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一、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 症状表现:头晕胀痛,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疗方法:平肝潜阳。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药物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以下是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常用方剂天麻钩藤饮的分析: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实际使用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调整)
- 天麻 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山栀 9g、黄芩 9g、川牛膝 12g、杜仲 9g、益母草 9g、桑寄生 9g、夜交藤 9g、朱茯神 9g。
二、功效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三、方解
- 天麻、钩藤平肝息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加强平肝息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 - 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
四、用法 一般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方剂的使用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调整方剂的组成和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 二、肝肾阴虚型高血压
- 症状表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 治疗方法:滋补肝肾。杞菊地黄丸是常用方剂。枸杞子、菊花、熟地黄等可滋养肝肾,明目。 对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常用方剂杞菊地黄丸,以下是其分析:
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实际使用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调整)
- 熟地黄 24g、山茱萸 12g、山药 12g、泽泻 9g、茯苓 9g、牡丹皮 9g、枸杞子 9g、菊花 9g。
二、功效 滋肾养肝。
三、方解
-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 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 - 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清肝明目。二者增强滋养肝肾,明目的作用。
四、用法 一般制成蜜丸或水丸口服,也可水煎服。蜜丸或水丸遵医嘱按剂量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同样,方剂的具体应用应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 三、阴阳两虚型
- 症状表现:头晕眼花,耳鸣如蝉,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 治疗方法:滋阴补阳。常用方剂为金匮肾气丸加减。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对于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常用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以下是其分析:
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实际使用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调整)
- 干地黄 24g、山药 12g、山茱萸 12g、泽泻 9g、茯苓 9g、牡丹皮 9g、桂枝 3g、附子(炮)3g。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入补阳滋阴之品,如巴戟天、仙灵脾、杜仲、桑寄生、枸杞子等。
二、功效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兼可滋阴。
三、方解
- 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为臣药。君臣配合,补肾填精,谓之“三补”。 - 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附子温阳化气以行水,丹皮行血调血,共为佐使药,合为“三泻”。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之效。加入的巴戟天、仙灵脾等增强温补肾阳之力,杜仲、桑寄生可补肝肾,枸杞子滋阴。
四、用法 一般制成丸剂口服,也可水煎服。丸剂遵医嘱按剂量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方剂的使用应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和剂量。 四、痰湿内阻型
- 症状表现:头晕头重,胸闷腹胀,纳呆呕恶,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濡滑。 - 治疗方法:化痰祛湿。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常用方。半夏、白术、天麻等可健脾燥湿,化痰息风。 对于痰湿内阻型高血压,常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以下是其分析:
一、方剂组成及剂量(仅供参考,实际使用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调整)
- 半夏 9g、天麻 6g、茯苓 6g、橘红 6g、白术 15g、甘草 3g。
二、功效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息风止眩。
三、方解
-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为臣药,与半夏相配,化痰息风之效更著。 - 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力更强;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四、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方剂的具体应用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可自行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论治需要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辨证,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应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