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醒刚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 龙胆,别名龙胆草、胆草、草龙胆。《中药学》载其可“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用龙胆首在止惊痫,次亦用其除伏热、益肝胆、除寒热等,后世用法皆以此为基可推,大致如下。 1、止惊痫 《神农本草经》言龙胆主“惊痫”。《备急千金要方》用龙胆首在止小儿惊痫,所载龙胆汤一方,为《少小婴儒方·惊痫篇》首出之方。其主用龙胆,配钩藤、柴胡、黄芩、桔梗、芍药、茯苓、甘草、蜣螂、大黄,所治甚广,包括发热、吐乳、食滞、变蒸不解、客忤等,并特申“诸惊痫,方悉主之”。孙思邈给予此方极高评价:“十岁以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胆汤第一。”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用加减千金龙胆汤(龙胆汤去桔梗、茯苓、蜣螂、大黄,加南星、远志、地龙、天麻)治疗小儿癫痫发作,疗效显著。 2、除伏热 龙胆苦寒,除热有显著之功,《千金翼方》载“龙胆丸”用龙胆配苦参、黄连、黄芩、大黄、黄柏等,所主“身体有热,羸瘦,不能食方”。上述之龙胆汤亦能除“腹中伏热”,孙思邈云“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热,宜微将服龙胆汤”。其能除伏热,外用亦佳,《备急千金要方》用其配伍黄柏、黄连、升麻煎汤漱口,治疗口疮。 3、益肝胆 《名医别录》谓其“益肝胆气”。《千金翼方》将其列入“益肝胆药品”中。《备急千金要方》龙胆、苦参相配,加之牛胆和丸,更以麦粥饮服,治“劳疸谷疸”。盖龙胆除胃中伏热,又苦寒清热利肝故也。 4、除寒热 龙胆不仅除“时气温热”,且能去“骨间寒热”。除“时气温热”,如葛根龙胆汤,方以龙胆、大青、黄芩、石膏等清里,葛根、麻黄、桂心、生姜、升麻解表,表里双解,以治“伤寒三四日不差,身体烦毒而热”。去“骨间寒热”,如用龙胆配黄连、栝楼根、芒消、栀子、苦参、大黄、黄芩、芍药、青葙子等,治“骨蒸热……日西即发”。 现代研究证明,龙胆小剂量,食前服,促进胃液分泌,健胃而增加食欲;若食后服,可使胃液分泌减少,胃功能减退。上述之龙胆丸,除热而能治“不能食”,剂型则“丸如梧子大”。服法则曰“先食饮服七丸,日二。不知,增之”(《千金翼方》)。不用汤剂而炼蜜为丸,服亦小量频增,是意在小量可知,且明言“先食饮服”,是则古人早已实践得其精髓矣。龙胆碱小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上述治小儿惊痫的龙胆汤,不用丸而直以为汤,且随儿日渐长大,龙胆剂量需要递加“一百日儿加三铢,二百日儿加六铢,一岁儿加半两”,可见龙胆之镇静需足量。且龙乃神物,草本而名龙胆,实早已暗含其神经之治。为丸为汤,量大量小,名实之中,汉唐法度存焉。 本版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