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衰病中医辩证笔记

 禅指号乾坤 2024-10-16

一、正虚:

脾肾气虚:四君子汤

脾肾阳虚:实脾饮合金匮肾气丸

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汤合二至丸

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

二、标实:

1、尿潜血:加生地黄炭、艾叶炭;侧柏叶、马鞭草等;或犀角地黄汤类。尿血加白茅根、小蓟;便血者加地榆碳、槐花碳等。白茅根一药,对于血尿的控制非常好,但得重用,干药得用到100克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是用鲜的。阴虚则血脉不充,血必不畅,生地黄《神农本草经》记载有“除血痹”的功能,所以对于阴虚严重的病人来说,要重用生地黄,每剂可用到300克。现代药理研究,地黄有类激素样作用,对于本病在用激素治疗的,又没有激素的副作用,通过大剂量用地黄可以较顺利的撒激素。

头痛严重的是阴不养肝,肝火太旺,加钩藤以平肝;热得严重了会手足抽搐,加羚羊角粉、生牡蛎凉肝镇肝;齿衄、鼻衄加仙鹤草、侧柏叶

2、血瘀:虚实分为当归芍药散和桂枝茯苓丸。

尿蛋白:防己黄芪汤;参芪地黄汤、桂枝黄芪五物汤。或六味地黄汤,酌情加桑螵蛸等;黄芪一药,本人临床运用治疗本病,不论是尿血、尿蛋白出现,得重用,一般用到100-300克一剂

3、肌酐高:真武汤伴有周身恶寒怕冷肌酐高的六君子汤;肌酐,尿素氮持续升高。此乃浊阴上扰之侯,类似祖国医学中之“关格”症侯。此时病情危笃,服药困难,必须采取大黄、徐长卿等中药保留灌肠。

4、水肿:下半身肿(脾肾阳虚)实脾饮合金匮肾气丸。   肾阳虚: 济生肾气丸。

      皮水:越婢汤合五苓散或苓桂术甘汤等。    肺气虚:有外感麻黄、杏仁,麻黄可用9克,有快速心律失常慎用,否则可用30克浮萍代替。   

5、 排毒:大柴胡汤、大黄附子汤(里寒结滞之证:专行荡涤肠胃,泻除寒积之滞;大便得解,腑气通畅,则寒积去,阳气行,诸证自可消除。)。

6、湿热的处方甘露消毒饮;

7、瘙痒的处方荆防四物汤;

8、便干的增液汤;

9、合并心衰的生脉散、瓜蒌薤白半夏、水气凌心的苓桂术甘汤;

10、合并消化道疾病的合方半夏泻心汤等等。

11、其他。全身水肿,皮疹痒或有湿疹、皮肤感染,尿少而赤,有尿痛,舌苦黄腻,脉濡滑数,此为湿热壅滞严重。治疗应治标为主,清热利湿。药用白花蛇舌草、蝉衣、苍术、黄柏、苦参、地肤子、白癣皮、银花、连翘、生米仁、益母草等。对于这种情况,米仁效果很好,必重用,每剂药用到300克以上。如病人水肿消退或无水肿而以蛋白尿为主者,此为脾虚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下陷;肾虚封藏失职、肾不藏精则精微外泄。此多为病情的平稳期,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佐以固涩,药用生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莲子、扁豆、芡实、金樱子、桑螵蛸、白果、沙苑子、覆盆子、龙骨、牡蛎、三七、仙鹤草、枸杞子、山茱萸、女贞子等。

­12、肖相如治肾病经验方集: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

  • 瓜蒌白半夏汤(透析后的血压低,心脏不适),适当加荷叶、水蛭、茵陈、生大黄、丹参、红花。心衰合并生脉散、苓桂术甘汤,胸前憋闷或心慌不能平卧或者咳喘的,水气犯肺,属于葶苈大枣泻肺汤。所以,生脉散加黄芪、苓桂术甘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都是为了恢复心脏的功能。

  • 皮肤瘙痒:荆防四物汤+白藓皮。

  • 大便秘结:生地、麦冬、玄参(构成增液汤)。

  • 蛋白尿、血尿这些基本的问题是脾肾两虚(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为主,+石韦、白茅根、丹参、蛇舌草,潜血不消+侧柏叶、马鞭草;有点怕冷+淫羊藿。舌质变淡说明有脾虚+炒白术。

  • 宣肺利水:加麻黄、杏仁。

  • 慢性膀胱炎基本的问题是肾虚湿热,用参芪地黄汤加清利的基础。咽部不适咳嗽加桔梗、甘草,有矢气多加一些健脾胃、助消化的:木香、砂仁、枳实、白术。

  • 参芪地黄汤针对的是疲劳、气短、心悸、眼干涩、记忆力减退;四逆散针对的是容易紧。胃胀大便不成形加白术,枳术散针对胃的消化功能障碍。胃病合并半夏泻心汤,胃中有灼烧感加瓦楞子,这个是制止胃酸的。

  • 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患者,对激素敏感,但是撤减困难,要以补肾为基础,用参芪地黄汤。

  • 血热炽盛,就是舌红绛,会鼻钮,会手足心烦热。用犀角地黄汤。

  • 饭后容易犯困治疗跟肾虚有关系,还跟胃的消化功能障碍有关系,所以基础方是参芪地黄汤+枳实、白术、神曲等。淋巴结肿大跟少阳有关系,跟痰郁有关系,所以用柴胡、黄芩、夏枯草、玄参、公英之类,为了软坚散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