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文明——神农氏、夏后氏之江汉源 第五章 中国的上古神道和建木天梯文化、高台祭祀文化 一、神道设教 中国神话中的神,有三类。第一类是地神,也就是地袛。袛的本字是“氐”,加上“示”是接受祭祀的意思在“地袛”存在的时候还没有“神”的概念。第二类是人神,也就是鬼灵。鬼灵由人死亡后神化而来。人神包括先祖、先王、英雄人物等。第三类是天神,天神的概念是最后产生的,但后来居上。 在原始宗教的起源阶段,神是指“天神”。地神就是“袛”(氐)。人神就是“鬼”。远古华夏人认为“万物有灵”,“灵”之居所在“万物之头”里。但是远古华夏语言中没有“头”这个语言,“头”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才产生的概念。远古华夏人称“头”为“夏”,“夏”的古音是“sa”。如“亚”“萨”“雅”的音节,都源自“夏”(SA),而“夏”(SA)又源自华(古音ha)。华(ha)的本意是“火”,所以华夏的原始意义就是“火头”。 华夏远古的神道设教,是从“地神”开始的。地上的万物都有神灵,古语叫做“举头三尺有神灵”。山川、河流、土地,都有守护神,大地之上的所有守护神都归属于“地袛”。“地袛之统摄”就是“地袛大帝”,是“承天效地”之大帝的意思,即“地母”。“地母”俗称“后母娘娘”、“地姥娘娘”、“地母娘娘”、“地母至尊”、“地母元君”。在女性姓族时代,人们以大地为母,那时还没有建立“上天”的概念。那时天上的东西都是独立存在的,如日、云、电、雷等。 在地神建立的同时,人神的概念也建立起来了,地神和人神都接受古人虔诚的祭祀。 “天神”的概念的建立,是在男性氏族社会时期。男权代替女权,就必须有能够包住“地”的新概念出现,“天”的概念就建立了。天位高则为尊,地势低则为卑,就是《易经》所谓“天尊地卑”,这是男权建立的需要。“天神之统摄”就是“天帝”。 在这三类神系统建立后,对于华夏远古人来讲,建立“天父地母”的认识就是自然的事情了。有了“天父地母”的概念,人的最高统治者就是“天子”,诸神也就成为了“天子”的帮手了。在“神道设教”的程序上,先有“地母”,然后有“天父”,再才有“天子”,“天子”是天帝在人间的代表。神农氏是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第一个“天子”。“天父”是“天帝”,也就是“上帝”,这个关系在《尚书》中表达得十分清楚;“人帝”是“天子”,“天子”就是“下帝”,奉天承运,统治人间。这就是中国远古时期“神道设教”的原始过程和原本面貌。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女娲”是“地母”吗?“女娲”是女性姓族时期由“地母”和“人祖”延伸出来的至高神和至高首领的统一。所以“女娲”不是“地母”,女娲是“人母”,也是女性姓族时代的最大首领,即古语所说的“神女而帝者”。这个“神女而帝”,应该是“神女而袛”,“神女而帝”是男权时代的话语体系。我以前说过,“王母”的本源是“女娲”,在距今7800年大洪水后,在男权和女权竞争时代,南方的“女娲”就演变成了“众女王之母”了,即是“王母”。 二、中国远古的祭祀文化和通天文化 祭祀文化,就是在对诸神的祭祀中,形成的礼仪、祭祀程序和祭祀规矩的总称。成熟的祭祀文化,是“神道设教”的基础。通过“神道设教”,原始宗教就诞生了。 1、建木、天梯和塔——通天工具 “塔”源自建木,即天梯。天梯是下界与天神沟通的工具。最早的天梯是建木,伏羲攀援过建木上天庭去接受过天神的旨意。建木后来发展成了塔——通天塔。“塔”有木塔,也有石塔。 2、高台——为祭祀诸神而建设的祭台 “台”,“四方”而“高”者为“台”,所以“台”就是“高台”,就是高于地面的平台。高台用于祭祀,后来也称为“祭坛”。与祭台相关的就有“典”。“典”是置于祭坛之上的条台。条台可以是石制的也可以是木制的。与“典”相关联的是“册”。 “册”就是置于条台之上用于在祭祀中要宣读的“祭文”、接受祭祀的神的名单和参与祭祀或要接受神护佑的人员名单等等。这就又引出了“太典”和“少典”的概念。“太典”是主祭官,“少典”是助祭官。黄帝出自少典。 从祭祀文化来看,祭祀的起点在高台。远古人设立高台,原始的目的就是为了祭祀。从高台文化来看,高庙还不是最早的祭祀地点。 目前可以肯定的最早的高台,发现于彭头山文化。湖南澧县八十档发现了彭头山文化的城址,遗址大致呈长方形,南北残长一百一十米,宽七十米至八十米。城内分布着成排的房屋,其中就有中国最早的高台建筑。彭头山的高台建筑,就是用于祭祀的。祭地袛、祭祖、祭神灵,都是在高台之上。 彭头山文化开始于距今9000年以前,消失于距今7800年。距今7800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年代,因为河南的稻作文明——贾湖文化,也消失于距今7800年,而湖南的高庙的历史,也开始于距今7800年。高庙文化,是继承彭头山文化的。 这样看,象祭祀这种宗教活动,在彭头山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祭祀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在湖南学者流波的一篇文章中我看到这样的信息:“湖南临澧竹马村遗址,距今1.8万年到1万年,发现了带甬道的“T”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是世界高台建筑之源”,说明湖南古遗址中高台建筑的历史还要向前追溯到距今18000年到10000年。祭祀文化的源头还要上溯到距今18000年到10000年前。 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高台文化的发展逻辑。从距今18000年到10000年的湖南临澧竹马村的高台建筑到到距今9000年到7800年的湖南澧县彭头山的高台建筑,都是人工封土建筑。到距今7800—6800年的高庙,就以高山为台了。高庙是武陵山中的一个二级平台。2015年12月26日,在湖北天门石家河印信台遗址发现了数处人工黄土台、陶缸遗迹、土坑墓、瓮棺葬等。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正式确认,石家河印信台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新时期时代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祭祀场所。 高台文化在中国,从高台建筑开始,以后有两种建高台的办法,一个是“以山为台”,利用山体把山平整成高台,然后在山台上进行建筑。一个是“封土建台”,人工用土堆建高台。 建高台的目的也是为了离天或神近一些,只是在功能上有区别。高台是为了“祭祀”,天梯是为了“通天”。 三、中国远古的祭祀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仅从湖南存在的古人类遗址来看,在肯定高台文化就是祭祀文化(高台就是祭台)的前提下,祭祀活动在距今18000年到10000年的湖南临澧竹马村到距今9000年到7800年的湖南澧县彭头山、再到距今7800年到68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再到距今6300年到4600年的城头山及距今4600年的石家河,一脉相承。 1、最早的祭祀之国——高庙 在高庙遗址中,出土了一处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大型祭祀场所,已揭露出的面积达700多平方米。据祭祀坑布局的情况,估算其整个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 整个祭祀遗迹呈南北中轴线布局,由主祭(司仪)场所、祭祀坑以及与祭祀场所相系的附属建筑——议事或休息的房子及其附设的窖穴共三部分组成。其中主祭(司仪)部位在整个祭祀场所的北部,由四个主柱洞组成一个两两对称、略呈扇形的排架式“双阚”式建筑,面朝正南方的沅水。双阙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一个和两个侧柱。祭祀坑共发现39个(其中之一为人祭坑),均位于司仪场所的南方。房子为两室一厨的结构,在司仪部位的西侧,面积约40平方米,门朝东。窖穴则分别位于厨房门外东侧以及祭仪场所的右前方。 在目前所知中国同期史前遗址中,高庙的祭祀场所年代早,规模大,且保存有因祭祀所需的各类设施,“南北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建筑的历史传统。依据高庙的这个大型的祭祀场所,我认为高庙时期,礼仪已经完备,祭祀已经专业化和职业化了,高庙是历史上的祭祀之国。神职人员依靠供养而生活。 2、城头山的祭坛 在城头山遗址东门豁口角城内,现存一个用黄色纯净土筑造的建筑基址,黄土台略呈椭圆形,面积约250平方米,是在平地“堆筑夯打”而成,中间高,向边沿倾斜。在较高部位有五个圆坑,坑中置放大块卵石。在土台至高点有一个径近1米,深0.2米,底部平整、圆边极规则的坑,在坑中平放着一块椭圆形的大卵石。在东缘发现了数量甚多的大溪文化早期墓葬,墓坑四角之外各有一座没有随葬品的屈肢葬墓。其中一座墓的骨架葬于一大圆坑中,坑内随葬有牛的下颚骨和鹿牙,但没有陶、石器,专家考证所葬为巫师。 城头山发现和揭露的是一座完整祭坛和众多的祭祀坑,是大溪文化早期从事祭祀和宗教活动的大型祭坛。在同时期的各地发现中,它是最大、最完整也是揭露得最清楚的一处。 对于以上考古材料。我要指出的是,在祭坛边缘发现的墓坑葬,不能看作是正常墓葬,而应该看作是祭祀葬或殉葬。在古代,在祭祀达不到祭祀的目的的时候,人们会把大巫师敬献给神灵,所以在祭坛周边埋葬的人,应该属于殉葬或献葬,属于人祭范畴。 3、石家河的祭祀 在石家河文化早期,石家河的祭祀地点主要在西北部的邓家湾,三房湾、肖家屋脊是两个次要的场所。石家河居民主要在邓家湾组织庆贺丰收的祭祀活动。祭祀的场地是经过仔细平整的。场地上有大量的陶缸,陶缸相互套接成线条式摆放。陶缸上刻画有镰刀、杯子和类似号角的图形,代表获得了大丰收的收割场面。在邓家湾发现许多塔形陶器,是宗教用品,塔形器可能是微塑的通天塔。此外还包括猪、狗、牛、羊、鸡、猴、象、长尾鸟、龟、鱼等陶塑,还有成百件人抱鱼像,显然是一处宗教活动中心。 石家河最新的考古结果表明,在后期,石家河的祭祀地点在印信台。印信台遗址是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祭祀场所。 印信台遗址位于石家河古城的西边,与石家河西城垣隔护城河相望。该遗址顶部地势较为平坦,形状方形,因形似印章而得名。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印信台遗址进行了发掘,在1.4万平方米的台面发掘出面积1175平方米的祭祀场所。该祭祀场所分为3层,截面为梯形,共揭露出4个人工黄土台基、陶缸遗迹、土坑墓、瓮棺葬等遗迹,其中黄土台基均为长方形,最大的台基东西长30米、南北宽13米,台基最高处达4米,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 沿台基边沿还发现有瓮棺葬、扣碗遗迹、土坑墓等。台基2与台基3之间的低洼地带还发现两组由数十个红陶缸首尾套接而成的套缸遗迹,总长达20多米。这些套缸尽管局部遭到破坏,仍可清晰看出其排列的基本规律。 印信台遗址宏大的祭祀台基、奇特的祭祀用品为我们生动再现了史前人类特有的祭祀场景。其时代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是石家河遗址最鼎盛时期的遗存。 4、总结 在距今9000年以前到距今7800年,古夷人的祭祀中心在澧阳平原的彭头山地区。在距今7800年到6800年,古夷人的祭祀中心在武陵山中的高庙。高庙这个祭祀中心可能一直延续到了距今5800年,因为距今5700年,在高庙文化的上层还发现了女男合葬墓,其中出土了玉玦、玉璜和玉钺,玉钺是王权的象征物,高庙古国可能一直延续到了大溪文化晚期。在屈家岭文化时期,祭祀的地点转移到城头山。在石家河文化时期,城头山的祭祀中心地位才被石家河替代。距今4600年到4000年,石家河是新形成的华夏族群的祭祀中心。 放眼全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一系列考古中,有很多的祭祀遗址被发现。如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神殿遗址,瑶山(良渚文化)的祭坛遗址;与祭祀遗址伴随的是玉器的出土,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的蛇形玉龙、凤鸟、梳背、琮体上的神徽、大钺、大璧、蝉、龟以及多种形制的其他玉器。这集中反映的就是“绝天地通”之前的“民神杂糅”阶段的实际,表明这个时期巫觋活动已经专业化和职业化,“礼仪”已经近于完备了。 巫觋活动专业化,就是有专门的职业神职人员从事宗教活动。《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灵■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据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注:“互人国即《海内南经》氐人国。氐、互一字盖以形近而讹,以俗'氐’正作'互’字也。”。这里的炎帝应该是神农,这里的互人之国就是高庙。 四、中国远古祭祀文化和通天文化的外传(根据今年很多学者的考证,认为西方文明史伪造的,我这里为保持以前理论的延续性,略作修改继续保留,待有定论时修改) (一)古埃及“金字塔”是“塔”不是“台”,不是“帝王之台”,而是“通天塔” 某先生有一个关于古埃及文明的结论,就是大禹-武夫-胡夫(金字塔)。说是有考古和典籍以及语言的支持,《山海经》也有证据。这个推论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大禹建立的夏朝是古埃及”(我没有看过),这无非是翻版的“中华文明西来说”,因为这个学说的结果必定是“中国人来自古埃及”,而不是中国古人迁移去了古埃及。 1、古埃及“金字塔”不是“帝王之台” 对于“大禹-武夫-胡夫(金字塔)”的推理,我真不知道有没有考古证据,所以我也不好去否定它。 我思考,所谓的语言证据,无非是就“大禹-武夫-胡夫(金字塔)”的语音相近,是从语言上去推理,可信度高不高难以确定。 至于说《山海经》上的证据,无非就是《山海经》上有“帝王之台”的记载。宫玉海先生是把“帝王之台”当做了古埃及的“金字塔”。把《山海经》中的“帝王之台”与古埃及的“金字塔”联系在一起,道理不是很充分,因为在中国祭祀文化中,台就是台,塔就是塔,两者的区分是很明确的。很明显,“金字塔”是“塔”,不是“台”。我们看到的古埃及“金字塔”,是人工建设的石塔,因为顶部是尖状的,上面没有平台。 如果硬要把古埃及“金字塔”归属于“高台”,古埃及“金字塔”也不是最早的,远远要晚于中国南部的“高台”。所以就宫玉海先生的思路,得出的结论也应该是“金字塔”是中国高台文化在海外发展的结果,不是高台文化的起源。最早的高台,出现在中国。如果说古埃及“金字塔”是中国古人西迁所建立的话,我倒是相信的。最早的“金字塔”距今不过4500年,也应该是古华夏子民西迁所建立的。所以对于“大禹-武夫-胡夫(金字塔)”的推理,我不支持。古埃及也不可能是中国的夏朝。 2、古埃及人是中国西部古夏人(华尼夏)的西进支系 古埃及人认为,人生在世,主要依靠两大要素,一是看得见的人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古埃及人的灵魂就是“巴”。灵魂“巴”的形状是“长着人头、人手的鸟”。人死后,“巴”可以自由飞人的尸体,但尸体仍然是“巴”依存的基础。尸体保存好,“巴”回来后人就可以复活。 古埃及的“巴”与中国仰韶文化的“夏”(人面鱼纹图,距今6800年)是一脉相承的,与中国古巴人的“巴”(咸鸟)则很雷同。从文化上看,我早已经肯定古埃及人与古巴人都是古夏人的分支。古埃及人是中国西部古夏人(华尼夏)的西进支系,古巴人是中国西部古夏人的南下支系。 3、古埃及“金字塔”是“通天塔”——天梯,起源自中国远古的“建木” 根据传说,在古埃及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贫民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坟墓,古埃及人把这样的坟墓叫做“马斯塔巴”,可能就是灵魂之寝室的意思。后来有个叫做伊姆荷太普的年轻人,用山上采来的方形石块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建坟墓的方案,最后就建成了六级梯形金字塔。大约在第二朝第三朝的时候(公元前2850年到公元前2613年),古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成神、国王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金字塔铭文》说:“为他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以由此上到天”。所以“金字塔”就是“天梯”,起源是中国的“建木”的传说,而不是中国的“高台”。 金字塔又表示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大型金字塔建于古王国时期的第三到第六王朝(约前2664年到前2180年)。 4、古埃及最早的文明来自中国的大夏文明 古埃及文明上限为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年)的塔萨文化。塔萨文化是属于猜测的文化,没有任何史料遗存。 这个塔萨,就是中国远古的“大夏”。我多次说过,远古在中国的西部,大地湾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古夏人(华尼夏人)。古夏人分三支。一支是尼夏人,也就是大夏人,居中国西北部和西域。一支是西夏,也就是戎夏,西夏一支雄踞中国西部,是中国西部褚族的祖族。一支是东夏,东夏也是最早的华夏(ha-sa),居中原,这一支是伏羲文化的创造者。 古夏人西迁始自距今7800年,因为这个时期开始,中国从西部到中部到东部普遍发生大洪水,引起人口向西部、北部高原回迁。这个回迁就引起了连锁反应,原先居住在中国西北和西域的尼夏人(大夏人)越过葱岭,进入外西域,扩散到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更远的北非等地区。 “夏”的古音是“sa”,所以“塔萨”就是“大夏”。大夏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西部,所以在古埃及就是属于猜测的文化,找不到史料,但的确在古埃及的历史中存在。 (二)苏美尔人——以古夏人(尼萨)为主体形成的族群 苏美尔文明的开始时期至少应该从乌鲁克时代算起,即公元前3800年(距今5800年)。早期的苏美尔文明也没有文字,但是城市已经出现,这个城市就是乌鲁克城。这与中国的两湖地区的情景相似。距今6300年前,在澧阳城头山就建立了一座城市——城头山城,城头山城市真正的城市,城头山当时也没有系统的文字。 乌鲁克城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池,建于公元前3800年,早于古埃及的城池,古埃及城市最早也才到公元前3200年。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出现的时间是公元前3000年,早于公元前3500年出现的文字,属于图画文字。现在普遍认为最早的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600年(距今5600年)。以文字为依据,世界学术界认为苏美尔文明是最早的文明。所以谈最早的文明,看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对于我来讲,我一向认为文字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不是文明本身。有些族群到现在也没有文字,总不能说他们没有文明吧?我判断文明,以陶器和农业种植业的存在为依据,两个硬性指标——陶器和种子。发现陶器和种子,就可以肯定进入了文明时代。所以在我这里,最早的文明在中国南方,其他地区的文明都是迁入性文明,不是原发性文明。 我把苏美尔文明归属于中国古夏人文明的分支,来自中国。 根据现有的能查到的材料,苏美尔人自称“黑头人”( sag-gi-ga),这也证明他们可能是黄种人。苏美尔人的成份有些复杂,古苏美尔中还有乌鲁克人,乌尔人等。从人种看,我认为古苏美尔人主要是古夏人,还包括部分来自中国两湖地区的古夷人。 苏美尔文明也是有金字塔的。苏美尔人的金字塔是阶梯型土建金字塔。根据泥版上的记载,金字塔全都是用来进行祭祀的,因为他们的神总是高高地居于神山之颠,所以需要在金字塔顶来祈祷,使人能够接近神的宫殿,使神便于接受人的礼拜。祭祀在苏美尔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祭祀人员的地位很高,祭司掌握着楔形文字,是文化贵族的身份。这与中国上古的情况是一样的。 在苏美尔也是举头三尺有神灵。在苏美尔人的观念中,神灵无处不在,人们的每项活动,基本上都与神有关,国有国神,城有城神,家有家神,门有门神,灶有灶神。凡是人们想象所能及的,都有神祇可供崇拜。这与上古和后来民间的神祗概念基本一致。 苏美尔神话认为世界始于一场充满生机的洪水。这与中国的洪水说惊人的一致。 在早期,苏美尔人的图腾是“蛇”,后来苏美尔人的始祖神是“水神”。大海之神“提阿马特”是蛇形。这与中国早期的蛇崇拜也惊人的一致。 苏美尔人认为,人是神用粘土做的,其目的在于服务神。假如神发怒的话,他们就使用地震或风暴来惩罚人。苏美尔人认为人只有在神的怜悯下才能生存。这与中国的女娲用泥土造人和对神的敬畏与祈求神保佑的文化是一致的。 中国人的古老建筑特点是“土木结构”,较少使用巨石结构,中国人使用水泥比较晚。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建造,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泥砖建筑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形成人工台地,类似于中国的高台建筑。 苏美尔建立城市的时间与中国的湖南相近,都可以追溯到距今6300年。不过,中国的类城市建设时间比苏美尔要早,如彭头山时期就有早期城市出现。中国的城市起源史比苏美尔早几千年,城市发展的渐进过程很清楚。而苏美尔在起始阶段建造的就是完备的城市。 黄饮冰2016年8月7日星期日于孝感。本文原标题:华夏江汉形成说之七:中国的建木天梯文化、高台祭祀文化和由彭头山到石家河的祭祀 说金字塔来自中国,缺少中间过程。在本文写好后,一个新信息出现。大同思想网有篇文章,题目是《人类首座金字塔比埃及的早千年说明古代文明是从东方传向西方》,该文说: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惊叹于埃及金字塔宏伟壮观的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世界第一座金字塔并非诞生在埃及,而是距埃及首都开罗6000多公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一年前,考古学家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一座类似于埃及风格的金字塔,经过研究发现,这座金字塔足足比埃及金字塔早一千年!考古学家表示,这座金字塔大约建于公元前3500年之前的青铜时期,是当时大部落首领的墓穴。据悉,哈萨克斯坦金字塔由至少27个小金字塔组成,它们分别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整体十分壮观,光主墓室直径大约就有7米。 在中国和西亚之间,有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的公元前3500年的金字塔,足可以说明古埃及金字塔来自东方,再结合此文,金字塔的来源地是中国的天梯(建木)思想就是可以肯定的了。 黄饮冰2016年8月20日星期六补记 |
|