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的处理 背景位于主体之后,它同前景一样,可以交代主体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气氛,渲染、烘托主体,丰富并深化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可以说,背景处理的成功与否是一幅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图6-2-11、图6-2-12)  图6-2-11 沃纳·比肖夫《吹笛少年》 身穿粗布衣,肩背大口袋的秘鲁少年悠然自得地行走在山道上,悠扬的笛声回荡在田野山峦间,背景上田野优美的弧线给画面增添了唯美抒情的韵味。  图6-2-12 背景中的窗框交代了这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又美化、丰富了画面。 在背景的处理中,首先,应该注意利用背景和主体影调、色调的对比,以突出主体。其次,背景运用一定要有意义。只要背景景物清晰地呈现在画面里面,它就必须要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如果背景没有明确的意义,那么它就是多余的因素,要想方设法将其排除或者弱化。这时,必须注意利用各种手段简化背景,使画面上和主题内容无关的影像愈少愈好。简化背景的手段有: (1)选择拍摄角度,避开杂乱的背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画面:电杆长在人身上,建筑物压在人肩上,某一棵树长在人头上,地平线切在人脖子上等。实际上,只要在拍摄时调整一下拍摄方向,便可以避免。仰角度拍摄,以天空(或高山、大楼、树木)为背景,可避开地面上的杂乱线条(图6-2-13);俯角度拍摄,可选择单一色调的水面、地面(绿草地)、森林为背景。  图6-2-13 仰角度拍摄,把背景中的建筑物压低到地平线位置。以天空为背景,画面显得简洁,而逆光的运用强化了雕塑的形状和轮廓线。 (2)采用逆光或侧逆光,容易找到较暗的背景,把与主体无关的杂乱线条掩饰在黑暗中。 (3)选用长焦镜头或使用大光圈,缩短景深,使主体清晰,把背景处理在景深范围之外。 (4)晨雾、雨雪有助于纯化背景。雾、雨、雪可使杂乱的背景淡化,突出画面主体。(图6-2-14) |
|
来自: 张逸i5fwigtd0s >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