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中的“佞佛”乱象,在中国古代社会也存在吗?

 博士论西游 2024-10-17 发布于河南

(博士论西游第九八九讲,选自《〈西游记〉与中国古代社会》(176)第四章――风俗篇之“人祭、佞佛和生祠”)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金平府众百姓在元宵节花费巨资购置灯油,用以供奉妖怪变成的“佛祖”,以乞求佛爷保佑当地五谷丰登,这是一种典型的“佞佛”行为。那么,《西游记》中所描写的金平府“佞佛”乱象,中国古代社会也存在吗?
完全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也大量存在着与《西游记》中金平府同样的“佞佛”乱象,人们花费巨资来礼佛、祀佛,甚至还用残害自己身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敬佛、礼佛的心情。
应该来说,该乱象的出现,很多都是来自于某些皇帝的倡导,即,这些皇帝就是侫佛乱象的始作俑者,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他就曾四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群臣为将其从寺内赎身,共集资四亿钱捐给同泰寺。
唐代的佞佛乱象主要表现为迎佛活动上。
在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塔地宫内,安奉着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神武皇帝武则天、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和唐懿宗李漼,共七次花费巨资举办迎佛骨活动,其中武则天举办的活动耗资最甚。
武则天在高宗朝就曾向法门寺舍利舍所寝衣帐,造金棺银椁,长安四年,即公元704年,她又命凤阁侍郎崔玄暐和法藏、纲律师等人迎奉佛指骨舍利入宫供养。
在佛骨舍利迎入长安崇福寺时,“留守会稽王率官属及五部众投身道左,竞施异供”,待佛骨舍利迎入东京洛阳,敕令王公已降,洛城近事之众,精事幡华幢盖,仍命太常具乐奏迎,置于明堂。
从史料记载中所提到的竞施异供”和“精事幡华幢盖”,我们就可以看出,武则天的此次“迎佛骨”活动所耗资费巨大,绝对是令人惊叹!
所谓“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皇帝喜好花费巨资举办礼佛活动,普通百姓也对此极为推崇。
在武则天的这次“迎佛骨”活动中,百姓“争先舍宝投财”,甚至还有人“顶釭指炬”,即,用“头上点灯”和“燃指为炬”等残害身体的方式,来表示对佛祖的敬仰和供奉。
对于这样一种近乎癫狂的礼佛、拜佛活动,当时就有很多人不认可甚至明确反对的,而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唐宪宗李纯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赦令中使杜英奇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王公士庶奔走舍施,有百姓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见此佞佛乱象,便写下千古名篇《谏迎佛骨表》,上书唐宪宗。
韩愈在上表中提到,很多百姓为了礼佛,“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因此,要停止举办“迎佛骨”活动,甚至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对于狂癫的佞佛活动,不仅饱读儒家经典的士大夫表示反对,即使佛家的大德高僧也极为不屑。
被称为中土禅宗初祖的印度高僧达摩与梁武帝萧衍相见时,梁武帝向其夸耀:“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达摩即回答:“并无功德”,并进一步解释道:“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西游记》作者也通过慈云寺僧人之口,也对花巨资礼佛的佞佛行为表示了反对,“惟有此大户甚是吃累,每家当一年,要使二百多两银子。”
特别是在变化成“佛爷”的犀牛精被除掉之后,作者更是通过描写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欢喜之情,表明了自己对佞佛行为的反对态度:
一是府县官为师徒四众大排素宴;二是永蠲买油大户之役;三是将犀牛剥皮割肉以示惩戒;四是百姓轮流宴请唐僧师徒,达一月有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