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祠”是什么?《西游记》中有几座?

 博士论西游 2024-10-21 发布于河南

(博士论西游第九九〇讲,选自《〈西游记〉与中国古代社会》(177)第四章――风俗篇之“人祭、佞佛和生祠”)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中国古代社会也存在着与金平府同样的“佞佛”乱象,梁武帝萧衍曾四次舍身出家,群臣共集资四亿钱将其从寺内赎身,唐代皇帝则花巨资迎佛。在这些皇帝的倡导下,百姓也花费巨资,甚至用残害身体的方式来进行敬佛、礼佛。
在讨论完“佞佛”乱象之后,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种祭祀现象,那就是用来祭祀活人的场所――“生祠”。
与残忍的“人祭”和荒唐的“佞佛”相比,对于祭祀活人的“生祠”,《西游记》作者的表现则要宽容得多,不仅在书中多次提到“生祠”,并且还对此持赞许的态度。
唐太宗李世民魂游地府之时,为救赎孤魂野鬼,他借了开封府富翁相良的一库金银。在他还阳之后,便让尉迟恭到开封府寻找恩公相良,还他在地府中所借的金银。
尉迟恭经过多方寻找,原来相良是一位卖水的穷汉,与妻子张氏贩卖乌盆瓦器营生,赚得一些钱后,留下家用所需,便去斋僧布施,再买金银纸锭,记库焚烧,所以他夫妻二人在地府攒下了十三库金银。
相良夫妇得知太宗皇帝要还他们金银,他们坚辞不受,太宗皇帝便传旨命尉迟恭在开封府选地建了一座寺院,“即今大相国寺是也”,为了表彰相良夫妇行善,又在寺的左边为他们建了一座“生祠”。
除了这座李世民为相良夫妇所立的生祠之外,书中提到的其他生祠,都是得到唐僧师徒帮助的官员百姓为师徒四人所立。
在唐僧师徒来到凤仙郡时,当地已大旱三年,百姓极为困苦,正如郡侯上官所述,“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为救百姓性命,悟空先请龙王,后到天庭,得知在三年前玉帝巡游之日,郡侯与其妻吵架,二人恶语相向,还将供桌推倒,并唤狗吃了供天素斋。玉帝大怒,立下了“米山”“面山”和“锁梃”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眼看此三事难以即时了结,悟空心中烦恼,四大天师则说,“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宜作善可解。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
闻听此言,悟空立即回到凤仙郡,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一时间,“善声盈耳”。玉帝得知郡侯归善,便让护国天王告知悟空,“只往九天应元府下,借点雷神,径自声雷掣电,还他就有雨下也。”
悟空来到九天应元府,与邓辛张陶四将并闪电娘子,同往凤仙郡,“声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郡侯见百姓得救,极为感激,买田建寺,并为师徒四人立下生祠,“勒碑刻名,四时享祀。”
唐僧师徒在金平府元宵观灯之时,从天庭请下“四木禽星”,剿灭了变成佛爷偷灯油的三个犀牛精,当地百姓免除了繁重的“灯油之役”。他们在建造“四星降妖之庙”以示纪念的同时,“又为唐僧四众建立生祠,各各树碑刻文,用传千古,以为报谢。”
唐僧师徒在通天河边的陈家庄救下童男童女,并从南海请来观音收伏了吃人的灵感大王,当地百姓再也不必用自己的儿女祭祀这个金鱼精。他们感念唐僧师徒的恩德,拆了灵感大王庙,建了一座救生寺,寺内楼上装塑着唐僧师徒四人之像。
尽管陈家庄百姓所建的这座救生寺,没有明确说明是唐僧师徒的生祠,但从寺内塑有四人之像,并有人“专侍奉香火不绝”,可以明显看出,救生寺就是一座生祠,是专门为唐僧师徒四人所建的生祠。
从上面的叙述来看,生祠作为祭祀活人的场所,是为祭祀做出突出贡献之人而建造;在为被祭祀之人建造生祠之时,还要为其立碑,刻印其事迹,褒扬其功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