任军区司令员。 辽吉军区 1946年6月成立,军区机关驻白城子。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副司令员高鹏。1947年4月,保安第1旅(旅长马仁兴,政委邓东哲)、保安第2旅(旅长刘述刚,政委罗有荣)与西满独立师(师长兼政委吴富善)改编为西满独立第1、2、3师,组建西满纵队,也称邓华纵队,属辽吉军区建制。纵队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副政委吴富善,参谋长高体乾,政治部主任袁升平。 西满独立第3师是由原新四军3师3个特务团改编,战斗力强,装备好,师长兼政委吴富善任西满纵队副政委,独立3师师长为李化民,政委朱民亲。 1947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副参谋长聂鹤亭任辽吉军区司令员,邓华专任第7纵队司令员。 兴安军区 1946年4月成立。管辖范围内蒙古东部地区,军区机关驻乌兰浩特王爷庙。司令员阿思根,政委哈丰阿,副司令员呼和巴特尔,参谋长包德明,政治部主任胡昭衡。下辖4个骑兵师和一个支队。 骑兵第1师,师长莫德勒图,政委胡秉权; 骑兵第2师,师长那钦双合尔,政委赵石; 骑兵第4师,师长清卓里克图,政委乌力吉那仁; 骑兵第5师,师长鄂嫩日图,政委朱子修; 兴安支队,支队长包启文,政委沙友石。 根据黄克诚建议,新四军3师并入西满军区。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第一副师长刘震,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8旅旅长张天云,政委李雪三;10旅旅长钟伟,政委王风悟;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 从1946年7月开始,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对西满军区的主力部队进行了整编。原新四军3师第8旅、第10旅和独立旅共同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9军,由刘震任纵队司令员,吴法宪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信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7年2月,彭明治任2纵副司令员。 1946年10月,原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与原山东军区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43军,陈光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1947年2月,洪学智任纵队司令员,陈光调任松江军区司令员。 1947年7月,辽吉军区西满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44军,由邓华任纵队司令员,陶铸任政委。 到东北解放战争夏季攻势结束以后,整个西满地区完全打通,成为联成一片的巩固的根据地。 至此,建设西满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业已完成。 中共西满分局代理书记、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便向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建议,撤销中共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原来由西满分局领导的各省的工作,全部集中到东北局直接领导。西满军区所属各省军区由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接指挥。 1947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黄克诚为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和政委,西满军区参谋长李聚奎为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参谋长。 1947年9月,西满军区正式撤销,军区机关随黄克诚到哈尔滨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部,统管整个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勤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